20190923听书笔记

每天听本书,冯唐的新书《成事》。

关于作者

冯唐,协和医科大学临床医学博士、美国埃默里大学MBA、作家、诗人。曾历任麦肯锡公司全球董事合伙人、华润(集团)有限公司战略管理部总经理、华润医疗集团有限公司CEO等职。

对梁启超编选的《曾文正公嘉言钞》进行的解读,教你怎么在职场上把事做成。曾国藩成事的方法,简单说来就是三个方面:管理自己、管理团队、管理事情。关于管理自己,曾国藩认为关键在于确立志向。

“高者慕往者盛隆之轨,而日即高明”。意思是说,世上的人基本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守规矩的人,他们永远安于现状,最后碌碌无为。另一类是开辟道路的人,他们永远不走寻常路,这样才有望与众不同。守规矩的人虽然难免平凡,但可以一生安稳。开辟道路的人虽然可能脱颖而出,但注定一生颠簸。

一个人要想管理好自己,需要克服两种毛病, 一种叫作“骄”,骄傲的骄。另一种叫作“惰”,懒惰的惰。在普通人身上特别常见。他们渐渐沾染了油腻的风气,早上睡不醒,晚上不肯睡,说好了要工作,却成天玩手机。一时心血来潮,定了个学习计划,没多久就忘在脑后。从此随波逐流,甘于平庸。

针对“骄”和“惰”这两种毛病,曾国藩开出了两个字的药方,一个字是“敬”,尊敬的敬。另一个字是“恒”,恒心的恒。曾国藩唯恐人们听不懂,还苦口婆心做出了解释。他说所谓的“敬”,就是在待人接物上去掉主观上的差别心,平等地对待每一个人,每一件事。

例如:协和的那些老教授们总是强调,病人都是人,不分高低贵贱,都要一视同仁。病也不分大小,小病也可能发展成大病,对所有的病都要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地去对待。这就是曾国藩所说的“敬”。

曾国藩对于恒还有一种更具体的说法,叫作“耐烦”,就是能够忍耐那些让人烦心的琐事,扎扎实实把事情做好。

曾国藩给出了特别实用的办法:要想治懒病,先得坚持早起。一个人只要喜欢赖床睡懒觉,懒病就治不好。要是能坚持天天早起,听得见清晨的鸟叫,吃一顿丰盛的早餐,懒病就会得到质的改善。还有一个实用的技能,叫作“列清单”,给自己买个本子,每天早上列出当天要干的三件事,晚上上床睡觉之前检查,至少把第一件干完。长此以往,也有利于治疗懒惰,提高自己的执行力。

一个人的成功,大部分是源于运气。一命二运三风水,命运是第一位的。一个人的命运,当然要靠自我奋斗,但是也要考虑到历史的进程。

老天最大,作为凡人,别瞎猜,别多想,别纠结。如果因为这样就放弃努力,那么取得成功的概率就真的降为0,此生注定平庸。

战胜了得失心,一个人要想管理好自己,守护好自己的志向,还需要突破一层魔障,那就是对名声的执迷。曾国藩就说,一个人要想成事,一定不能贪图别人都知道自己。要是想出名想疯了,成天就是走穴混圈子,见谁都要递上名片,那还有什么心思去学习和做事呢?曾国藩说,首先要意识到,成事的人往往不能被人理解,成大事的人往往不能被大多数人理解。成事的人往往都是孤独的,孤独是成事者的必修课。干大事的人要揣摩那些不因时间和空间而改变的东西,也就是所谓的“道”。

第二:管理好了自己,还需要再组建自己的团队,发挥众人的力量,才能一起把事情做成。曾国藩管理团队,首先就要为团队确立一个目标,搞清楚团队究竟为了什么目标而存在?不能把物质利益作为大目标,因为这样格调太低。要重视那些更为高远的东西,比如伟大的理想,以及做事的机会。具体说来,就是四个字:“与人为善”。所谓与人为善,就是把团队放在一切的出发点上,把自己放空。领导者在为团队确立目标的阶段,应该主动朝下看,总结团队成员们都认可的价值,把它提炼成整个团队的目标,再用这个目标去教育团队,把它变成整个团队认可的远景和方向。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在成事的同时,也成就别人。只有这样,团队才能在遇到危机的时刻,团结一心,安然度过。

领导者应该主动让出功劳,包揽过错,自己成事,也让别人成事。这是领导一个团队的根本心法。

曾国藩认为,对待人才,不能贪多求全,人都有长处和短处,只要有些可取之处,这人就可以用。有操守,就是做人有底线。无官气,就是为人实在,不会摆架子,打哈哈。多条理,就是想问题有思路,做事情有章法。少大言,就是说话靠谱,不会胡侃乱喷。曾国藩特别看重“少大言”这点,他还说过,选人要选那些为人质朴踏实的,那些简历异常丰富的,经历异常花哨的,整天蹦各种生僻词汇的,满嘴都是各路人名的,千万不能要,让他们爱待在哪就待在哪。有了质朴的本质,再培养出其他技能,就可能独当一面。

曾国藩认为,要想考验人才,关键看他在关键节点上的表现,也就是紧急关头,危难之际。遇上这种时候,那些鸡贼的人会撒谎,会逃跑,剩下的才是真正靠得住的本性质朴之人,是一辈子的好伙伴,千万要珍惜。

曾国藩说,带团队其实没有什么太多技巧,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让团队拥有绵绵不尽的心气儿。所谓心气儿,就是胜不骄,败不馁,永远不可抑制地跳动着一颗要争取更大胜利的好胜心。做到以下这五点,团队就可以保持心气儿,就更有把握打胜仗。第一,带团队的人要拥有魅力和手腕,让团队有时候盲目相信他。第二,要选择那些本性乐观、好胜的人来加入团队。第三,要制定长期战略,保证团队上下都被这个长期的愿景所鼓舞。第四,团队还要永远有一个有诱惑力,同时又有可能实现的近期目标,越是大势恶劣,越是需要这样的目标。第五,要永远让团队有事做,哪怕看不出明确的短期效果。有仗打的时候打仗,没仗打的时候备战。

第三个要点:如何管理事情?曾国藩是一个喜欢总结的人,对于管理事情这个问题,他提出了一个根本原则,就一个字,叫作“明”。包括高明和精明。所谓高明,就是做事有大局观,能跳出具体事物、具体人物、具体时代,看到不变的规律、问题的核心、处理的原则。所谓精明,曾国藩一语道破了它的本质:精明是指做事的精密度很高,能够通过调查研究,获得足够详尽的信息,然后多方推理,反复论证,得出符合逻辑的结论,不拍脑袋,不想当然,事事求真、求精、求准。于是,做事也就渐渐实在,人也渐渐变得精明。这看似笨拙,其实是做事唯一的捷径。

曾国藩不但善于总结,还喜欢提供能够实操的方法论。实用八个字叫“大处着眼,小处下手”。对于管理者来说,做事情,做项目,要有一个整体规划。做管理者,要时刻看到全局,掌控全局。看懂了全局,做到了心中有数,还需要注意,事情终究是一件件做的,局面终究是一点点突破的,这些都是“小处”,要扎扎实实做好。大处着眼需要更多的天赋,年轻人往往做不到。“小处下手”却不需要太多天赋,只要弯下腰去,埋头苦干,时间长了,自然就会了。等掌握了“小处下手”之后,再练抬头看路,大处着眼,效果也很好。如果缺乏天赋,做不到从大处着眼,那就索性苦练小处下手的本领,最后也是殊途同归的。曾国藩自己就是最好的范例。

曾国藩管理事情的方法,就是以“明”字为纲领,既要高明,又要精明,大处着眼,小处下手。一个人若能按照这一法门,耐得住辛苦和麻烦,不断自我磨炼,终究能在人生的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个人感受:曾国藩就是工作中是实干家。从小苦读书,严格要求自己的作息时间。培养良好的个人习惯和意志品质。一定可以成为一个成功的人。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提要 本书是冯唐结合自己的职场经验和人生经验,对梁启超编选的《曾文正公嘉言钞》进行的解读,教你怎样在职场上成事。《...
    旭蒸日上阅读 578评论 0 1
  • 曾国藩可以说是管理团队的高手,他从无到有,建立了湘军,又率领这支军队平定了太平天国。近代中国有许多名人,包括李鸿章...
    品牌设计师张峰阅读 1,821评论 0 4
  • 关于作者 冯唐,协和医科大学临床医学博士、美国埃默里大学MBA、作家、诗人。曾历任麦肯锡公司全球董事合伙人、华润(...
    _浅墨_阅读 2,785评论 3 3
  • 轻轻的微风,伴着温和的阳光,给人一种清新夏天的感觉,也给宝贝们带来无限的幸福感。 1、保育工作:培养幼...
    春芽小班阅读 178评论 0 0
  • 上午接同事的电话,她买房了。她要和我说的事是和买房相关的一些事,不是要告诉我买房。 中午烧菜时,我突然想明白了,我...
    终将幸福阅读 155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