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如何提高用户的归属感,首先要明确用户的归属感是什么。归属这个词意味着让产品带给用户“归家的感觉”,或者更深层次的“回归母体的感觉”。这里大概有三个方面可以来描述这一点。
一是让产品品牌与用户的人格特质关联起来,让产品对用户产生深层次的吸引力
用户的人格特质主要是人格、兴趣、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等,这就要求产品的品牌通过外在感官和内在使用这两方面与用户的人格特质相契合起来。这种契合不是简单的穿戴奢侈品的那种地位认同感,而是一种在使用产品过程中的高度自我决策所建立起来的归属感,这种归属感对于用户来说才更是一种内在安全感,产品对用户的吸引力便来自于此。
举个例子,当我们使用DOS系统的时候,所有的用户界面都是文字表述,在黑色的屏幕上显示一条一条的命令行,虽然我们能够清晰地知道系统正在完成我的指令,但是我每次都只能在同一个序列下开展我的工作,没办法跨业务工作,只能面对冷冰冰的黑白屏幕。直到后来有了图形界面,我能够在不同的程序之间进行切换,再加上鼠标,我能够更加随心所欲地选择我想进行的活动,不再受制于程序边界,这便对用户产生了疯狂的吸引力,家庭电脑才能普及开来。
二是让用户免于思考,免于行动
这种免于思考和免于行动比上一层面更加深入,需要我们在设计产品的过程中,将各种技术无缝地融合进来,让用户尽量避免接触底层的技术,并且还要能够合理地跨越不同的用户场景,在不同的设备和信息流中建立起紧密的联系;这样才能让用户沉浸在产品的体验中,而不会因为实现方式不理解、信息对接不通畅、跨设备操作不和谐而失去那种行云流水的自由感。
当然有必要的话,我们也要不断创造新工具或新产品,让用户在需求满足或问题解决过程中更加顺手,避免任何需要思考的行为,乃至避免一切行动。避免一切行动就要求我们能够全面地考虑用户的所有相关需求甚至不相关需求,如果我们只能满足用户的一部分需求,那么用户也很难真正沉浸在我们的产品中,他们总会在不经意间被产品所缺失的部分吓走。
当然这里的需求的全面性的界限就在于产品的定位,产品定位于用户的问题和解决该问题的使用场景,那么这些使用场景中的相关需求我们也需要考虑在内,我们不是去满足用户的所有需求,但用户在这个使用场景中可能会遇到的任何需求都应该纳入我们的产品的需求范围。
举个例子:就音乐软件来说,以前我们所使用的音乐软件都需要我们从数以万计的歌曲目录中找到自己感兴趣的歌曲,当然还有一些比较好的音乐软件会简单地对歌曲进行分类,让我们的选择范围尽量缩小,但是这里依然需要我们对歌曲的分类方式进行理解,才能准确知道自己所想要的歌曲在哪个分类下面。
在大数据时代,更多的音乐软件都开始加入新的智能推荐体系,这里我总体感觉比较好的算是网易云音乐了,它不但能够每天给我推荐20首基于我的听歌历史的音乐,还配有同样基于大数据的智能听歌电台,同样基于用户的个人听歌习惯,这里的听歌习惯主要包含最经常听歌的类型,切歌操作,收藏操作,喜欢操作等,通过这些反应用户对该歌曲的喜好的操作,网易云音乐建立起了一整套针对用户的听歌倾向体系,以此来给用户推荐歌曲。
三是将产品与用户生活融合起来
我们在设计产品的过程中,不仅要让用户更加无障碍地使用,甚至进入一键式问题解决环境。同时还要尽量将产品与用户的生活融合起来,这一点要求我们在关注用户的使用场景的同时,也要同样关注共同参与这些使用场景的其他人,关注他们与用户之间的互动关系,在帮助用户解决问题的同时,也能考虑到用户与其他人之间的和谐关系,甚至能够帮助其他参与者共同参与进来,这样就能在产品的使用过程中构建网络(协同)效应,网络效应让产品的价值进行指数式增长并且让用户同样进行爆炸式增长的同时,也让产品与用户的生活真正关联起来,让用户的社会关系也纳入到产品的需求视野。
举个例子:地图的使用更多的是让我们能够确定我们的位置,以及我们如何到达我们想要前往的地方,进一步我们的在线地图软件让我们能够借助地图帮助我们进行导航,这算是地图在定位和导航方面的比较深入的应用。
但是当地图与O2O商业模式结合起来之后,基于GPS定位与导航的工具便开始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起来,我们不论是想要吃一顿好吃的,还是去看一场电影,或者去一家时尚购物商场去购买心仪的商品,乃至我们想认识一些陌生的朋友,我们都只需要将这些东西与地图产品结合起来,我们就能去往哪怕天涯海角找到我们想要的任何东西,过上我们想要的任何生活,前提仅仅是我们有足够的钱可供我们支配。
用户归属感产生之后不仅给我们能够带来上述案例中的好处,同样还会引发一些其他更加有意义的商业效应。
其一便是用户粘性的大幅提升
通过赋予产品高度的用户归属感属性,用户在使用我们的产品的过程中更容易被产品本身的魅力所吸引,这一效果往往比强制性的捆绑更加有效。强制性的捆绑往往指那些通过“不捆绑就无法使用”等限制措施来强制用户与产品捆绑的商业策略。
强制捆绑策略与用户归属感策略这两种看似相互对立的商业策略我们可以在同一个品牌中看到,那就是苹果公司的电子产品,包括iphone、ipad、imac、macbook等智能终端与App Store打造成的软硬件一体化生态圈,在这个生态圈内,所有的东西都必须是苹果公司提供的,或者至少是绑定在苹果公司身上的其他公司的产品,他们采用独特的软件形态、独特的硬件形态、独特的配件形态,这些内容都与其他公司的产品大相径庭,无法配套使用,这便是一种典型的强制性捆绑。
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苹果公司的产品又具有了让用户产生归属感的一切特质,苹果公司的产品第一次实现了一键式操控(通过手指触摸与单一Home键),日常使用只需一键就能完成从任一应用回到桌面,同时苹果公司的产品与用户的使用环境密切联系起来,通过App Store和各终端间无缝的信息共享机制让多个终端能够完美的协作起来,包括接打电话、发送信息、通讯录、备忘录等几乎所有的基础应用都能在多个终端间完美对接,让用户在任何场景下都能无缝地使用产品中的同一服务。
其二便是那些拥有强大归属感的用户,很有可能成为所谓的意见领袖,带来强大的口碑效应
那些对某些产品产生强大归属感的用户,他们会自然而然地向他们的亲人和好友传递自己的产品使用体验,带动这些亲友也进入到产品的用户行列。这个在传统行业屡见不鲜,就不具体举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