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外公去世的那年,我13岁。
依稀记得还是小学刚毕业,暑假。
那年的夏天很热,
蝉鸣的声音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聒噪,
叫得人心里莫名的不安。
妈妈是在清晨接到小姨的电话的。
我从她震惊的声音中听到颤抖,
就隐隐猜到发生了什么事。
我以为她会嚎啕大哭,
但在她挂掉电话,转身面对我的时候,
眼里却是平静。
前所未有的平静。
她在安静喝了两口粥以后,淡淡跟我说,
吃完饭要收拾行李,
我们要去外婆家。
我默默点点头,
眼泪在眼窝里打着圈圈,
但抬头看到平静的妈妈,又憋了回去,
心里想着,妈妈不难过吗?
直到,外公真的下葬的那一天。
妈妈是长女,按习俗,要由她挖第一坯土。
我清楚的记得,在放下铁锹的那一刻,
她跌坐在土边,神情终于开始有了波澜,
然后就是漫长的,崩溃式的大哭。
大人们抱在一起,哭的像个孩子,
也许因为是从那一刻起,
再也没有办法假装父亲还没走。
所有表面上的平静,
都只是他们伪装的成熟。
他们忍着,只是因为一份来自年龄的沉重感,
那是包袱,但不得不背。
所以《请回答1988》中,
德善奶奶去世时,她的疑惑和懂得,
一度让我泪崩,
因为我也曾有一样的体验。
那是我第一次这么清楚的意识到,人会死。
一生的归处,或许就是一坯黄土。
我们的亲人会悲伤,
在乎我们的人会流泪,
我们的离开,会成为他们心上的一道疤。
2
“死亡”离我最近的时候,
是在泰国,月光岛。
不会游泳的我,阴差阳错被带到了深水区。
那天的浪很大,一层盖过一层。
我孤立无援,
5米开外的地方,静静停着一艘快艇,
被浪拍打着,一点一点的朝我逼近。
我就这样飘着,想回到岸边而不能够,
像一片浮萍,随时会被淹没的那种,
恐惧慢慢顺着水流弥漫到全身。
同事姐姐远远看到我,
担心我的危险,就奋力朝我游来。
我一直记得她迎面而来的样子,
像茫茫海上一束光,
让我感觉到绝处逢生的温暖。
在她握住我手的那一瞬间,
一个巨浪打下,
快艇直接被浪掀起,
死死压在我们的头上。
已经记不清是怎么挣脱的,
我只知道在被咸腥海水吞没的窒息中,
是一只手牢牢握着我,
把我从被淹没的黑暗中使劲拖了出来。
要是再晚一秒,后果不堪设想。
那是我第一次意识到,
在自然面前,“死”字太简单,
生命脆弱到你不敢想。
如果在那一刻,发生了丝毫意料之外,
现在的我,就不会好好的在这里,
敲下这些文字。
3
所以,
如果说我的人生有分水岭,
绝对是这一次。
以前我一直觉得,
死亡离我们是很遥远的事情。
每一天的安稳生活,
会让我们渐渐习惯了“生”,
麻木了“生”,
像惯性一样的向前走着,
太容易把一切当作理所当然。
可是从那天起,我开始明白:
上天赐予你“生”的权利,
就随时有可能让你以任何方式失去它。
你从来都无法完全拥有你生命的所有权。
这样一想,
你还会觉得这是一件理所当然的事情吗?
4
Born to die。
关于这句英文的解释,
有人说是“人固有一死”。
从我们出生的那一刻起,
似乎我们就在渐渐靠近那个所谓的“大限”。
但我始终觉得,
这样的诠释太悲观,
我更愿意把它理解为:
向死而生。
因为知道“人固有一死”,
所以“生”的每一秒钟,
都显得格外宝贵。
即使是一场漫长的“赴死”,
也该走出自己的姿态。
就像旅行团的《于是我不再唱歌》中唱到的那样:
“希望春天以后,
你能成为那个你,
我能成为那个我。”
5
前段时间读过的一本书,
一直让我印象深刻,
它让我第一次开始思考,
“遗愿清单”这件事。
在你的生命中,
有什么是你觉得一定要完成的事情?
那些在你心底蠢蠢欲动想去的地方,
那些哪怕有一点冒险的梦想,
那些看来遥不可及的目标,
甚至那一个心中最想见到的人。
找出它,标记它,
然后给自己一生的期限,
去完成它。
生命的每分每秒都太宝贵,
我们没有时间可以浪费。
孔子说:“未知生焉知死,”
从现在就出发,去实践内心所想,
因为每一天都在更加靠近死亡,
所以我们更要活得丰盛热烈。
当我们努力尝遍生活的苦辣酸甜,
细致感受过每一种真实的情绪,
哪怕是被打倒在地的煎熬时刻,
都是对“活着”这件事生动的说明。
如果可以,请始终抱定勇气和信心,
向死而生,就会是下一秒的结局。
最后,送上一首我作为人生信条的小诗,
来自Alfred D'Souza(艾佛列德·德索萨 )。
《去爱吧》
Love like you've never been hurt.
Dance like nobody's watching.
Sing like nobody's listening.
Work like you don't need the money.
Live like it's heaven on earth.
去爱吧,就像不曾受过伤一样;
跳舞吧,像没有人会欣赏一样;
唱歌吧,像没有人会聆听一样;
干活吧,像是不需要金钱一样;
生活吧,就像今天是末日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