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吉公吉语
每个单位、每个部门都是由若干名成员组成的,其整体效率、工作业绩如何,取决于每个成员的个人能力素质,以及成员间的协调配合。在行政机关的具体运行中,往往比较注重考虑资源成本、经济成本、时间成本,而容易忽略人力成本。在本节里,吉公尝试从人力资源的角度,分析人员、人才、人力之间的关系,以阐明行政管理中“人”这一基本因素的重要性。
人员,可以直白理解为人数;在行政组织中,往往通过编制数来限定人员配备,以实现精简机构、提高效率。而由于知识水平、能力素质、工作作风的差异,同一个人在不同时期的工作状态、进取心、积极性会发生变化,人员之间在沟通协调、配合默契程度上也大不相同,因此,同样多的人员发挥的业绩效果会迵然不同。当然,有一定人员数的基础,才可能发现和培养出更多、更合适的人才,更好的促进组织发展。
事实上,在一个组织中,个人才能、素质固然重要,而他与具体岗位的匹配程度则更关键;在优秀管理者眼里,人才往往是相对概念。用人所长,天下无不用之人!一个看似平庸的人,只要被放到适合岗位,就能充分发挥特长、调动积极性、促进成长,形成良性循环;反之,再优秀的人才,如果得不到科学安排,就会极大限制其才能发挥、损伤其积极性,形成恶性循环。正所谓“骏马能历险,力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
人力,是一定数量组织成员所发挥出的工作效力,包括行动力、凝聚力、战斗力。具体来说,就是将组织中一定数量的人才当成最宝贵资源来开发,按照每名成员的才能和专长合理安排岗位,科学搭配不同性格特点、工作习惯的成员,充分调动每个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实现“1+1>2”的最佳团队效果。
实践中,任何一个组织只要调配得当、成员互补到位,就能将其现有的人力发挥到极致,而不受成员数量、才能的限制。其实,“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总的来说,要提升组织的执行力,实现绩效的最大化,‘’人‘’是最根本的因素,必须在一定的人才数量基础上,不断优化人力资源,发挥团队协作的最大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