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新教育趣辅导025001020228-孙菁婕感悟
1.关键词:乐于互助
文中借用《获赠》进行解释:“你取之于我,是我得到的最好的礼物,当你知道我因施与你而快乐。你明白,我的给予不是让你欠我人情,而是因为我想活出对你的爱。欣然的接受或许是最佳的赏赐。我无法将二者分开。当你施与我,我给你我的接纳。当你取之于我,我感激你的赐予。”
在我之前的理解中“乐于互助”应当是个“贬义词”,是狭义的你帮助我,我帮助你。他与“乐于助人”不同,“乐于助人”是单方面的一个人愿意去帮助其他人,这是一个人的道德,而“乐于互助”则有些许自私的成分,是指你帮助我之后我才帮助你,是有因果关系的,但看完书上这一部分我发现我错了。
“乐于互助”是个散发着光芒与温暖的“褒义词”。
“乐于互助”不仅是身体上的帮助,更是心理上的帮助。
“乐于互助”不仅是不求回报的帮助,更是因为你开心所以我开心的帮助。
施者的给予不是出于惭愧也不是为了得到什么,受者获得馈赠也不会有心里负担,施者因为帮助了受者而喜形于色,更加欣赏自己;受者因为被帮助于施者,而心存感激从而心存善念,继续帮助下一个受者。由此循环,让爱融入生活,这便是一个充满爱的极乐世界,在这里,没有荣誉与利益,唯一存在的是人与人之间的情。
所以从今以后我会为自己,为他人,为社会,为世界献出自己的一份爱,做一个“乐于互助”的人,展现出当代青年人的模样!
2.关键词:各得所愿
圣地亚哥研讨班参与者说:“他来这里不是为了讨我欢心,我来也不是为了他的幸福。我们学着成长、接纳和爱,只有这样才能各得所愿。”
读到这里,触动我内心的并非“各得所愿”这个词,而是为了实现“各得所愿”而经历的过程,各得所愿也就是实现双赢,那么如何实现双赢?首先两方需要相互理解,那么如何相互理解?沟通便是两方之间的桥梁,正如线上培训时老师所讲:“沟通是一种双方甚至多向的交流,就像我们的双手,在一只手上我们想要陈述我们自己的观点,清晰,公正,有说服力。所以在另一只手上我们需要倾听别人的观点,这是成功的交流所必需的。”
在如今的生活中,争吵和分歧等数不胜数,原因在于双方所持观点不同,不会沟通,两败俱伤;学会沟通,各得其乐。持一朵鲜花,留一份余香;持一对鲜花,遗一片花香。
对比于之前与父母、与老师、与朋友……的沟通,我深感惭愧,以后我会思考清楚后再清晰的表达,也会认真的聆听后反复的思考,避免不必要的争吵,实现“各得所愿”。
3.关键词:鼓励
巴黎的一位医生说:“在过去,一旦得知病人患了致命的疾病,我就心灰意冷,难以真诚的鼓励他们拥抱生活。”
在过去,我从小受到的就是典型的“中国式教育”,听到的都是“别人家的小孩”,所以压迫在我看来是唯一正确的教育方式,给别人压力,是为了鞭策他,使他更强大、更优秀、更成功……
但现在看来,鼓舞何尝不也是一种方式呢?我姑且把它称为“西方式教育”,小孩会更有激情去拼,去做,从而也会走上成功的路上。
而且,在现实生活中,鼓励式聊天都是比较推荐的方式,使得在困境中的人们拿到打开枷锁的钥匙,在黑暗中的人们找到前进的方向。相反的,压迫式聊天可能会引起适得其反的效果。
所以从今天开始,我会发自内心的鼓励身边的人,使其在风雨人生中,给自己一个微笑。
4、好文节选
“也许我们并不认为自己的谈话方式是“暴利”的,但我们的语言常常引发自己和他人的痛苦。”
所谓“说者无意,听者有心”,要学会沟通就要掌握“观察,感受,需要,请求”,这值得细细的品读,以后教书育人时也要注意,不让不经意的一句话,毁了一个人甚至几个人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