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又迎来了一年一度的高考。有人说:一想到高考,就紧张,想要上厕所;一想到高考,就整夜失眠,睡不着觉;一想到高考,就掉头发,越掉越多。当我们面临人生选择的时候,我们总是过度关注结果,然后陷入焦虑的漩涡无法自拔。
我们也试过深呼吸、试过考前娱乐,让自己放松下来,这种临时抱佛脚的方法,虽然暂时缓解了焦虑,但是我们依然找不到根治它的方法。
《内在成长》的作者 塔玛·琼斯基,她是美国心理学会会员,美国著名临床精神医学博士、情绪研究专家、临床心理学大师,致力于帮助青少年和成年人克服心理焦虑症状。书中提到了四种思维模式,帮助我们克服焦虑,成长为心智成熟的人。
1、深度思考,了解本质。
为什么我们会深陷焦虑的泥沼,出不来了呢?很明显,我们过度关注事情的结果。比如:作为学生的你,去理发店染了一个头。你陷入无尽的焦虑当中,你在猜测老师的反应、同学的反应以及家长的反应。明明知道,他们的反应一定会是负面的,可是你还是无端猜想,挥之不去。
反过来,要想停止这种猜想,摆脱焦虑情绪。你会,让思维停留在当下,发生的事情上面。已经染了头发,那么接下来可以做些什么呢?
进入可能性的思考。第一,把头发染回去,当做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过;第二,不做任何回应,彰显自己的性格特点,做自己,针对老师、同学、父母的实际反应,做出回应;第三,也许老师与家长,并不反对不太张扬的染发。
2、理性分析,从容应对。
在我们的大脑中,杏仁核掌管情绪,当我们遇到危险或假意危险的时候,杏仁核就会发出警报,让我们产生愤怒、沮丧、焦虑等情绪。而这个过程是自动产生的,想要进入理性思维,我们的大脑前额叶必须调动出来工作,这也就是所谓的理智。
比如:星期天你在家里带小孩,当孩子不小心打破了饭碗的时候,你的火气噌噌地往上冒,一下子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责骂自己的孩子,而孩子的哇哇大哭声,又将你的情绪点燃。
这个时候,你能做的,只有积极的暂停,重贴标签,换一种身份,把问题缩小到孩子打破饭碗这个具体的事情上面,当然解决方案肯定不止一个,而你也没必要立即制定。运用脑力激荡法,将思维集中在一点上。
你可能会关注,孩子身体有没有受伤,你的责骂有没有给孩子造成心理伤害,如何安抚孩子的情绪,要不要与孩子一起处理破碎的碗碟。在这个事件中,你与孩子有哪些收获?
破解的密码,就在于你对待孩子打破饭碗这个事件的处理方式。
3、内观思维,修炼自身。
当你想要改变的时候,你肯定是摒弃了外部评价对你的影响。反过来说,成长,肯定是内求的。强化内在的沟通,也就是所谓的自己与自己对话,才是改变的第一步。
当你被负面情绪困扰的时候,你要先收集自己的优势,而不是先想到缺点。
比如:工作中,你正在为上司起草公开演讲的报告,你希望能够达到上司理想的完美报告,每天都在加班,每天都在整合报告。等你上交的时候,引来上司的一顿批评,你陷入无尽的焦虑,花了这么多时间与精力,为什么还是不能让领导满意,自己是不是一个糟糕的人?
反过来,如果你想到的是自己的优势,是不是报表比以前更美观了,排版是不是更合理了?领导之所以不够满意,那是因为他的职责就是在批评他人,指导下属。带着同理心,看待领导的批评,是不是心理舒服多了呢?
就事论事,如果你能带着慈悲心以及感恩心去思考,相信领导提出的意见,也确实是在合理的范围内,反过来说,当你摒弃坏情绪的时候,领导的指导意见还是很中肯的,你抱着中立的态度,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4、多向理解,终身成长。
失败乃成功之母。看过很多名人的传记,相信你也一定知道,很多人的成功,并不是我们看到的光鲜亮丽,一帆风顺,他们也跟我们一样,付出很多失败的经历。
每一次的失败,其实都是迈向成功的必经之路。荆棘与杂草,才是终身成长路上不可多得的磨练。当你用不同的角度去理解焦虑、愤怒、沮丧的时候,你也就走在了终身成长的路上。
比如:你准备进入一个新的领域,听了几次课,发现很多专业名词晦涩难懂,你开始焦虑,认为自己不是那块料。
然后你运用以上的思维重贴标签,缩小问题,拓展选项,动起来,发现自己只是对概念性的词新词,缺乏了解,问题缩小了,选项就出来了,然后动起来,一个一个解决,焦虑自然也就消失了。
如果你也想让自己成为一个内心强大的人,不妨从深度思考,了解本质;理性分析,从容应对;内观思维,修炼自身;多向理解,终身成长,四个思维练习起来,通过养成习惯,克服焦虑等负面情绪,成为心智成熟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