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青年教师的信》读书心得
《致青年教师的信》是一本书信体教育叙事。包含44个教育案例,每个案例都由一问一答两封信件组成,首封是全国模范教师于洁老师的儿子李润于初为人师时记录的教育叙事和困惑,次篇是于老师以妈妈和教育界前辈的双重身份给儿子支招,以自身经验和教训为儿子提供解决思路以供参考。
它最初在《班主任之友》连载,因案例反映问题的普遍性深受青年教师喜爱。偶然的机会看到这本书,而后一段时间内被作为我的枕边读物。一天忙碌的工作结束后蜷卧在床,耳边似乎还回响着班级里孩子们的喧闹声,脑海里仍挥之不去几个“问题学生”的头疼问题,或许眉头也是微蹙着的吧。书页翻动,思绪在李润于班级孩子和自己所教孩子的对比和匹配中跳跃,困惑随着于老师的点拨而豁然开朗,每一个案例都引人入胜。
书中依次记录了班级里调皮捣蛋的“小皮”,慢吞吞的“小言”,“无所谓”的小明,性格嚣张的“小意”,过分文静的“小安”、“葛优躺”的小坤,学习努力却不出成绩的小杨……不动声色就能将老师虐上千遍万遍的不同个性不同特点的学生,在于老师都有具体可操作的方法予以正确引导转化,每一个都会被用心呵护,温柔以待。
就如第一篇书信中的“小皮”。他考试不考,上课不听,成绩倒数却不以为然,课堂上还会逮着机会和同学打闹。正如书中所言,每个班中都有一个磨人的小皮。读着读着,我仿佛看到我班的小皮在冲我坏笑,看到他因为捉弄欺侮同学被我叫过来又拒不认错时皱缩成一团的脸,看到他竭力宣誓不满呼哧呼哧喘粗气高高隆起的鼻孔。
每一个小皮都是老师投入精力最多调教最多又反反复复收效有限的。关于这样的小皮,于老师支招:①讲清楚规则、下课可以和老师说说话玩一会儿,但是如果上课不守规则,就取消下课的玩乐。的确,这样的孩子特别看重朋友间的义气,义气高于原则,如果突破了界限,师生间完全以朋友相交,势必老师会被道德绑架,遇到他违反纪律时网开一面。但不能一视同仁的管理方法对班级管理一定是有害的。②学习上有所要求。于老师说我可以对你放低要求,但是我永远不会对你没有要求。不和别人比,但是要和你自己比。鼓励措施是可以专门为他准备一个贴星本,如果他能够在课堂上做到这一点,就给他贴一个五角星。讲清楚如果一周内贴满几颗星,就有什么相应的奖励。③因势利导,化负为正。针对小皮爱讲闲话的特点,于老师猜测他很有可能是表达内心的孤独。建议通过上课提问回答正确后狠狠表扬的办法,告诉小皮这样的讲话才是有存在感和价值感的;④找适当的机会家访。寻求到家校合力当然最好,家访后若是发现家庭不力,老师就要更多关心这样的孩子。⑤发现特长,寻求兴趣点。
当然,有些招数似乎不足为奇,我们也常用在日常教学管理中。而令我感慨的是于老师对教育教学通透的认识,务实接地气的教学理念。她告诉儿子说:“遇到这样的学生,也是一种缘分。一个班级里,总有聪明乖巧轻松考高分的,总有成绩差行为差让人操碎心的。有了一定的思想准备,心态就平衡很多了,只能慢慢来。”
文中的小言慢悠悠,下课精神抖擞,上课佛系上头。于老师又言:我相信总有一天“慢孩子”会有属于自己的“开挂”的生活。……但我头脑清醒,很多“开”不会“开”在我手里。用积极的态度去做事,但也做好了最坏的思想准备,能承担最糟糕的结局,比如辛苦耕耘最后颗粒无收。教育,就是一场人生的修炼。尽力而为才有小欢喜。儿子,你慢慢来。不着急。”
“慢慢来”三个字多智慧啊。教学不就应该这样吗?传统教学过分看重成绩而忽略孩子身心健康的教育模式令多少老师乱了阵脚,多少老师包括我在内看见学习自律成绩又好的学生打心眼里喜欢,看见行为乖张学习不努力的孩子多么急切地想要拉回所谓的“正道”。我们盲目自信自身力量的强大,仿佛什么样的学生都不在话下,都能扭转乾坤。然后当我们遇到不顺从还有些逆反的小皮们,苦口婆心语重心长还无动于衷的小言们,我们才意识到自身力量的薄弱,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渺小,甚至萌生选错行的懊悔之情。
只问耕耘,不问收获,顺其自然,静待花开,我们只能慢慢来。
慢慢来,它,不仅包含着于老师多年教学经验累积出的对学生成长势态的了然,也包孕着一种智慧的教育理念---爱生如子般的温柔笃定,顺其自然静待花开的从容平和。它反对一蹴而就一刀切的适得其反,呼唤润物细无声的慢慢调教,呼唤师生间互信互爱情感出现后的主动追随,呼唤老师们对待工作尽力而为又做最坏打算的通透释然。只有秉持慢慢来的气度和处理法则,才能保持愉悦的姿态和学生交流。
书中没有华丽的辞藻,淡淡的叙事,智慧通透的解读, 这是用生命记录的最自然的生命流淌。教育家朱永新读后说:“我喜欢这样的文字,不因文字有多美,布局有多巧,立意有多高,而是因为这样行云流水娓娓道来的教育叙事之中,有爱,有理想,有坚持。”
我更愿意把它当做指导教学的一本词典,困惑烦恼时翻翻看看,给学生多一份理解,多一重引导,给自己心灵一刻休憩,一次洗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