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供需,决定企业所处的赛道是不是宽广;行业的竞争烈度,决定企业所在赛道是不是拥挤,而企业自身的竞争优势,才能最终决定企业是不是能够出类拔萃,跑出好成绩。
关于企业竞争优势的理论有很多,又以战略咨询家迈克尔波特的五力竞争模型最为出名,其写过2本关于竞争的经典书籍《竞争战略》和《竞争优势》,值得好好看看。综合相关理论,将竞争优势主要分这么几种:
1
成本优势
一般通过规模、区域经济性、创新商业模式带来成本结构的变化。成本优势的获得主要通过以下途径:
规模优势,一般是通过有形资产获得,如电器类企业:格力、美的、海尔等。通过历史大额投资及规模优势以及较高的市场占有率,使单位成本变低。
其中,规模优势,不是其绝对规模有多大,而是其相对竞争对手的大多少,以及这种规模领先,能够造成成本上的多大优势。
区域经济性,是指一些商品因运输不便,或成本过高,而必须在当地建立区域独立的生产基地。典型的如有运输生产半径的水泥企业-海螺水泥,以及北新建材生产石膏的原材料脱硫石膏,是由各个火力发电厂的产物,具有典型的区域经济和占有排他性。
商业模式创新,往往是一种全新的成本创新,如沃尔玛和苏宁大卖场出现,以及戴尔和优衣库的出现,都是通过创新模式来实现成本优势。
2
非市场化资源
一般指独特的资源禀赋、难以复制的地理位置,独特的客户关系或者股权。
其中独特的资源禀赋,最典型的如盐湖钾肥、贵州茅台都是对稀有资源的占有。
大秦铁路等一些铁路和公路的运输路线,属于难以复制的铁路运输线资源。
电科院的股东,中检集团的地位;置信电气的国网控股地位。他们的股东不仅是处在垄断行业中,同时他们在行业内的地位又是举足轻重的影响。
3
高转换成本(又称客户粘性)
高转换成本,是一种及其重要的竞争优势。一般属于高度差异化的行业才能获得此种优势,如软件、医药、互联网等,以经济一些化妆品或者一些靠独特技术获得垄断的企业。
高转换成本的获取,一些有以下几种常见手段:
品牌:一些企业通过强大的品牌获得客户的认可,如可口可乐、肯德基、贵州茅台等。客户的转本成本较高。
网络粘性:最典型性的就是软件行业的操作系统及互联网行业,如大众点评、qq、百度等,是通过网络效应不断自我强化的自身的价值,自我沉淀和积累所带来的客户粘性;一些企业办公系统及软件,通过高的转换成本带来客户粘性。
与客户需求交互深度参与:即通过深度参与客户的业务过程,如百润股份业务中的香精,虽然占整个成本比例很低,但食品公司必须在研发之初就双方协定好一起研发。IBM的IT咨询项目,海尔目前推进需求的柔性定制、按需设计生产等生产加工模式。
客户粘性,是很核心的一种竞争优势,因为不仅可以保证市场的稳定,企业很容易获得二次开发、二次需求营销的基础客户群,以及在必要时候的成本转移和一定程度的定价权。
行政准入壁垒,这种竞争优势,近乎保证了企业永续经营,一般在公共事业,如军工、石油、电信,但这种企业往往以丧失定价权作、自主扩张以及甚至经营能力为代价。
4
高效运营、优秀的商业及管理模式所带来的竞争优势
如当年的丰田、戴尔,英特尔等,都是通过创新的管理模式,高效运营获得的竞争优势,这种优势能够被模仿,也容易被模仿。但开创者具有先发优势,可以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具有领先的优势。
特别强调的一点,管理模式的创新虽然容易被模仿,但靠高效运营在同质化较为严重的行业内建立起的竞争优势,却很难在短时间内被竞争对手颠覆和超越。
在上述竞争优势中,被替代难易程度是不同的,按照难易程度,可以把以上竞争优势做以下排列:复合型壁垒、非市场化资源、行政准入许可、客户粘性、成本优势、领先一步的高效运营和管理。
高效经营是较容易被模仿的,单纯的成本优势也属于较低的护成河,非市场化资源和行政准入虽然好,但要考虑非市场化资源对企业发展空间的掣肘以及行政许可对自主经营权的影响。
5
客户粘性是其中比较好的竞争优势;当然,最好的还是复合化的竞争组合优势。如电科院,既有进入监测行业的牌照、一站式服务平台的特性,使其具有很好的客户粘性,同时定位较为独立和市场化,有较多的独立自主性,位于华东电器制造的重镇,使其对周边的客户形成了区域经济性。同时,二股东的地位,又是难得的非市场化的资源。
通常,靠市场化的竞争,建立起的高客户粘性的企业,往往比一个靠着行政垄断和资源垄断的公司有价值的多。巴菲特提出的“特许经营权”,主要来自客户粘性(可口可乐、IBM,华盛顿邮报),行政准入壁垒(中石油),和非市场化的资源(伯林顿北方铁路)
从竞争优势上来看,不同的行业,其竞争优势和主要的竞争驱动因素,决定这个行业是否容易构建差异化,形成垄断性优势,这就是决定着这个行业是否具有吸引力。而对一个行业内的企业分析,决定着哪一个企业才能在这个行业内脱颖而出。一个是自上而下,一个是自下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