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中有句话讲,创伤无处不在。
即便你是一个非常幸运的人,未曾体验过足以铭记一生的伤痛,也总会经历形形色色的隐形创伤。
比如:
每做出一种人生选择时,就意味着,你同时失去了另一种或许更加精彩的可能性。
每度过充实难忘的一天,就在多年后的某个时刻,增加了一段青春不再的怅然。
那些失去的美好,世事变迁的无常,都难免在岁月的年轮上,刻下灰色的痕迹。
但我们常常看到,面对大大小小的创伤,人们有着截然不同的态度:
有的人极力忽视痛苦,今朝有酒今朝醉。
有的人一直活在痛苦的记忆里,反复受到回忆的折磨。
有的人彻底放弃了与悲惨命运的抗争,把全部希望寄托给来世。
也有的人选择暂时忘记伤痛,用幸福填满记忆,痛并快乐地前行。
究竟是什么决定了人们的反应?而这些反应中,哪一种才是有效的应对,能够让我们真正摆脱创伤的影响,拥有美好的生活?
在《津巴多时间观疗法》这本书里,被誉为”当代心理学的形象与声音“的心理学家津巴多阐述了时间观的概念,并提出:建立平衡的时间观,是走出创伤,拥有幸福和希望的有效途径。
1、你的时间观,正在默默影响你的生活
出众的记忆力和思维能力,使得我们人类相比其他物种而言,对于时间,具有天生的敏感度。
比如,你不必耗费多大力气,就能清晰回忆起十年前的特定情景。也可以只是静静地坐在这里,就能让思绪畅游在遥远未来的想象中。
过去、现在和未来,是人的三个主观的时间区,每个人都通过这条时间的绳索,串联起各自的经历,形成对世界、对人生的基本看法。
而生活中的各种因素,比如不同的文化、信仰、经历等,都会影响人们对于时间的理解。
从小住在贫民区的津巴多,耳濡目染着周围人们活在当下的生活态度,他的故乡有句名言:“ 宿命安排一切”,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很少焦虑未来,也没有做长远规划的习惯。
而在中国,我们更多地提倡未雨绸缪,许多人远离家乡,拼命工作、存款,宁愿为遥远的未来,舍弃当下的亲情和快乐。
显然,这对应的是两种不同的时间观。
时间塑造着人们的经验
但无论怎样理解时间,我们都活在过去的经历,和未来的预期之间。津巴多曾经提出一个公式:已经发生的行动+即将发生的行动=当前的经验。
当行动在预期之中进行,人就会自我感觉良好。比如你按照此前制定的计划读完了一本书,你会获得一种成就感。
而当行动的结果脱离了预期的轨道,人就会产生负面感受。比如你因为熬夜看球,耽误了第二天的工作,被老板批评,会感到自责,并且把之前的行动看成是一种错误,提醒自己今后要注意避免。
正因为时间塑造着人们的经验,所以时间观也强烈地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情感和行为,组成着每个人不同的生活方式,并且影响着人们应对创伤的反应。
2、6种典型时间观,你更倾向于哪一种?
通过观察不同的受访者对时间的理解,心理学家按照人们对过去、现在和未来意义的理解,总结出6种最常见的时间观。
关于过去的两种时间观,分别是“过去积极”和“过去消极”。
具有过去积极时间观的人,回首过去时会感到幸福,因此他们乐于怀念美好的往事。
过去消极的人,则更容易想起曾经自己犯下的错误、遭遇的遗憾等等负面的创伤经历。
关于现在的两种时间观,是“现在享乐”和“现在宿命”。
现在享乐让人注重当下的快乐和新奇的体验,情愿为之忽略掉过去和未来的痛苦。
现在宿命的人,把一切看做是命运之手的安排,认为顺其自然是此时此刻最好的选择。
关于未来的时间观是未来导向和超越未来导向。
未来导向的人看重计划的效力,他们相信通过践行计划,能够改变未来的生活。
超越未来导向的人,认为此生只不过是来世的序章,把美好的希望寄托在死后的世界。
过去导向、现在导向和未来导向
每个人的时间观都是在特定的文化环境,和人生经历的影响下逐渐形成的,且往往不是单一的,而是倾向于某一些类型的组合,但大致可分成过去导向、现在导向和未来导向。
生活中,当我们遇到问题,需要有所选择和行动时,过去导向的人常常依靠记忆和经验;
现在导向的人喜欢基于当下的利害关系做决策,很少考虑长远的后果;
而未来导向的人更加看重长期的成本——收益,以未来的预期作为当下的决策依据。
时间观反映着内心世界
一个人的时间观,会对其生活质量产生持续性的影响,反过来一个人的情绪反应,也会在时间观上有所体现。
比如患有抑郁症、焦虑症的人,普遍持有较强的过去消极时间观,较强的现在宿命时间观,和较弱的未来时间观。
为了便于测试一个人的时间观,可以使用“津巴多时间观量表”这一工具,通过它,受测者能够认识自己或者他人的内心世界,再进一步通过改变自己的时间观,修复受损的情绪,提高幸福感。
3、建立平衡的时间观,你的人生会大不相同
津巴多时间观疗法,原本是用来治疗创伤后应激障碍的一种新方法,它的目标是通过建立平衡的时间观,帮助来访者走出严重创伤的影响。但对于并未达到创伤后应激障碍程度的人来说,使用该方法也能够用来应对创伤经历,提升人生的品质。
为什么多年前的创伤,会持续不断地影响后来的生活?
作者的答案是,过去的消极经历太过沉重,以至于像一头站在跷跷板上的大象,将跷跷板远远地压向过去的一端,时间体系便因此失去了平衡,当下和未来几乎难有存在的余地。
当下是改变人生的支点
如何让跷跷板恢复平衡?关键是要找到唯一的支点——现在。
你一定有过这种感觉,当你心情很好,事事顺心的时候,你会对自己过往的人生感到很满意,对未来充满信心。
而当你心情变糟,生活处处遭遇阻碍的时候,你又会抱怨命运不佳,感觉前路一片灰暗。
由此可见,虽然过去和未来是无法改变的,但我们在此刻采取的行动,在改变当下的自我和世界的同时,也能改变我们对于过去和未来的感受。
作者认为,我们应该努力达成一种更具希望的时间观:过去的积极时间观、特定的现在享乐时间观,和未来的积极时间观。
过去的积极时间观
研究发现,那些经常记起过去的幸福和奇妙经历的人,会凭借积极的记忆对当下做出反应,他们活得更加快乐健康,更少感受到焦虑的情绪。
其实每个人都经历过积极和消极的事件,只不过有些人的积极记忆被强烈的负面记忆所掩盖了。
我们要做的是,用好的记忆替代不好的记忆,当然我们也无需排斥那些不好的记忆,我们应该从中汲取经验,而后暂时把它们封存。
通过呼吸放松和冥想,回忆并感受那些曾经的真实的幸福时刻,让好的经历变得清晰起来,逐渐改变回忆的焦点,获得一种“过去还不错”的时间感觉。
特定的现在享乐时间观。
所谓“特定的”,是指适当地活在当下,享受当下的愉悦,但又不至于沉迷其中。
很多人习惯于延迟享受,总是说“等忙完这件事再说吧”,但事情永远也做不完,无法放松地停下来感受现在,就无法获得幸福感。
完全不考虑未来的时间观并不可取,长远目标的实现,往往需要承受延迟满足的压力,在当下做出选择,也需要评估长期的影响。
最好给自己留下适当的时间,做一些简单而快乐的事情,比如与家人共进晚餐,走进大自然中感受阳光微风,与宠物玩耍等等,这样有助于我们感受生活的意义,提高心理韧性。
未来的积极时间观
未来是跷跷板的另一端,对未来怀有积极的期望和想象,可以与过去的伤痛记忆相平衡,让人产生积极的情绪,获得努力实现理想的动力。
具体的做法是,通过呼吸放松和冥想,想象未来的某个时刻,自己在何处,和谁在一起,正在做什么……让想象力渗透到每一个细节,比如气味、色彩、温度之中,感受到真实的情绪。
接着为目标制定明确可行的计划,从现在开始付诸实施,在接近和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平衡的时间观将会稳步地延续下去。
过去、现在和未来,是时间给人的最直观感受,也是时间与人生交织而成的图景。
过去是人生的根源,是身份的基础;
未来是将要面对的挑战,是即将去往的目的地;
现在是探索和改变自身世界与外部世界的立足点。
书中有个“时间之河”的隐喻:每个人的生活就像汇入大海的河流,它有着特定的河道,当河流流径不同的地形时,表现出不同的流速和变化的姿态。
幸福、创伤、悲剧和喜剧,所有的人生经历,都如同被河水卷起的砂石和杂物,有些时候它们会暂时地阻断河流,但最终时间之河会越过这里,奔向广阔的平原,拥抱无限崭新的风光。而那些障碍仍然停留在原地,再也无法继续左右河流的方向。
真正对我们的一生产生影响的,不是发生过什么,而是我们如何对待发生的事件:是把注意力投注在创伤和失去上,还是投注在希望和拥有上。
希望阅读这本书之后,你对于时间的意义会形成一些新的认识,将创伤留在过去,把握充实的现在,迎接未来的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