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这首诗是清朝时期张英的一首七言绝句,诗名叫《观家书一封只缘墙事聊有所寄》。
2、张英(1637—1708年),字敦复,又字梦敦,号乐圃,又号倦圃翁,安徽省桐城人,先祖世居江西。清朝大臣,张廷玉之父。康熙六年进士,选庶吉士,累官至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
3、写诗缘由:
清代康熙年间,张英的老家人与邻居吴家在宅基的问题上发生了争执,因两家宅地都是祖上基业,时间又久远,对于宅界谁也不肯相让。
双方将官司打到县衙,又因双方都是官位显赫、名门望族,县官也不敢轻易了断。于是张家人千里传书到京城求救。
张英收书后批诗一首云:“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张家人豁然开朗,退让了三尺。吴家见状深受感动,也让出三尺,形成了一个六尺宽的巷子。
扩展资料:
1、六尺巷,位于安徽省桐城市的西南一隅,全长100米、宽2米,建成于清朝康熙年间,巷道两端立石牌坊,牌坊上刻着“礼让”二字。
2、2006年11月21日,时任国务委员唐家璇在参观六尺巷后,题辞:“桐城六尺巷,和谐名城扬”。2007年4月,“桐城文庙-六尺巷”成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
日常生活要谦让。谦让,是举手之劳,是一种最实用的“美德”,是一种最廉价的“品德”。生活中都是我们相识相知相爱相近的人,接触紧密,交往频繁。越是这种环境,越要求我们在日常生活的每个细节中要注意做到谦让,因为没有哪一个生活中的所谓小事、琐事不需要谦让。谦让会让我们生活变得和谐美满。
社会活动要礼让。人们在参加某项社会活动的过程中,往往会发生一些非常态或不可预期的事情,使人与人之间产生互不理解的误会,各自心中都坚持着自己的“真理”,心生敌意,从而引起摩擦和争执。这个时候,就需要我们及时主动地做到礼让,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感染对方。退一步,海阔天空,说得就是这个道理。
偶遇不快要忍让。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时而会遇到一些与自身相关的合情不合理或合理不合情的不快之事。你如果没有足够的能力和把握去迎刃而解,那么,接下来需要你做的就是忍让。但是,忍让不是忍受,更不是退让。要努力做好自己该做的事,要相信忍让会让你的脚步变得更坚实,会让你的信念更坚定,会让你前方的道路充满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