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系统思维
万事万物都是一个个的系统。
框架则是对系统的简化体系
框架是对系统构成元素的体系
框架是对元素间有机联系(规律)的体现
二、发现问题
系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五步法:
第一步:界定问题
第二步:构建框架
第三步:明晰关键
第四步:高效执行
第五步:检查调整
问题的定义及类型
问题源于现实与目标之间的差距
无法有效界定问题的四大原因
1、未能准确地描述问题
2、缺少梳理问题的清晰结构
3、被问题表象所蒙蔽
4、忽略问题隐含的假设
界定问题的四大类型
(一)准确地描述问题
由非量化、模糊化、有歧义的描述转化为量化、清晰化、可例证的描述。
(二)明确问题构成要素
运用5W2H,全面梳理清楚任务问题所需的所有要素
(三)探究问题的本质
运用5Why,去除干扰找出问题的根本原因
(四)显性化问题隐含的假设
挖掘&分析假设
三、分析问题
(一)构建框架的三个基础思考工具
逻辑思维导图
逻辑树
MECE(不重不漏)
(二)自下而上构建框架
步骤一:罗列要点---发散思维
步骤二:连线归类---收敛思考
1、收敛思考之归纳推理(三种形式)
(1)按照时间先后的逻辑关系归纳→时间的逻辑顺序(时间顺序),如PDCA
(2)按照整体与部分的逻辑关系归纳→结构的逻辑顺序(结构顺序),如SWOT
(3)按照同类事物的逻辑关系归纳→重要性的逻辑关系(重要性顺序),按共性和共性程度的强弱排序。
2、收敛思考之演绎推理→
演绎推理的正确性建立在3个基础上
一是大前提所代表的普遍规律是绝对正确的
二是小前提是大前提主语或宾语的特殊情况
三是导出结论的判断要符合充要条件
逻辑学经典案例——苏格拉底之死
步骤三:形成框架
二维矩阵、价值链框架
步骤四:检查框架
(二)自上而下选用框架的四大步骤及工具方法
步骤一:选择框架
■界定问题的基础上选择或构建框架
■常用的框架
1、What-Why-How(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可根据实际调整顺序,如黄金圈法则就是Why-How-What(目的理念-具体操作方法和措施-现象和成果)由内到外的圆圈分析
2、二位矩阵:波士顿矩阵、时间管理的重要紧急度划分、人才选择的德才框架、人际沟通风格框架、PDCA模型、PEST外部环境分析框架、SWOT分析法
3、专业模型理论框架:如4P营销理论模型
步骤二:分解问题
步骤三:多维思考(可选)
步骤四:检查框架
四、解决问题
用框架列计划,检查调整PD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