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以质疑,但不要随意评判

今天一大早,看完了《偷影子的人》这本书。现在我已记不起主人公“我”的名字,但我记得吕克、苏菲、伊凡和克蕾尔。我甚至开始怀疑,小说里是否有提到过“我”的名字呢?也许真该再把小说翻阅一遍。

小说里有两个情节,戳中了我的泪点:

1、吕克与“我”重逢,“我”说服了吕克爸爸让吕克追寻梦想,吕克来到“我”的公寓,两人碰面及后续对话那一段;

2、“我”从吕克那儿得知“妈妈”已经去世的那一段。

小说细腻的描述心理活动及人物情感,每一个读者都能在这本书中找到自己的影子。亲情,父亲离家而去,母亲孤身一个人照料整个家;爱情,幼年的暗恋、年少的青涩、青春的成熟;友情,从小一起长大的朋友,尽管中途分离,但时间永远扯不散情谊。

情节设置得就像发生在自己身边的故事,仿佛一幕幕呈现在眼前。学业,从小时候不懂事儿的竞争对手,到长大后的课业烦恼;梦想,我们都曾心怀高远,最终跌落尘埃面对现实;工作,作为旁观者,有些职业看上去光鲜亮丽,但只有身在其中才有权力去评价,去选择。

每一份职业都有其所需付出的辛劳,也更有其会拥有的回报(物质上的,或精神上的),重点是自己如何看待,如何抉择。

Y最近从一家全国性上市公司辞职,众人纷纷不解:“你不是工作得挺开心的吗”、“这么好的平台,我劝你再考虑一下”、“辞完去哪里呢?小二线城市不好找工作啊”……

Y也陷入沉思,这次辞职之前,公司刚给她涨了薪,领导也和他沟通,说希望她尽快成长为部门二把手。按常规推论,几个月后,她将在部门独当一面、风生水起才对,可是她却在这个时候叫停。她忽然理解了那些外界的质疑,但其中详情只有她自己清楚,她也不想像所有人解释,自己对自己的选择负责就OK。

她在这家公司两年,这是她的第一份工作,她很珍惜。从最开始的热情洋溢到后来的麻木,她经过了无数个加班到十点的夜晚和上班的周末;她看透了领导们在许诺时脸上镇定自若的虚伪表情,但她什么也不说,只是点点头。

有一次上司出差了,事务繁多,其他人每天早早下班,唯独她每晚代替负责人开会到深夜,连续三天。很快她清楚地意识到这并不是她想要的生活,而如果她现在不离开,这种情况将马上变成她生活的常态。

那天她妈妈给她发了一条微信推送,是那种典型的鸡汤文。里面有这么一句话:油条说,不经历煎熬不会成熟,可是熬得太久就会变成老油条。

她把这句话发给她妈妈,然后回复道:哈哈哈太搞笑了。自己却红了眼眶,就是这么一句俗到尘埃的话。

她喜欢运动,下班后会去健身,周末会看书写字,利用空闲时间学英语背单词,有时间就会与朋友们一起去看世界。在我眼里,她是那种独立到令异性生畏的优秀女子。但她说:我只是在找回自己。

小说中的吕克,幼时的梦想是成为一名医生,但却在结束学业后的五年里,跟着经营面包店的爸爸当学徒,忘记了自己的梦想。直到“我”再次出现在他面前,唤醒他的记忆,让他重新拾起旧梦,来到医学院就读。两年后,吕克发现他原来的工作意义同样重大,他很擅长并且乐在其中,所以最终依然决定放下年幼的梦想回到老家。而这一切,都是在经历了两年医学院生涯之后,他才懂得。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李敬言 我走在街上 尘粒悬浮在天上 路人结伴 孤独的力量强过喧闹 朦胧的听到讯号 是死亡或者悲风 变红变绿的灯光...
    李敬言阅读 3,987评论 13 12
  • 四月十九日理想主义者无法了解爱是什么 那些想借着禁欲来发现上帝的人是不贞洁的,因为他们以追求成就取代了性——这其实...
    17grow阅读 1,573评论 0 2
  •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如果你迟留一分钟就会有多人超过你,虽然说生活不必那么苦,可是你想过没有,你不苦有人会替你苦。 ...
    另眼看空城阅读 3,658评论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