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一件小事
八个月大的孩子,正是咿咿呀呀会坐会爬的时候。晚上,老母亲照常给孩子做起了辅食。入冬时节,怕孩子吃着胃寒,就用辅食机巴香蕉蒸热再打成果泥。却心血来潮加了热奶粉进去,口感果然不错,香蕉牛奶泥辅食瞬间解锁。兴奋之余赶忙一勺一口喂给宝宝。刚开始小家伙也很兴奋。似乎是第一次尝到这个味道,吃完一口紧接着不停拍打辅食椅,仿佛在催促“妈妈快一点”此时的老母亲已经全然不顾俩小时前才吃过大半碗面条的事实,不由加快了手上的勺子。渐渐,宝宝拍打餐椅的手变成了抢勺子的动作。头时不时的也别过去躲开我的投喂。此时我还未接收到宝宝吃饱的信号,依旧不停的投喂,只是因为小家伙的干扰,放缓了投喂速度,牛奶香蕉泥被消灭四分之一的时候,宝宝已经明显做出了干呕的动作,老母亲终于开始意识到宝宝是不是吃饱了,但是鬼使神差般地依旧在心底肯定自己,“宝宝干呕,可能是喂的太大口,我再小口小口多喂几次试试”,换小勺子之后,果然小家伙不再干呕,只是继续抢勺子。宝宝奶奶在一旁劝阻说别再喂了,怕待会儿宝宝吃吐了。我依旧在心底给自己打气,“这个香蕉牛奶泥这么好吃,宝宝一定很爱吃,我小时候哪见过这么好吃的东西,绝对不能浪费了”,心里的自我安慰似乎很奏效,因为手上喂食的动作立刻又迅速了起来。“呕”稚嫩但是很大的干呕声传来,突然宝宝的脸开始涨红,小小的嘴巴里,黄色果泥浆往外喷射,一波接着一波,从嘴巴到鼻孔,双双往外涌。老母亲连忙拿卫生纸接着,可惜接不住,就连俩小时前吃的面条也一起吐出来了。奶奶急忙过来拍小家伙的背。
有一种饿叫“妈妈觉得你饿”
看着这么小的宝宝,因为大人对的固执己见而遭罪,罪魁祸首居然是亲生妈妈,我有点难过。怀胎十月,为什么我会对宝宝已经吃饱的事实视若无睹,明明宝宝在吃吐之前已经给妈妈很多的信号。妈妈事后都能回想起细节,但是当时为什么看不见呢?是的,我的眼睛看见了宝宝发出吃饱的信号,但是头脑让我屏蔽了,头脑说,不,不要看这些信号。为什么呢!因为作为一个年纪以三开头的大人,时至今日,我仍然不敢“剩饭剩菜”。儿时由爷爷奶奶抚养长大,农村重男轻女观念严重,加之我是超生,其中的艰辛不言而喻,成长路上一路挣扎与受挫。那种苦难的日子虽已过去,但身上却也深深的烙印了受苦的痕迹,这种不敢剩饭菜的观念,遇到好吃的就要抢多一点的观念,已经刻进骨子里一般。因为幼时饥一顿饱一顿,以至于成年之后,我依然处理不了自己与食物的关系,有时会暴饮暴食,有时又会逼着自己饿上一个星期。胃也在这样的反复折腾下超负荷的工作。难怪有人说原生家庭的伤需要一生去治愈。
成年之后还应该埋怨原生家庭吗?
面对原生家庭不好的问题,到底应该怎么办呢?今天我已经为人母、难道我还要继续抱怨着命运吗?那么我的子女是否又会是我命运的续写呢?是的,原生家庭不好,只有一个办法,觉察,然后成长,最后在我们这一代身上阻断,给下一代创造更好的未来。这个过程也许艰难而漫长,但是却不得不去做。如果我们深受原生家庭之苦,让我们的下一代变得更好,那就是我们所能做的最好的救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