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座城市里,我们陌生为伴。太阳,余生,大熊,小良,橙子,贝贝,许老板………..我是这个故事的叙述者,也是这个故事的参与者。正在发生,依然继续。谢谢你,能听我慢慢说。你好,陌生人。”
——序曲
“很抱歉现在才回复你的信,希望你还能看到这个。我貌似忘记了这个软件,所以有些对不起。我很愿意听你的倾诉,如果你看到了这封信,也许你可以email我。我这样就会及时看到。我看你也是南京的?我今年大一,你应该和我一样吧。不知道你在哪里上学呢?我在北京,这里真的好冷啊。但我和我舍友相处的很好,每天都过得非常开心!”
还记得那是十二月中旬,我收到了这封来信。隔着屏幕,那时的我被这些文字温暖。
因为有写信的爱好,所以我也非常希望找到一个笔友。是的就像古人一样,以文字来将自己的生活分享,那种感觉很惬意。
在一次偶然的机会,我看到了一个想要互相寻找笔友的网站。我就试着发了一封。
“你好,我也想找一个笔友。可以把我的生活分享给他,这也算是我的一个梦想吧,可是每次在找到一个写信的人时,我寄出的第一封信总是会变成最后一封。等待变成了遥遥无期。所以我看了你的留言,就想试着给你写一封信看是否有可能结交到一个真正的笔友。很高兴你能阅读我写给你的信,我在这里期待你的回复。”
最初,我的内心充满了期待。每天都在刷新网页,查看收件箱是否有她的来信。长此以往,过了两个星期,我麻木,选择了放弃.我想这封信似乎又变成了另一封遥遥无期。
就在我将此抛之脑后时,一封远方的回信却突然出现在我的生命中.手机突然震动,我刷新着页面,也就出现了开头那封迟来的回信.那天很冷,但也很温暖。
从那之后,相隔一段时间的彼此来信,似乎就变成了我生活中的一部分。我们互相分享着各自的生活,有时候可能会因为一个小小的问题,而引来长篇大论的文字解释。实为有趣.
记得有一次,我向她推荐一本书,她说正好去北京之前的暑假度过,还向我说了一个小插曲。
现在想起那时看完那段插曲后的感受,仍然会有些许触动.
“我在看这本书到末尾的时候,看到有一张小纸条夹在里面,上面写着几个关于内容的小问题,具体记不太清了,我在最后写了自己的理解之后又夹了进去,现在想想有点好奇,最初写下这张纸条的人会怎么想呢?那张小纸条现在还在吗......说不定我会和那个人在街上遇见,擦身而过,谁都不知道我们彼此其实有过这样的联系,这样的画面想想还挺美好的”
我看着屏幕,凝固了很久。
我想起了与她之前发生的一切,在这一瞬间。感到无数的温暖充斥我的大脑,心脏。
那时的我们甚至都不知道对方的名字。彼此陌生而又熟悉一样的存在。在诉说着各自的生活。我习惯了一个人的生活,习惯了在黑夜里独自行走。似乎所有的防备都被这来自陌生的温暖而击败,败得一塌糊涂.
整理好了情绪,也将近午夜。我向她写下了回信。时隔已久,信的具体内容早已忘记。只留下了那些无法忘记的温暖。
“你好,很高兴收到你的回信.世界很大,我们不期而遇。让我感到格外温暖,不知你是否也有这样的感觉?我在南京,我在仙林,我在这里,期待你的回信。晚安,好梦。”
又是一个无人的黑夜,桌上手机在不停的震动,我坐在那里。
拥挤的人群,嘈杂的脚步,迎面而来的喜怒哀乐。行走在这座偌大的城里,似乎已经慢慢麻木。对外界有了防备,所有的一切变得陌生。
提示声再次响起,我拿起了手机,刷新了界面。
这次又是一封来自陌生人的来信。
这些随意而又温暖的文字,是那么熟悉而又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