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 1 第二课的心得体会
虽然只上了两次课,我却发现,来上思维导图的课,是近期做的一个非常明智的决定。
第一次课让我回顾了之前的工作、英语学习以及产生相关问题的症结落在哪儿。而第二次课,让我发现了自己的一些认知偏差。
我的电脑里至今保留着Xmind和MindMap两个软件。在2018年下半年和2019年上半年,我曾经在好朋友的推荐下,尝试用这两个软件来总结留学申请中所有涉及到的专业并将之分类、归纳,辅之以关键词等。比如下图:
我一直天真地以为,这也是思维导图的一种。上完昨天的课,我才知道,这是思维图,而不能称之为“思维导图”。所以,感谢自己的决定,有了一次很好的机会纠正自己的认知偏差。
课后我也去翻出了曾经的这些图,回想课上童老师说的初学者怎样开始画思维导图,我也不得不承认,当初做了一半实在做不下去的时候,还是有原因在的。
什么原因呢?偷懒只是其中一个,最主要的是在工作上,我想要呈现的东西是要求完美的,要求一次性通关的,所以我希望一次性搞定这些图。最后却发现,几个小时过去了,我的进展很缓慢,且继续下去还要占据其他事务所需的时间,沉没成本有点大,所以我放弃了。
如果重新开始做整理、归纳,那我需要怎么样做更合理有效呢?
我想首先,也是最主要的,是要放下自己对“完美呈现”的执念。然后开始下笔,定好时间段,分模块、分阶段来完成。
Part 2 主干式思维导图练习
我想说,我练习的时候,不断在涂改,又进了完美主义的坑。(汗颜)
练习的过程中发现,对家庭的梳理,归类不清;对工作的现状梳理,则明显感觉到自己不知道怎么下笔,行进粘滞;对学习的梳理,相对是最清楚的,但继续怎么推进下去,还需要再深入思考。
现状梳理导图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