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日,广东省教育厅举行2019年普通中小学招生入学工作通气会之后,各个官微、教育类公众号迅速将通气会上传达的招生精神作为头条发布。其中,义务教育阶段的招生方向和政策最引人关注。
通气会上指出“各地要严格按照“学校划片招生、生源就近入学”的总体目标,为每所义务教育学校科学划定服务片区范围,确保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政策全覆盖。所有公办、民办义务教育学校必须严格遵守义务教育免试入学规定,不得通过考试或变相考试等方式选拔学生。”
消息一出,许多人拍手称赞,认为义务教育阶段民办学校的招生乱象是该严厉整治,招生乱象甚至已经影响了整个教育生态。然而,也有不少家长担心,这样一来,势必造成了教育领域新的不公平、不平等。
不公平、不平等在于优质教育资源分布的不均衡。民办学校因为财力雄厚,在师资、硬件设施、教学体系、教育理念和被名校录取的学生人数等方面均优于公办学校。而更深层的原因是,在高考的指挥棒下,在一切以成绩说话的大背景下,若学生能进入好的小学、初中,提高进入好高中的几率,也就能增加进入好大学的机会。
在这样环环相扣的前提下,即使民办学校学费不菲,家长还是愿意让孩子参加民办学校的选拔,期望孩子能上好学校,能考好成绩。
然而,上述可以理解为“公民同招”的招生政策一出,就在很大程度上扼杀了许多孩子拥有优质教育资源的机会。在目前看来,民办学校实行免试入入学之后,比较有可能的招生原则是就近入学,以及让学生参与摇珠。
在优质教育资源分布不均的情况下,前者缩小了优质教育资源的惠及范围,而且有可能推高招生区域学位房的房价,造成能买得起学位房的家庭才能享受优质教育资源,从教育这一步就已经加深了社会不公,更加固化了社会阶层。而后者看似公平,实则大大降低了学习能力突出的学生就读好学校的机会,对他们而言也是一种不公平。
但现在担忧这些可能也为时尚早,一枚普通家长能想到的症结教育厅的官员和教育者肯定也能想到。在正式的文件公布之前,在各地的实施细则出台之前,过多的担忧也是于事无补。希望教育部门能有所作为,不要“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充分考虑和平衡各方利益,并且对各地加强监管,别让出发点好的政策早就新的教育不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