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瞬息万变的时代,机会无处不在,困难的是没有抓住机会的“手”。这需要我们具备多种才能,看到机会时才能够一把抓住。
01
那是什么阻挡了我们拥有才能、前进的脚步呢?——“没有时间”、“没有伯乐”、“没有时机”等等,想必会有很多说辞。
我们每天迎着朝阳,内心向阳,一副踌躇满志迈向实现抱负的地方。年初的flag历历在目:学习英语、学习剪辑、多旅游做攻略、一个月看4本书……
但现实是:
一有空闲时间,追最新的剧,熬最深的夜,同时暗下决心等明天就不会这么做了;——PS:没有时间进步(不计划)
一有空闲时间,玩一把游戏,享受游戏带来的快感,然而接踵而至的是空虚和自责,告诫自己等下次就不玩了;——PS:没有在空闲时间按部就班学习(不自律)
一有空闲时间就拖延,遇到简单的工作时也是一直拖延,“不怕,等要的时候再做也不迟”成为口头禅,每天可能因为一点未完成的工作,一直提心吊胆,消耗自己能量。——PS:这么简单的工作,到时候做完就行,没必要管那么多(无目标)
其实,不自律、不计划、无目标是常态,人都是如此,这才让拖延趁虚而入,消耗了能量。到年底“清算”时,唯一收获的是增长的年龄。
02
那我们探讨一下,如何规避拖延?
首先,我们要接受拖延这个事实。因为拖延是懒惰的化身,是人的本性,每个人都有,不必因为有拖延就有过多的罪恶感。我们要做的是认清拖延,主动规避它。
举个栗子,比如写作业。
我们还是学生时,有没有这样的经历。一放假,把作业往旁边一放,开始尽情的玩耍。可是每天会担心作业进度被大人发现,再把自己揪住不放,监督自己写作业,但自己又写不进去,心里还想着玩,一直三心二意,如此反复,直至快开学前夕,开始熬夜赶作业。其实一个假期玩是玩了,但并不尽兴,天天提心吊胆,几乎每天怕被家长抓住写作业,而和家长斗智斗勇。心中一直拖延,不想写作业,但现实又不得不写,最终被作业消耗了能量。
为什么会这样?其实人都有自己舒适圈的,谁也不愿主动跳出舒适圈去做困难,磨人的事情。小朋友更加明显,自由自在是他们的天性,在游乐场才是他们的乐园,谁也不愿意写作业,学习,做枯燥无味的事情,所以唯一能做的就是一直拖延。但如果不重视往往会让拖延成为生活习惯,贯穿一生,最终影响各自的成果。
其次,我们在思想上重视,不能因为人人都有,就趋之若鹜。当拖延成为一种习惯,那对人是毁灭性的,他会慢慢摧毁人的自信,击垮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举个栗子,比如想要考证书。
考证书是学习一种新技能最快的途径。在我们在这个需要终身学习的时代中,多掌握一种技能,在社会中的竞争力就越大。这是人尽皆知的道理。但在考取证书的大军中,是否存在“假用功”的人呢?花费最多的时间,产出很少。这也是一种拖延现象。
他们每天将生活用具搬到图书馆,一坐就是4-7小时,除了吃饭就是坐在那里看书,磨时间学习,但在学习过程中有一多半的时间,是这样的:心里想“喝口水,吃点东西,犒劳一下自己,坐在这里实在太累了。我这么努力也应该玩会,不然对不起自己;学的太累了,换换脑子,可能效率更高”。所以一多半的时间是这么浪费的。
他们并没有全神贯注做一件事,反而因为时间战线拉得够长,一直拖延而不去学习。最后导致考试失败,开始自我怀疑,自暴自弃,对自己失去信心,逐渐不再努力向上,不再追求美好,甚至浑浑噩噩过生活。这是拖延导致的结果。
最后,我们要做的是——利用方法和技巧——规避它。一旦发觉有拖延现象,要重视起来。我们将一天时间合理规划,制定计划,并且在合理的时间范围内,做最多的事情。
举个栗子:
1、制定计划。
前一天晚上将明天要做的计划写在记事本上,分两个区域,今日时间表/备忘事项。(文字结合图片)
★今日计划表中写:在今天要做的事情,将时间范围都标注好(做一件事情的时间范围要合理,如:12:00——12:20 吃饭,这可能不合理,20分钟的吃饭时间可能会不够)
★备忘事项写:今日临时布置的事情(随手记录不用再费脑力记忆,再安排第二天工作时将备忘录的事项及时填入)
★每做完一项内容及时划掉,没有做完的内容写在备忘事项中及时安排时间做。
2、合理安排。
拖延是可以规避,我们在做一件事情时要计划做多长时间,用多大强度的注意力。
假如注意力是有等级的,写一份报告,用1级注意力要花费6个小时;用2级注意力要花费4个小时;用3级注意力要花费2个小时。注意力越高,时间越短。在做计划时考虑到什么时间段的注意力强度来安排合适的工作任务。
3、及时反馈。
每一天在当日复盘表中记录当天工作内容,及时调整计划和时间范围。
我们要认清拖延,规避拖延,科学合理安排任务和时间,真正做生活时间的主人,活成自己喜欢的样子。
END
文/穗穗cooy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