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 送新军
1950年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对朝鲜发动战争,很快打到鸭绿江中朝边界,直接威胁中国的安全,朝鲜领导人金日成同志向我国,提出支援,毛主席很快做出决定,提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号召”全国人民坚决响应毛主席的号召。全国青壮年积极报名参军,赴朝鲜参战打击美帝侵略者,经审查合格的参军青年,组织到村公所,由区政府解放军骑兵部队,把各村参军的青年接到区政府(冷水沟),参加欢送新军庆祝大会,参军青年骑着军马、披着彩带、戴上光荣花,全村人民打起锣鼓,扭着秧歌,欢送新军。
1951年
1951年统计我村基本情况
全村:126户,人口:620人,可耕地1641顷
非耕193顷,宅基地面积80顷6分
1951年
全国扫盲运动,组织全村妇女学文化,成立了识字班。
土地改革完成,各户要签爱国公约
公约内容:巩固国防,发展生产,励行节约。
管治地主,要钱有钱、要人有人、保证黄河不决口
土改期间,刘姑店乡政府经常组织训地主活动,
晚上乡政府下通知,由各村地主富农分子,都组织到我村王玉林地主大院
由乡民兵队看守,贫民主任徐金亮蹲在椅子上拿着木棍,对地主分子训话。
土改期间,召集村民开会或宣传政府政策,当时没有任何扩播器材,在郑吉水屋后树行子三棵大榆树上,绑上三根木棍,上面放上木板,形成一个三角平台,另外在一棵树上绑上一级一级小木棍形成梯子。如果开会、下通知、扒上去用纸做的话筒喊话下通知,那时叫扩播电台
土改后,秋天发生虫灾,棉虫为害庄稼,刘姑店乡政府组织全民灭虫,乡政府在王玉林地主大院按了10个大缸,各村捉了棉虫交到乡政府,放到大缸里,用这种方法计算、统计各村灭虫速度和成绩。
地瓜坑育苗方:那时每年栽种地瓜自己育苗,秋后地瓜成熟,把成熟的晚地瓜,拣最好的瓜块,,把瓜块运到卧牛山,亲亲朋友家放到地窖里储存过冬。等来年春天,各村户用土坯盘好地瓜坑,上面放上牛粪把瓜块排瓜坑上、下面在火道上点火升温,上面不断浇水,使地瓜生芽,到4-5月份瓜苗长大,开始採苗栽地瓜。
1951-1965创书馆
那是买文具的商人有的挑着挑子、或推小车、到每个有学校的村庄推销文具。
有铅笔、日记本、算数、语文本、练习本、粉笔、石板砚台、毛笔等应有尽有,满足学生学习用品,那时把这种文具商人叫“创书馆的”。
1951年土改工作队
1951年各村组织土改工作队,队员必须苦大仇深的贫下中农组建班子,由上级派驻村特派员指导,板子成员要敢说、敢干、敢斗、利用这样的人就是为了打开新局面,把一个旧社会改变成一个新社会。但他们的政策水平不高,办事比较粗野,出现了一些忽左忽右的情况,在特派员指导下随时得了纠正,但他们在土改工作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下面对部分成员评论:死拖死拉(范士荣)、阴阳八卦(徐金亮)、隔墙打话(段德恩)
管着地主不说话(石连义)。
1951-1975年铁匠老闫
铁匠老闫是章丘人,每年春节、秋后两次来我村打铁加工,为我村农民加工农具、维修农具提供服务,为我村农业生产做出贡献(常住郑兆元家)。
1951-1975年风箱匠老黄
风箱匠黄玉岑是曲阜人(常住我村王春太家)是一位风箱名师,在这一带走乡窜户,为这一带居民修理、换风箱提供方便,为村民生活做饭做出贡献。
1951-1953年 各具/拔会
各具
在互助合作运动中,民间自然产生自愿合作组织。你家有车、我家有牛,可以合作拉粪、拉庄稼。你家有犁、我家有牛,可以合作耕地,这叫做各具。
拔会
从解放前延续到1955年,民间有一种经济互助组织,十家或几十家组成一个会,其中一家因盖房子、娶嫁等原因,经济条件达不到,向参会各户求助,自己办桌酒席,把参会的会员请来赴宴,由会主提出求助,会员们答应向会主拿多少粮或多少钱,任何一家的会员遇到困难,都通过这种形势解决困难,这叫拔会。
1951-1957年教师传签吃饭
解放初期各村都建立小学,由上级教育部门向各村小学派教师,因当时条件不健全,教师的生活吃饭问题解决不了,政府向教师发放生活费,生活费又平均发放到每个学生家里,学校做一个木签,从周一到周日把每个学生编排在签上。
每天老师吃饭按木签上的排列由学生代老师回家吃饭,叫做传签吃饭
1951年 第一场电影
1951秋在曹家大门口空地上演了第一场电影,宣传蝗虫、棉虫危害农田的防治。 最后放映了片,“一场风波”(默片)。
1952年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在斯大林领导下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在经济建设和军事上很大支持。中苏两国人民,为保卫祖国安全及保卫世界和平,共同建立了中苏友好关系,成立中苏友好协会。
当时我国人民机关、团集、学校、各行各业积极加入,当时我村小学全体师生全部加入了中苏友好协会,每人发了会员证,现在唯有王吉祥仅存的一张会员证。
1952年10月20号冷水沟乡沙河村,成立了历城县王朝右,在第一个农业生产合作社,
县政府向王朝,在合作社曾献了一部东方红农用拖拉机,组织各村农民到沙河现场观看拖拉机耕地,人人都欢心鼓舞。
1954年
公私合营
1954年全国对私人资本主义工商等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公私合营),全县在王舍人召开庆祝大会,组织全体村民参加庆祝大会。
1955年
成立渔业队、苗圃。
1955年城关区在埝头成立渔业队,因当时黄河没污染,每年清明节前后黄河有很多刀鱼,渔业队浦量、销售很大,增加了地区收入。
为绿化黄河,增加地区经济收入,区政府向埝头村北建立了苗圃,召集各村劳力参加,我村朱士贵在苗圃、郑兆忠在捕鱼队。
1956年
引黄灌溉工程
1.建虹吸管,开挖黄河大坝、建机房、压水池、沉沙池等动用土石方上万立方,投入3.5万个劳动力。
2.配套工程:一斗渠,西从刘姑村南二道坝向东,至朱家桥东。二斗坝向东至王家坟。
3.西分支:二道坝石门桥向西至埝头、付家村地片。
4.三斗渠:西从赵王河北岸向东至王家闸村北,支渠总长度约万米,动用土石方3万余方,约投入10万劳动力。二道坝开挖1500米,约22万土方,当时由驻军完成。
该项工程彻底解决了沿黄抗旱排涝问题。
1956年,历城县城关区冷水沟乡在水坡村建成第一个东方红水利发电站,组织全体村民参加庆祝大会
1956年5月,全县组织开荒团去黑龙江省林甸县开发黑土地,96号新村全村组织8人,王玉汉带队(王世英、王思忠、苏乐英:女房庆玉、范士富、李金乾、郑兆武)
1956年 国家治理东平湖工程。由当时刘姑店乡,干部王玉汉代队全乡民工,当年二至六月完成任务
1956年 砖窑
我村有座清末民初百年砖窑,窑主是本村王玉梅的,位于:村西南与孟家打界,现在赵王河北岸,因1958年调插花地,划归孟家地块,此窑在解放前停火弃窑。
1956年成立高级社又重新启用,从济阳聘窑匠,本村窑工:王思波、王玉福、曹洪俊、王思贞等,烧出来的红砖供本村村民建房,集体建设使用,为我村村民集体建筑起到及时服务作用。
1957年
建洪家园小清河提水站。提水站属于城关区工程,由区分配我村土方任务。三个月完成,总指挥区长许盛秋。
经过1955—56年虹吸管引黄工程完成后,1957年开始引黄灌溉。1957—1958两年大丰收,我村西北蛤蟆坑试种100亩水稻获得大丰收。我村第一次试种水稻成功。
1957年通路
拖拉机桥,向南通车道地南北路,在1957年9月在二道坝西开挖堤体向西填土,修成一条南北通道。朱经林代工分段完成
1958年
1958年大炼钢铁运动,口号是:以钢为刚,十五年超英国,要求各家各户的废铁,凡是有铁成份的农具,甚至做饭的铁锅都交出来,运到王舍人历城一中校园内,组织本村农民成立炼钢工人。到王舍人历城一中校园内,建起土炉子,把铁烧红,用锤子打两下就成为钢材,交政府为钢铁指标。
1958年 拔白旗运动
凡在白旗运动中,表现消极怠工、出工不出力的人,拔他的白旗,选一块工地,被拔白旗的人组织一块,在白旗工地监督劳动(我村朱士贵、郑兆珠拔了白旗)
1958年 “共产风”
1958年农村实行军事编制,我村九营六连营部在埝头,当时口号,“行动军了、劳动化、战斗化”
1、 集体跑操:每天下地干活,早六点连部吹口号,郑兆珠是号手,不论男女老少到朱家场跑操集合。听连部指导员郑吉宝讲话后,再下地到各自分派的地片干活。
2、 吃食堂:因大炼钢铁运动,各家铁锅交到政府做钢铁指标,没法自己做饭,因此村里成立大食堂,在徐金熬地主大院组织了一个20人的炊食班,为每户发放饭票,早7点、午11点半、晚7点为开饭时间。到点听到锣鼓声,全村人都到食堂凭票拎饭。
3、 食材供应:700多人大食堂,每天消费大量的食材,除粮食外、地瓜、萝卜、蔬菜也很多。每天由专人到地瓜地里抓地瓜、萝卜,到坡里也不分地块不分队,哪里方便哪里踩,到秋后收地瓜,用犁耕,人在后拾地瓜,这种管理操作方式给农业造成重大浪费和损失,1959年食堂解散,出现了粮荒。
4、 学校集中:学校也要军了化,刘姑店为中心校,各村小学都集中中心校,学校成立食堂,学生住宿安排在附近民房,吃住在校,连一年级的小学生也不例外,开饭时间由各班组去食堂拎饭。一年级小学生吃饭住宿不能自理,饭吃不好,睡觉尿床,卫生条件极差。
农业部门推广深耕技术,由国家派驻,我村两部斯大林号100马力拖拉机在1队、河西试耕 ,组长王宜宾住王玉汉家。
大跃进运动中,上级要求土地深耕,由念头九营组织各村民工,在埝头村东为试验基地,吃住在工地,特质一种深耕线绳牵引犁,用一根很粗的绳索栓到绞车上,另一头栓到犁上,人工推动绞车,木犁深耕半米。
1958年东郊区在黄台火车站南,建粪肥发酵厂,在各村招收工人,我村招王吉祥、徐金平两名工人,住七里铺,挖地基时,挖出一古墓,墓主人墓碑上刻二小姐,出土很多黄金、白银、珍珠首饰。报东郊区政府取走,区政府对全厂职工进行嘉奖。
1958年
拆除朱家石门碑坊,石门碑坊位于老朱家坟南路边,是一座非常美丽壮观的一座碑坊,当时夏天割草、冬天拾柴火的小孩玩耍的地方。1958年秋村里拆除,石料在二道坝上修了一座桥,叫石门桥。
1959年
国家工程开挖洛北河
洛北河上由姬家庄下到北镇(现滨州市),调动全专区民工上阵开挖,我村工段在大马桥,当年9-12月完成开挖任务。
1960年
1960年1月,国家开挖济平干渠。
我村的工段是平阴县孝里埔。在当年腊月初八下午,我村组织了五十名男女劳力,在郑兆华家集体吃过午饭,由高级社干部郑吉万代队。地排车、小推车、装上行李、工具、每人发了路上吃的干粮,向平阴出发。当晚在西郊段店住下,当时天气特别冷,第二天早晨继续出发,在通往长清平阴的路上,形成车流、人流,路多宽,人多宽,像当年淮海战役支前的民工。从济南到平阴的工路上不断线,第二宿住到长清县招待所礼堂,第三天下午到达平阴孝里埔,没有休息,马上把宿舍、食堂安置好,第二天早四点上了工地,住地到工地4公里黄河滩区,出动时间从早上4点—晚上10点共16个小时。吃5顿饭,早晨4点一顿、上午7点送工地2顿、中午11点半3顿、晚送工地4顿、晚上10点回来5顿。
口号是:“雨雪不停干,苦干20天,任务完不成,不回家过年”。孝里埔村见了两次面,两头不见太阳,来时见一次面,走见一次面。腊月二十八连夜赶回济南,已经是小年腊月二十九,这是一次难忘的工程、艰苦的工程。
1960年,因受三年自然灾害,沿黄地区涝灾严重,粮食欠收,吃国家统销粮,历城县成立生产救灾办公室,组织沿黄灾民去益都县羊角沟小清河海口码头运盐,由县吴茂忠局长带队,自秋后9月份到腊月干了一冬天,解决了一冬沿黄灾民温饱问题。
1960年整风运动——丰产方的来历
1960年整风反派运动北辛店村,由六个自然村组成:北辛店、刘姑店、新开店、西李、霍家溜和王家闸。
历城县工作组组长刘秉超把五个村主要领导鉴定为被整对象,由北辛店村拿出50亩地,让五个村领导,在这50亩地里劳动反省,晚上开会交代问题,同时在王玉庆的地主大院安排专门食堂,让他们吃住在这里,不能回家。
食堂司务长 :郑兆明;
王闸村魏行香、王吉祥、朱士海 负责供食堂食材,给在坡干活改造的人送饭,原来这50亩地原名叫扒道河,从此叫丰产方。
1960年
我国连续三年自然灾害,苏联赫鲁晓夫上台,搞修政主义和我国关系破裂,撤回苏联专家,讨要斯大林时期,无私支援的作战物资要账,给我国经济建设和人民的生活造成很大困难,毛主席号召全国人民“自力更生,奋发图强“勒紧裤腰带渡难关。人民的生活物资实行票证制度,如:粮票、布票、油票、棉票都凭票供应。
1961年
穿衣,布票每人有16尺,穿衣服流传口号“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随着国民经济得好转,生活物资逐年增加,到90年代全部去消票证制度。
1961年贫下中农,因病住院欠下住院费,国家出台获免政策。在朱家场召开群众大会,经充分讨论,宣布朱士宗、王春生欠医院600元住院费,宣布全部获免。
1961年 第一次西郊治黄
1961年春节过后,第一次去西郊郑家店治黄,由高级社干部段德会带队,自2月至5月完成治黄任务。
1962年
1962年9月,历城西芦煤矿扩建,调全县民工参加,我村选王思全、王吉祥二人参加,因速下大雨,机械不全,使工程不能正常运行,半月后撤回。
1963年
文化革命前后,又我村共青团员,组成了一支毛泽东思想宣传队,平时田间、地头、每到节假日都参加演出,都是自编自演,短小精悍的文艺节目,表演好人好事、宣传党的方针政策,
春节期间,很多外村、外企邀请演出,如:刘姑村、新开、付家、三卧、肉联厂、肠衣社得到观众的欢迎。
演出剧目:全剧“沙家浜、红嫂、两拢地、墙头记“等,自编自演节目表演:”四个老汉学毛选、好人好事、劳动号子、拉革命犁“。双簧:“一提种稻子心里乐”,天津快板、山东快书等。
以后这些宣传骨干都进入村领导班子,张兆智当选村书记、王吉祥村主任、朱玉胜民兵连长、贾方全团支书。
1963年,洛北河,黄河开闸放水,水量很大,我村河段在七亩半北头决口,河水直接涌入七亩半,县级社干部组织全村劳力抢险堵口,经过一上午终于堵住缺口。排除水患,减少了很大损失。
1963年 排洪事件:因在60年代年年大涝,淹坏庄稼,我村车道地以南,卧牛山的客水,直接流进我村地界,淹坏我村的庄稼,每到雨季,村里派专人在车道地档坝堵水,一次暴雨过后,卧牛山的客水倾泄而来,被我村堵的围堰堵住,很快卧牛山的农业被水淹没,不久,卧东村干部带着很多村民来强行泄洪,我村村民阻止泄洪,双方村民越来越多,一场流血事件就要发生,区委领导赶到经协调,避免了一场泄洪流血事件。
1964年
办花灯会,需要大量资金,根据传统习惯,募捐活动,全村群众都很支持,多少不限都积极捐钱,村干部还派人找在济南工作的本村人员,他们积极配合,捐钱数量很大,是办花灯主要资金,在外人员,只有朱经昆态度消极不拿一分钱,全村群众都很气愤,转年朱的父亲病故,出殡这天,看发丧的群众都在大街看热闹,都不去抬棺下葬,等了很长时间,朱经昆给全体村民磕头道歉,村长郑兆华发话,解除了尴尬局面。
1964年土地分类。1964年,全村土地调正土地分四类:一级地、两合土、碱土地、略荒地
一生产队分
一级地:车道地80亩。
二级地: 风产方73亩 & 李家坟:60亩。
碱土地:洛北河西135亩 & 北秧畦:50亩 。
二生产队分
一级地:长道地北段:90亩
二级地:李子行桑行90亩、 李家坟60亩、北秧畦30亩、 北坡90亩 。
三生产队分
一级地:七亩半130亩
二级地:车道地135亩、 东南坡120亩、南坡30亩 。
四生产队分
一级地:车道地南段:110亩。
二级地 :河崖地110亩、
碱地:石门地50亩 、王园子25亩、东坡30亩。
分地抓人员 :一队 朱士贵、二队 王京兰、三队 郑兆珠、四队 郑福兰。
地点:在村西一队打谷场进行。
1965年
平掉郑加连坟头(冯玉祥部下军长)。一队社员在洛北河西手平掉郑加连的坟头,坟坑满是水,棺木飘着。当时天很冷,北风吹着雪花天寒地冻,当时共青团员王吉祥扒光棉衣跳下坟坑,在神台上捞出一套铜具,把棺木运到生产队,做了办公室用品,二张写字台,如今村委会办公室还在使用,铜具换了一套理发工具,交团支部为社员义务理发。墓碑68年一队修饲养处用到屋顶上,90年代旧饲养处批给朱玉峰修了养兔厂,2014年朱玉峰又建了大库房,2018年拆违折临被拆掉,郑加连的墓碑可能被埋此处地下。
1965年,历城县城关区在贤文庄,八涧堡建五级扬水站,我村派出20名劳力,六个月完成了土方任务。
党和政府为了农民看病问题,解决小病不出村,头疼脑热不上院,要求每村培养一名医生,叫“赤脚医生”每个生产队一名卫生员,把各村选派人员在公社办学习班,由大医院派来医师讲课,经考试合格,回村待证上岗,一根针、一把草治好小病小灾。二百二紫药水治好破皮红伤,初步改善了农村医疗条件。
赤脚医生:段光荣
卫生员:1队:朱玉兰、2队:徐秀荣、3队:郑付英、4队:郑福兰
济南部队在历城县南部山区邦山区开发、整治梯田。县政府为了慰问解放军,要求每个公社“毛泽东思想”宣传队出一个节目演出,我村王吉祥、朱玉胜代表北辛“毛泽东思想”宣传队演出节目,叫“拉革命犁”
来到工地,四面大山,中间有一个平台,平台就是舞台,四面山坡上座满了民工,解放军指导员。“拉革命犁“出场到结束,漫山遍野、人山人海、掌声、喝彩声、声声不断,迎得观众好评,受到了县政府表杨。
1965年破四旧,掀起平坟运动,王家坟、朱家坟、郑家坟、徐家坟、全部平掉,扒出来的砖、石、四个生产队修了四处饲养出,美其名曰“老社员献砖”
1968年
1968年德州地区涝灾,省政府为赈灾,把德州地区重灾区,分配到省内无灾地区,对口支援,陵县的一个重灾村,我村对口支援,他们四个生产队的牲口,分到我村四个生产队代养,他们来了一个领队叫刘玉章,驻我村,年后开春,刘玉章带着牲口回到陵县搞春耕生产,我村对灾区做了贡献。
1969年
立秋前后,秋季作物先后成熟,进入到三秋大忙季节,特别秋分以后,大片的土地都腾茬备耕种小麦,当时生产队地多牲口少,单靠牲口耕地,进度很慢,公社拖拉机站也耕不过来,为了赶进度,各生产队长也想了办法,每个生产队增加两部双华犁,人工拉犁赶进度,社员干活加班加点,白黑夜干,满坡响起劳动号子,拉犁耕地加快了三秋进度,提前完成三秋任务
1975年 开挖华山湖
1975年初冬,公社组织开挖华山湖,43个村的民工都上了工地。
我村的工段在东陈村,指挥部贴满标语,红旗招展热火朝天,一派战天斗地的场面。
初冬天气,天气变冷,雨雪天气不断,给工程带来很大难度,口号是“华山大地无冬闲,地冻三尺照样干”,挖鱼池,不是泥,就是水。下着雪都光着脚踩着结了冰的泥水,抬泥巴,当时刚下乡的知识青年和民工们一样同吃同住,同劳动,有位叫陈明的知青,冻伤病倒了,回家治疗,管区书记全德胜同志看望陈明对陈明说,你们下乡是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可你们的行动教育了我。贫下中农,你们真了不起,很值得我们学习。
1977年 红小兵插秧队
1977年暑假,村里把50名学生组织起来,成立了红小兵插秧队,各生产队负责放水、整地、採秧,有两名村干部负责调动,轮流插秧,在坡里设食堂,插秧队在坡里就餐,这样加快了插秧进度,提前完成了插秧任务。保证了秋季增产。
1977年,风调雨顺,小麦丰收再望,党支部麦前几次估产,单产能达到550-600斤,总产55万-60万斤,向公社党委表态决定向国家交22万斤爱国粮。引起了公社县委的重视,并派驻村工作组现场估产调查,结果估产过高,达不到预估产量,交了22万斤公粮后,社员分配口粮全管区最低。
1982年前 劳动公分票
1982年前,土地是集体经营模式,劳动方式分:保工、日工、能保出去的农活,完成一项农活,共计多少工分,为保工。日工是干一天记多少分。每个生产队由一名记工员,下午到每个有干活的地片记工,在记工卡上,再有生产小队长,发放给工分票,年终决算。把全队每个社员全年的工分票收上来,统计全队一年用了对少工日,再把全队生产的粮食、蔬菜、工副业生产的价值多少钱,把总钱数和总工日数平均每个工日多少钱,就是每个工日多少钱,工分多的钱多,少的钱少,体现了多劳多得,把每个户全年分的粮食、蔬菜、作价,钱数从全家工分的总数总钱数中扣除,有剩余的是余钱户,不够的是粮户,余钱户,生产队发钱,缺钱户为生产队交钱。
1988年 历城全运会
历城区1988年8月在山东大学操场举办第一届全运会,全区机关、团体、企业及单位职工,农民纷纷报名参加,我村王吉祥45岁报名参加中年组5千米长跑,获得了铜牌。
风俗篇
侯十二日
孩子出生后12天,搞一次庆典活动,摆喜宴招待亲朋好友,都带上小孩生活用品,红包参加喜宴,为小孩祝福叫侯十二。
上坟:
每年三次祭奠故去的老人,每年清明节、农历七月十五、十月十五是为老人上坟的日子,晚辈们在外打工,工作的都赶回家,给自己故去的老人到坟上烧纸、放鞭炮、培土表示对故去的老人的思念,对家庭兴旺发达,后继有人,不断烟火。
婚礼
姑娘出嫁:
姑娘出嫁前7-10天内向女方亲朋好友发送请贴,把女方结婚前候客的日子传送给亲友,都带上嫁妆,红包来赴宴,表示祝贺姑娘出嫁。
男方娶媳:
男方结婚前,向男方亲友发送请谏,结婚前一天,开始设总管、收银台、酒席招待,保管结婚所用酒、烟、糖、茶,婚车指挥、贴婚喜联。结婚日把参加婚礼的亲朋好友送往酒店,参加婚礼,典礼完毕,全体亲朋好友入座喜宴,喜宴结束胡后把亲友送回家。在80年代因经济条件不好,婚礼在家举行。
丧礼
村里老人故去,在家停尸两天,当日家人邀请村里办丧人员、红白理事会来主持丧事,理事会组成内柜,二天丧事全由内柜掌管。下设外柜,负责收礼,书写花圈挽联。内外柜听差,为内外柜人员服务。为死者亲朋好友发送报丧帖,死者的时间、年龄、出殡时间、告知亲友,设男女指客,负责指导。丧吊唁的亲友。坟墓挖埋人员、大灶、茶炉,负责来奔丧亲友
用餐、用水,以上人员由内柜张榜公布。叫恳单。帮丧人员,都按恳单各就各位,第二天上午开丧,中午12点前亲友基本到齐,付上份子钱(叫人情钱),花圈、礼品,向死者吊唁,灵车到拉死者去火化,丧礼结束。
过春节
春节是中国传统节日,在外工作人员、学生、工人都放假回家过节。年三十这天,理发、洗衣服、清扫卫生、灶房里炸鱼、炸鸡,做十二个菜,中午全家吃顿盛宴,下午大门口挂松枝,贴春联,傍晚都到祖坟上烧纸,点上一柱香,取回家插到神座上,表示把死去的老人灵魂接回家过年,然后把早准备好的一把谷草点着,把草木灰摊开横拦大门口,门里横拦一根木棍,挡住鬼邪,这时家家放鞭炮,响成一片,半夜12点以前都不睡觉守岁,12点下水饺,摆供品记神灵,放鞭炮,鞭炮声一直响到天亮。
天亮大年初一,人人穿上新衣服,男女老少窜门互相拜年、祝福。
大年初二,开始走亲访友,特别年轻人带上老婆孩子走丈人。
这段时间一至持续元宵节,春节结束。
敬财神
敬财神是民间普遍习俗,都向往在新的一年里生活更美好,日子更富有,大年初三天不亮,在神座上上香,摆供品、烧纸、放鞭炮表示敬财神,对自己美好生活的期盼。
闹花灯
春节闹花灯是我村很传统有名的民间文艺项目,花瓶灯每年春节前后经严格排练,农历正月十三开始出灯,到周边村庄演出,那时条件很差,凡参加演出的人员,带上干粮、背上锣鼓、扛上大旗、步行到各村巡回演出。灯头朱士贵、灯尾郑吉江,都非常劳累,但大家都无怨无悔。 过正月等收灯(自解放前至1958年,又到1969年中共九大会议,最后一次1997年)。
生活篇
2003年2月,成立了夕阳红俱乐部。
俱乐部简介
俱乐部成立于2003年2月,由在外退休人员及本村爱好文艺的中老年组成,自组建以来,由两层村主任挂职,主任支持帮助协调俱乐部工作。
由驻村企业单位赞助资金,购置了乐器,村委会投资购置锣鼓、音响设备,并确认领导班子,分别组成乐器组、编导组、演出组、锣鼓队、广场舞队、服务组。
俱乐部宗旨:占领农村文化阵地,丰富农民文化生活。宣传党在农村,方针、政策、表扬好人好事、自娱自乐、无徜服务。
活动时间:每周六、日两个晚上排练节目,演出节目。自编自演、丰富多彩,短小精悍文艺节目,每逢节假日主要庆典活动安排演出,几年来在本村演出50余场,外单位应邀,济阳、章丘、演出20 余场,受到内外好评。
组织情况
挂职主任村长:郑元林
主任:朱玉胜
副主任:王利祥、石秀英
编导:王吉祥
音响:段光玉、郑付新
乐器:郑兆义 郑付明、朱玉员、宋如林
锣鼓:郑付元
乐器:二胡两把、笙一把、坠琴一架、洋琴一架、锣鼓板一副、铜板二副、大、小鼓各一套。
演出主要节目:(全部自编自演)
三句半:“十六大精神放光彩“、双簧:“喜得我老婆扭秧歌”、快书:“真奇怪”、歇后语:“说说调皮话”、小品:“黄昏恋“、说唱:”坐着花轿去拜年“、三句半:”夸夸村里新鲜事“、小品:”花心老公“、三句半:”解家营村富起来“、双簧:”不吃馍馍光喝水“、三句半:”奥运圣火传百年“、快书:”开场白“、表演唱:”卖包子“、说唱:”四个老婆夸三农“、表演唱:”刘志丹“、”回娘家“。
国库券
八十年代,国家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为提高国力、提高人民生活、早日实现四化,采取各种举措,发挥各种力量,向去国人民发放5—10年国库券。全国人民为支援国家建设早日实现四个现代化,积极购买国库券。为改革开放做出贡献。
山东司法厅奖励
我村在1999年,村委会在处理民间纠纷、调解人民内部矛盾工作,做出出色的成绩,避免里村里几次大的案件发生,减轻了人民法院的工作压力,把很多案件在村里得到解决,因工作出色,村主任王吉祥受到山东司法厅奖励。
审定阶级成份
审定阶级成份,为了纠正土地改革中,产生错误缩小阶级矛盾,团结多数人民群众,调动各种积极因素,团结一致,建设社会主义。
审定原则,重新学习土地改革大纲,审定中,本着就低不就高、可画可不画的不画、这样把原来7名受管制的地主分子得到纠正,为正常公民。原来两户富农定位中农,充分体现了审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得到人民的赞扬。
赤脚医生和卫生员
中国有亿万农民,在农村,他们生病就医,得不到及时治疗,身体健康得不到保证,党和政府为解决小病不出村,头疼脑热不住院,要求每个自然村培养一名医生(叫做赤脚医生),每个生产队一名卫生员,把这些人员都集中到公社驻地,由医院派医师办学习班,经考试合格,回村持证上岗,为农民服务(不脱产),一根针、一把草、治好小病小灾。二百二紫药水治好破皮红伤,为农民治疗救治,解决了一定的难题。
我村赤脚医生:段光荣 卫生员:一队朱玉兰、二队 徐秀荣、三队 郑福英、四队郑福兰。
演话剧(从1951—1958年)
那时朱士桐、郑兆涂是组织男女青年参加排演节目。
主要领导,每到春节前后,每天晚上排练节目。
主要剧目,“李二嫂改嫁、小姑子贤”等山东吕剧。
过了年初三,在朱家场扎上戏台,那时没有电,吊上气灯,准备演出,下午很多大人孩子在舞台下面占地方,排上板凳,札子等晚上看演出,那时群众叫做演话剧。
三月三卧牛山山会(自解放前至1958年)
山会是明清以来至1958年传统古老的山会,每年过了农历二月下旬,山上就挤满了人,外地客商、济南周边大、小商户,都到山上扎席棚、占地盘,准备山会。三月三这一天,通往卧牛山的大路、小路赶山会的人,男女老少,人头拥动,络绎不绝,山上人山人海,买吃的、喝的、玩的、用的、各种农用工具、各地土特产,应有尽有。还有说书的、唱戏的、摔跤的、玩把戏的、拉洋片的(洋片是用一个封闭的壁橱,里面分层挂满各类画片,画片各用一根线绳挂在厨外面,上下拉动,厨的正面有三个看口,看洋片的人交上贰角钱从看口朝里看,拉洋片的人打开里面灯光,将画片上下拉动,讲解各种画片的意思,也叫小电影)。
到中午买饭,席棚里坐满了人,吃包子的、喝面条的、吃啥有啥,山上不让上喝酒的、划拳行令的好不热闹。太阳下山热闹的人群纷纷下山离去,喧闹一天的山头平静下来,连续三天,天天如此。
1958年以后封山闭会了。
山神庙
卧牛山上自古以来有二座山神庙,还有一座文昌阁,阁前一口水井,庙院里院外古树参天,平时上山敬神祈福的人不断,香火旺盛。1972年落实深挖洞,广积粮指示,来了驻军开挖山洞,从此山神庙也不复存在。
马道师
卧牛山山神庙住着一位马道长,周边远近闻名都称他马道师。马道长是一位和善慈祥的老人,平时在山上修膳庙守香火,有时下山到附近村庄化缘,后来山神庙不存在,马道师回到泰安老家。
96号水屋(1951—1991)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对黄河治理非常重视,成立黄河水利委员会,对防汛排涝起了重要作用,每年雨季、冬季、冬汛、夏天伏汛作了重要安排,沿河堤防加固年年有工程。堤防分地区、分段,都有防洪固定点,黄河大堤每一公里建一个防洪水屋,每个防汛水屋,安排防汛班、基干班,大汛时期,国家调动防汛物资,运到各水屋。调动防汛班上堤巡防,黄河危险时调动集干班上堤,水屋设信号灯、锣鼓等,有险情锣鼓传递信号,时刻做好抢险准备,集干班上堤一般没有了,只做防汛准备,当时流传顺口溜,“大水上了滩,调动集干班,睡上一天觉,混上七八千。”我村防汛水屋在新开村96号水屋
黄河险工地段,都有解放军和公安局重点防守,如付家、坝子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