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好朋友小玲是不婚不育族
1
我的好朋友小玲是不婚不育族。对,她不打算结婚也不打算要孩子。
我理解她,可以说是感同身受。同时,我不建议她这么做。(即这不意味着我可以决定她的决定.....)
不婚不育这个问题,可以说很早之前的一段时间就困扰着小玲了。早在8月份的时候,小玲就尝试着同我讨论这个问题。
当时的她已然有了不婚不育的这么一个想法,并且还在一次打电话的时候试着同父母讲了。结果当然是把自己的父母吓的不轻。
父母火急火燎的说:你要是这样的话,就别读书了,赶紧回来找份工作结婚生子。
父母当然无法理解她。我们90后这一代的绝大多数父母,他们的观念已经永远停留在了小镇,尽量不要指望取得他们的支持。
可以说,父母支持我们是我们的运气,父母不支持,是理所当然的事情。更何况,小玲做出的是这么一个超乎小镇父母可以承受的决定。
2
小玲是心理学专业的学生。正因如此,她比普通人更懂得绝大多数的人都在原生家庭的阴影中苦苦挣扎。
她自己学完心理学以后,觉得养一个孩子太不容易太不容易了。特别是加上自己和周围人的成长经历之后,就觉得没有信心去培养一个健康快乐的孩子。
她是对的。
包括我,包括她,包括我的许多朋友,都或多或少受到原生家庭无形中的影响。只是,绝大多数人也许因为没有学习过一点心理学,因此完全不知道自己处于挣扎之中而已。
我的公众场合恐惧症,原生家庭的阴影就是其中的一个原因。
她的原生家庭同我很相似,因此我们的某些性格养成模式是相似的。我们更容易从心理上去迎合别人而不是独立做决定,我们更喜欢发短信发微信,就是不愿意打电话。
不过,我们不是唯一。可以说,全国绝大部分的人都或多或少呈现出这样或那样的性格缺陷。
我和小玲都学习心理学,都理解原生家庭,都尝试着“逆天改命”过,都感觉相当困难,都比其他人更能理解这种痛苦。
3
小玲说:既然养一个孩子那么难的话,那么不如就不要了吧。
她不想要自己未来的孩子同她一样在原生家庭的阴影里面挣扎不已。与其这样,她不如从一开始就断绝这个生命的来源。
她对不育的这个想法没有非常坚定,她还是希望有那么一位男生能够真正理解她,真正支持她,真正帮助她克服内心深处的不自信,使得她重新产生未来育儿的想法。
坦白讲,我们两个人都默认:这样的男生很难找到。
我说:我非常理解你,我们都是受害者。但是咱们还是不能因噎废食:
- 一方面,我们不能因为现在的自己身上存在许多的问题就因此放弃生育。这就像我们不能因为吃饭噎住了而永远不吃饭。
- 另一方面,我们必须承认心理学意义上的健康人是非常理想化的状态。现实中往往不能做到。我们的父母不能,我们也不能。相反,我们相比父母还进步了。我们懂得独立个体该有的界限,我们懂得原生家庭概念的那一刻就已然潜移默化的在改变我们未来的教育模式。
- 最重要的一点:我们忽略了孩子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一个孩子长成什么样子,成年前也许是父母决定的。成年后也许就是自己决定的。不然,现在正在“逆天改命”的我们两个,算什么呢?
4
父母才是孩子的起跑线。
所以,如果像小玲这样担心自己孩子的身心健康的话,最好的方法也可能是唯一的方法就是:自己努力持续成长,持续进步,永不停止。
这样一来,正因为你是一个持续成长的人,才可能有机会遇见另一个持续成长的人。两个有趣的个体结合在一起,孩子会非常自然的模仿父母的相处模式而延续你们的健康成长思维。
总是有人问我:我坚持读书的动力到底是什么?我坚持学习成长的动力是什么?我学习心理学关我什么事情。(如果我不读心理学,就没法了解原生家庭,有些人可能就是这么过一辈子,孩子延续父母的悲伤模式再过下去,想来真可怕不是吗.....)
现在,你明白了吧。我根本不是在坚持学习,我是在求生存。即使是为了未来的家庭和孩子,拼命的成长也是一切的基础。
这是大大大实话。
祝福小玲吧。如果你有什么不一样的建议想给小玲,欢迎留言评论,她会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