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3日)
亲爱的孩子们:
你们好!今天我们全院师生齐聚在这里举行新学期开学典礼暨第一届“行政之光”文化节开幕式,隆重欢迎2020级128位新同学加入行政学院这个大家庭,欢迎你们成为行政人!我代表学院班子发言,我的讲话围绕着成才、成人、成功、成长这几个关键词进行,成才涉及生存;成人涉及安身立命;成功涉及生活的价值;成长涉及生命的终极意义,目的是要帮助大家解决学习和成长问题。在进入主题之前,我们一起回顾一下过去。2020年的开局并不顺利,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改变了我们的生活状态,我们送走了有史以来的一届117名云毕业生,在如此艰难的情形下,我们的老师高质量地完成了一个学期的线上教学任务,我为他们骄傲和感动,没有一位老师为突如其来的变化感到为难,放弃或推迟线上教学的任务,很多老师从头学起、从头做起,付出了艰苦的努力,他们的表现堪为楷模、无愧师表称号。我们的毕业生有11人考取了硕士研究生,是毕业生总数的9.4%,进入名校读研的同学数量超越了历史。作为不足500人规模的小院,在疫情期间我们有31人勇敢地投身抗疫志愿者行列,占比6.5%,体现了年轻一代的责任与担当,在此我们向这些同学表示崇高的敬意!开学以来,我们组织了“八院”篮球赛,我院的队员展现了新的面貌,表现出了敢于胜利、团结一心为学院而战的行政人精神,向这些为捍卫和丰富学院精神的勇士致敬!看着返回学校的你们,精神饱满、青春靓丽、努力奋进,我们全体老师为你们高兴、骄傲和自豪。但我们还有不足,还需要继续努力!
一、我们的问题
成长不止于身体的长高、长壮,还要有精神的生长,精神生命也要强壮,更要智慧。精神的成长除读书学习别无他途。我们的问题是读书还没有成风气,很多人不想读书、不愿读书,读书的同学不思考,食而不化又怎能让所读的书能成为精神生命的养料呢?在读书这方面大家应该向今年考上中国政法大学的王兆嘉学姐学习,向大三的杨昊博和大二的范宇轩同学学习,精神的高贵、能力的出色都要从读书中来。因为读书,他们的前途注定会与众不同。“学以成人”,不学无术,不学无以成才,不学无以成人。只有在大学期间大吞吐量的读书,才可能成为一个有思想的人。
我们大家都有实践意识,有很多同学热衷于兼职,愿意担任学生干部,却不好好学习,甚或在部分学生中流传着“上课学习不如去兼职更锻炼能力”的看法,这是错误的认识,大家千万不要轻视理论学习。马克思说实践第一,儒家主张身体力行也绝不是不要理论,恩格斯就说过“一个民族想要站上科学的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 孔子的学生子夏就说过“学而优则仕,仕而优则学”,意思就是学习好才能当官,官当得好还要学习。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知行合一,才能理论与实践一体。
没有理想目标,人生没有方向,只顾眼下。也是我们大多数同学大学生活质量不高的原因。用总书记的话讲就是理想信念缺失,习近平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说:“政治方向是党生存发展第一位的问题,事关党的前途命运和事业兴衰成败。如果方向问题上出现偏离,就会犯颠覆性的错误。”因为“方向决定前途,道路决定命运。”政党如此,我们每个人的成长也是如此。没有理想目标还想成功,哪有这样的道理呀!所以,大家要有理想,要有高远的理想!没有长远目标就不懂得以战略规划自己的大学生活,就不能在一件事上持续用力。我们受眼下环境的影响考公、考研、考教资、考普通话,为什么考却弄不清?以为多了一个证就多了一条出路。问题是大学时间有限,证书并不能解决生存问题,顶多也就是多了一块敲门砖。进入社会能否有所立关键还是能力和德行。况且考公、考研绝不是战术就能解决的。毛主席指挥中国人民进行了14年的抗战,在战术上总是强调“集中优势兵力”,在战略上则强调“持久战”,我们的人生也该如此,大学四年同样要如此才能有大的作为。人的精力和时间有限,八面出击,广种只能薄收,甚至会颗粒无收,只有集中精力和时间做一件事,才能成功。
关于文明礼貌的问题,我们学院有礼貌的传统。但过去有的同学一方面说着老师好,一方面眼里流露的则是怨与恨,礼的本质是敬,为礼不敬,那就不是文明,不失高雅和高贵。
二、什么是大学?
什么是大学?《大学》的解释是“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我的理解把它概括为三个字,一曰“大”,大学之大大在大志和大德,大德配大位,德配天地;二曰“专”,大学之学学在精专;三曰“新”,新就是“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新就是每天都在成长,因此之故大学之美在生命成长。
古人教育培养的人依次是士、君子、圣人。最低的标准士是什么样子?“士尚志”“士不可不弘毅”。士是有理想信念的人,是有历史担当的人。中等标准的君子又是什么样子呢?“君子谋道不谋食”“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君子不器”。君子是德才兼备的人,是为真理而生的人。高标准的圣人就是“仁者”,“仁者与天地万物一体”。
三、关于读书学习
学习是从理论到实践的一个过程。理论和实践、知和行也是困扰学人的一个问题。马克思主义在这个问题上讲实践第一,并不是让我们放弃理论学习,而是在理论的基础的实践。最后要生成能力!能力的生成一定要基于对理论和知识的理解,毛主席就说过,“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地感觉它”。所以,上课读书学习都要在理解上下功夫,要知道理解比记忆重要。理解了的东西才能长期记忆,才能内化为我们生命的东西,才能形成我们的思想。
在大学生活中,我观察学习体现了三种层次,就是很多的人是被老师和家长逼着学习的,这是第一层次;一部分人是自己逼着自己学习的,这部分学生能保证自己主动的学习,但学习的目的却仍然不清楚,这是学习的第二个层次;只有很少的一部分学生是自己热爱学习,他们渴求知识的滋润,不断探索未知的领域,以发现新的东西为幸福和快乐。而我,认为这才是学习的本质,是生命的本色。学习不仅仅是为了享受和获得未来的幸福,也应包括享受当下的幸福,所以学习的功用不单在当下,也保证生命的未来。我希望同学们都能成为主动追求并享受学习的第三种人,只有这种人才是食而能化的人。即便是不让父母操心,自己逼迫自己学习的人,也是消化不良的人,没法获得精神的真正成长。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希望行政的孩子们都能成为求学路上的“乐知者”。
1.学习方法
习近平总书记说:在学习理论上,干部要舍得花精力,全面系统学,及时跟进学,深入思考学,联系实际学。……要紧密结合新时代新实践,紧密结合思想和工作实际,有针对性地重点学习,多思多想、学深悟透,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学习理论最有效的办法是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强读强记,常学常新,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往心里走,把自己摆进去、把职责摆进去、把工作摆进去,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
广大党员、干部带着责任、带着问题读原著学原文,通过中心组学习、举办读书班、集中交流研讨等形式,深学细悟、研机析理,加深理解和领会,推动学习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强化理想信念和使命担当,较好解决了学习不深入、落实不到底的问题。大家都认识到,科学理论是我们推动工作、解决问题的“金钥匙”,越学越觉得有信心,越学越觉得有力量。
要把学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作为思想武装的重中之重,同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贯通起来,同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结合起来,同新时代我们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的丰富实践联系起来,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苦功夫,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在深化认识中提高认识,切实增强贯彻落实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要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懂得党的初心和使命之可贵,理解坚守党的初心和使命之重要。
2.读书的意义
著名的散文作家金马说“阅读,是教育的核心,也是基本教育的起码要求之一。从当代必备的智能素质来说,阅读则无疑是需要贯穿终生的作业”。
埃及作家阿卡德说“我们每个人只有一个生命,而一个生命对我们来说是不够的,因为一个生命不能把我们灵魂里的全部动能都激发出来,读书可以给我们比一个人的生命更多的生命,虽然它却并不能在年限上延长生命,可它能从生命的深处增加生命。”
著名诗人狄金森说:“没有一艘船能像一本书,也没有一匹骏马,能像一页跳跃着的诗行那样——把人带往远方;这条路最穷的人也能走,不必为通行税伤神,这是何等节俭的车——承载着人的灵魂。”
哲学家周国平说“从一个人的读物大致可以判断他的精神品级。一个在阅读和沉思中与古今哲人文豪倾心交谈的人,与一个只读明星逸闻和凶杀故事的人,他们当然有着完全不同的内心世界。一个不是读者的学生,不管他考试成绩多么优秀,本质上不是一个优秀的人才。”他还说:“阅读不能改变人生的长度,但他可以改变人生的宽度。阅读不能改变人生的物相,但他可以改变人生的气象。”
北宋的政治家、诗人苏轼在他的是做中说“腹有诗书气自华”,“相由心生”,为什么?因为通过修心而改变自己的相貌,修心要读书,所以有人说女性要对自己的相貌负责,读书可以变化气质呀!(曾国藩说的)怎么读书?
3.读书的方法
人才学当中有一个重要的求知定律,那就是有目的的搜求最有效。我们这里探讨的读书不是为了消遣,而是为了增长能力和本领。那么,如何使我们的阅读更有效呢?我的体会要注意这样几点。
第一、要选择经典的书籍和一流的书籍来读。阅读经典就是与智者同行,与智者同行会让我们与众不同。孔子说“不践迹亦不入于室”,意思就是不跟着大师脚步就不能登堂入室。
第二、主动学,“学而知之”。循序渐进,由文入史,由史入哲,由哲入宗教。
第三、在问题中成长。也就是孔子所言“困而学之”。
有人认为读报刊杂志听新闻可以代替读书。大诗人歌德曾做过一个试验,半年不读报纸,结果他发现,与以前天天读报相比,没有任何损失。所谓新闻,大多是过眼烟云的人闹的一点儿过眼烟云的事罢了,为之浪费只有一次的生命确实是不值得的。我很赞成歌德的看法。我本人很少看报,大多的时候只是简单的浏览一下当日的重要新闻。
四、生命境界
什么是人生?人生就是一个人由诞生到死亡的过程,这是小人生。从人类诞生到人类消亡这个过程也是人生,是大人生。以人生看世界就有了境界问题。
哲学家冯友兰概括人生四境界: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就是小人生(小我)融入大人生(大我)的过程。小我融入大我才能实现最大价值,才能永生、永恒、永在、永存。
我看到的人生四境界:让父母亲友老师操心,不能自立,获得糟糕失败;不让父母亲友老师操心,能自己照顾自己,有独立的精神;让父母亲友老师为之骄傲,活出了价值感,不止为自己活;让祖国和人民为之骄傲,活出了大价值,成就了大我。
一句话人生的境界:千万别活成别人和社会的累赘,要活成别人的骄傲!
我读克劳塞维茨的名著《战争论》时看到这样一句话:“关于大问题的知识和思想能使人成大材,关于细小和枝节问题的知识和思想,如果不作为与己无关的东西而拒绝接受的话,那就只能使人成小材”。这里就有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生活中我们想要成大材就要尽可能的关注大思想、大问题,舍弃细小和枝节问题的知识和思想,让这种思考成为习惯才能有可能成为大材。《恰同学少年》这部电视剧中的青年毛泽东,有“三不谈”,不谈金钱,不谈女人,不谈家庭琐事。这些都是枝节的问题,正因为毛泽东遵循这样的原则,所以他从小就关注国家和民族的命运,想着解决国家和民族的问题,所以最终成就了自己。因为“三不谈”节省了他生命中大量的时间,使他能够集中精力思考国家和民族的大事。我常想如果他没有从小培养的这种思维习惯,就不会有我们知道的毛泽东。可见所有成大材的人都懂得节省自己生命的时间,使自己的生命能够活得更有效。
关于读书有这样一句话——“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高人点悟;高人点悟不如跟着大师脚步;跟着大师脚步不如自己去悟”。大多数人会认为这句话说的是读书没有实践重要,实践没有“人脉”重要,人脉没有思维重要。因此就可以放弃前者只要后者,甚或什么都可以不要,只要自己去悟。如果这样就成了“思而不学”了,思而不学结果会很危险。最开始看到这句话的时候,我也是这样理解的,但后来我才领悟到,他还告诉我们更为深刻的道理,那就是最重要的部分如果没有前提是不存在的。不读万卷书所行万里路心灵也不会有收获的,过去我们会经常看到一些人因为经济条件好了,去世界各地旅游购物,留下一地垃圾,造成不好影响,原因何在?就是不读书导致的精神文明滞后物质文明的结果。总书记说“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名族就有希望”,希望我的孩子们能珍惜四年的时光,努力做国家和民族的脊梁,成为祖国和人民为之骄傲的人!
最后,我还要强调的就是考风问题,因为上半年疫情和线上教学,大二学生有七八个月没在老师的眼生活,所以我很担心你们回校后的考试纪律问题,我在上面说了一大堆读书学习的事情,希望大家真的为本领而学,乐学、会学,要知道分数可以作假但本事做不了假的道理,主动做诚实守信的大学生,在实践中践行学校的“知行合一,诚信至善”的校训。这学期的期中、期末考试学院就不再进行这样大规模的考风考纪教育了,希望大家模范遵守考试纪律,忠告在座的所有孩子们,如果谁违反考试纪律,不能好好考试,学院将严惩不贷,绝不姑息。
希望行政的孩子们在四年的大学生活里成为国家有用人才,成为文明高贵的人,希望你们的未来有更大的成功,希望见证你们的成长。期待你们绽放精彩!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