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里和以往的上学生活相比,很大的不同就是不单单只有成绩一项评价标准,还有综测。
综测是什么?评价除成绩以外的个人素质,即素质评分。可通过参加各种课外活动获得。
它有什么用?和奖学金挂钩。
那综测,或者说奖学金重要吗?因为奖学金的获得,往往需要付出大量的时间精力代价,而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
一,家境不好(家庭难以支付整个大学学费和生活费的程度)且学习成绩处于中层或者以上,值得去拿。
原因:
1.家庭困难已经威胁到大学学习的维持了,作为家庭里的一份子,有责任主动挑起一部分梁子,减轻家庭负担。
2.家庭困难孩子普遍性格较为内向,做事偏向过于小心谨慎。多接触课外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开阔视野、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但记住,这种方式不是最优化的,只是在1上附加的价值,而且要随时注意在参加活动时,要有意识去培养提高这些价值。
3.更专注于本专业的学习。打下更坚实的基础。
注意:
选择奖学金这条路,不可避免的会使自己精疲力尽,常常会不得已参加无意义的费时费力的活动。但是要知道这是符合现在条件的不得已选择,再苦再累也要坚持。
二,家境一般,成绩一般(不会为基本学费所苦恼)
不建议以奖学金的金钱价值为目标去追求奖学金,而是以提升自己(即奖学金的潜在价值)去追求奖学金。
原因:
1.除国奖外的奖学金,数额较少(1000左右),代价是一整年时间精力被打散。不停的陷入活动之中。
本来计划今天晚上学英语,结果突然一个讲座来了;本来计划这周末去系统复习专业课,结果来一个一整天的志愿者;本来计划自学计算机,结果来一个合唱比赛,需要长达两周每天晚上的训练……
问问自己,除了奖学金的钱,这样做,一年下来,得到了什么?个人有没有成长?如果有,那就非常值得。如果没有,那就要考虑考虑了。
2.大学,重要的是自学,而且学习内容是不仅仅只局限于老师教的、本专业的、本学年的,要主动去寻找能提升自己(增进能力、增加经验等)的各种方法。
比如自学Python、英语、经济学,参加辩论或者演讲比赛(即使无综测)。毕业以后,你会感谢大学没白努力。因为毕业后时间更少,因为人际关系而精力所剩无几,学起来更难。
同时,大学能够自学,在毕业之际也能增加竞争力,获得更好的平台,接触更有能力的圈子……
三,家境良好
您随意就好了。他们如果追求奖学金,大部分是自身要求较高的人或是能力极强,奖学金对他们来说,只是锦上添花的东西。
比如经常能看见某某某在英语/数学建模/演讲/辩论/科技比赛中获奖,他们都是在大学之前就已经有良好的基础(自学基础,良好习惯基础),加上努力,获奖学金是自然而然的事情。更看重的是奖学金所带来的荣誉感和潜在附加价值(人际/经验/能力)
总之,最为重要的就是:
如果可以,尽最大努力去追求能让自己改变的事物,比如能力/人际/经验。
奖学金也能让人得到自我提升,端看你怎么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