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SI 七层模型指什么
OSI: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 moble。是一个由国际标准化组织提出来的概念模型,共一个使各种不同的计算机在网络和世界范围内实现互联的标准框架,它将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分为七层,每层都提供良好的接口。如图(维基百科):
- 物理层:负责最后将信息编码或其他信号在网上传输,如网线、网卡等....
- 数据链路层:它定义了在单个链路上如何传输数据
- 网络层:网络层负责在源和终点之间建立连接
- 传输层:向用户提供可靠的端到端的网络数据流服务
- 会话层:组织和协调两个会话进程之间的通信,并对数据交换进行管理
- 表示层:处理用户信息的表示问题,定义数据格式和加密解密
- 应用层:是计算机及各种应用程序网络之间的接口,直接向用户提供服务,完成用户希望在网络上完成的工作。
- HTTP 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 客户端跟服务器建立一个TCP连接
- 通过建立的TCP连接,客户端向服务器发送请求报文
- 服务器接收到请求后给予响应:包括服接解析请求,定位请求资源,将资源副本写入TCP连接,由客户端读取
- 浏览器解析结果:将响应的信息通过浏览器显示在用户的屏幕上然后客户端和服务器断开连接
- URI 的格式是什么?常见的协议有哪些
URI是统一资源标识符,而URL是它的一个子集,通用格式为:
<scheme>://<user>:<password>@<host>:<port>/<path>;<params>?<query>#<hash>
- scheme:对于web页面来说最常用的协议就是http和https
- user和password现在不常见,不会在URL明文书写用户名和密码,都是通过登录的方式
- host:主机可以是IP地址或者域名
- port端口号用来区分主机进程,方便找到web服务器,http默认是80
- path是资源的路径,也是存放位置,不一定和物理路径完全对应,符合web服务器路由约定即可
- params在一些协议中需要参数来访问资源,例如ftp是二进制还是文本传输, 参数是名值对,用
;
隔开 - query是get请求最常用的传递参数方式了
?a=1&b=2&c=3
- hash也成为片段,设计为标识文档的一部分(很多mvvw框架用作路由)
-
HTTP 协议有几种和服务器交互的方法
- get:最常用的方法,用来获取服务器资源
- post:一般用来表单提交,更新服务器资源
- put:和get相反,向服务器写入资源,由于安全问题服务器一般不支持
- delete:删除请求的URL,由于安全问题服务器一般不支持
- head:和get请求类似,不过不是请求资源。而是请求信息(资源类型、大小、是否存在...)
- trace:会在目标服务器发送一个闭环诊断,查看发送的请求都经过哪些节点,有没有被修改
- options:获取服务器支持的方法
-
状态码200,301, 304,403,404,500,503分别代表什么意思
- 200:表示一切正常,请求成功
- 301:表示用户请求文档已经被永久性改变位置
- 304:表示请求的网页未发生改变,可继续使用缓存
- 403:一般表示有资源却无权限访问
- 404:无法找到指定位置请求的资源
- 500:表示后台服务器出现错误,无法处理请求
- 503:表示服务器超载,无法处理请求
- 报文有哪几部分组成?
HTTP报文是简单的格式化数据,每个报文都包含一条来自客户端的信息或者一条来自服务器的信息,由三个部分组成:
- 对报文进行描述的起始行 ———— start line
- 包含属性的首部块 ———— header
- 可选的包含数据的主体部分 ———— body
-
请求头的格式和作用是什么?给个范例截图说明
- Accept:客户端可接受的类型
- Accept-Encoding:客户端接受的压缩编码
- Accept-Language:客户端接受的语言
- Cache-Control:客户端接受的缓存控制
- Connection:告知服务器连接
- Host:请求的主机名,允许多个域名同处一个IP地址,即虚拟主机
- User-Agent:产生请求的浏览器类型
-
首部的格式和作用是什么?给个范例截图说明
- Request URL:请求的域名
- Request Method:请求的方法
- Status Code:状态码
- Remote Address:接受的远程服务器地址和端口号
-
主体的作用是什么?给个范例
主体就是客户端和服务端之间传输的主要内容,一般是图片、视频、HTML文档等。
-
简述浏览器缓存是如何控制的
Cache-control:在HTTP头部设置Cache-control来控制缓存的时间,等时间到了缓存失效,单位为秒,如:Cache-control: max-age=5 表示当访问此网页后的5秒内不会去再次访问服务器
Expires:设置缓存的失效日期,在过期时间以内,若再次发起请求,通常浏览器都不会与服务器进行任何通信,而是直接使用本地副本。当 Expires 和 Cache-Control 同时出现时,通常后者会覆盖前者的设定
Last-Modified:在浏览器第一次请求某一个URL时,服务器端的返回状态会是200,内容是你请求的资源,同时有一个Last-Modified的属性标记(HttpReponse Header)此文件在服务期端最后被修改的时间,客户端第二次请求此URL时,根据HTTP协议的规定,浏览器会向服务器传送If-Modified-Since报头(HttpRequest Header),询问该时间之后文件是否有被修改过,如果服务器端的资源没有变化,则自动返回HTTP304(NotChanged.)状态码,内容为空,这样就节省了传输数据量。当服务器端代码发生改变或者重启服务器时,则重新发出资源,返回和第一次请求时类似。从而保证不向客户端重复发出资源,也保证当服务器有变化时,客户端能够得到最新的资源。
ETag:使用 ETag 验证缓存的响应,Etag是服务器自动生成或者由开发者生成的对应资源在服务器端的唯一标识符,能够更加准确的控制缓存。
优先级:Cache-Control/Expires的优先级要高于Last-Modified/ETag。即当本地副本根据Cache-Control/Expires发现还在有效期内时,则不会再次发送请求去服务器询问修改时间(Last-Modified)或实体标识(Etag)了。
- 本博客版权归羞涩的涩和饥人谷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