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豆瓣等各个平台上每天都有一批人在讨论旅行的意义,也有很多文人墨客在各自的书中阐释对于旅行的理解,而我最喜欢的便是北岛在书中无意提起的这句:一个人的行走范围就是他的世界。为什么有的人愿意放弃安稳的生活一生寻求行走在路上,不同的人或许会有不同的答案,但我想这些答案总会有共同的一点,那就是寻找只属于自己的世界,寻找不同于你我而又特别的世界一隅来安放那21克拉的灵魂。
仲春是旅游热季,走到哪儿都是人山人海。赵姑娘的店是一家轻音乐酒吧,里面的陈设都是用木头做的,看起来很有咖啡馆的味道,柜台的外边立着一块小黑板,上面写着:我们曾经擦肩而过很多次,但这一次我不想再错过。光是看店名,我就想老板肯定是赵雷的死粉,说不定正在哪个角落哼着安和桥的调调,寻找着那个跟他擦肩而过很多次的姑娘。
这天晚上,店里依旧坐着很多人,我找了一个没人的角落坐下,点了份饮品。台上的流浪歌手动情的唱着,在他们身上岁月的痕迹似乎最为明显,终其一生的流浪让他们的歌声里更添沧桑。有位姑娘端着杯酒坐到我的旁边,我笑了笑没有说话。她说“小妹妹,姐姐有酒你有故事吗”,我说“我有笔”。之后我们聊了很久,从一开始无关痛痒的相互问候到最后互相倾诉。
她是某个杂志社的文字编辑,生活水平也算中上,但她的情感似乎并没有像她的工作那样顺利。她经常外出旅行,不管是工作原因还是其他,她总是一个人。我问她为什么是一个人来旅行,一个人的旅程多少显得有些孤独。她说为了用一个人的时间去忘记另外一个人,她对我讲了她的故事。
她有个非常要好的朋友,算是老友相识十余年,他们曾经是同窗,毕业之后有几年没有联系,后来她无意中从朋友那里联系到了他,同窗情谊总是珍贵。他们开始频繁的联系,作为一个文学工作者,工作上也有诸多不顺心,而且她本身就是个孤独感强烈的人,所以很少有人理解她,也有不少朋友说她矫情,可他不一样,他总是在她需要依靠的时候陪伴着她,她的每种情绪他都感同身受,她的每个爱好他都了如指掌,就连走路他也会记得她习惯走左边。这些点点滴滴在她内心累积,她以为她找到了对的他。后来她表白了,可他们之间却也改变了,他们没有成为恋人,她甚至觉得她丢了以前的朋友。他成了她心里最大的羁绊,他们之间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故事,但每个细枝末节都成了她想要逃避的原因。
她说她想一个人去很多地方,等到哪天她找到那么一个可以帮她遗忘心事的地方,她就回来。
到现在我也不明白她为什么会找我聊天,也许是因为酒精的作用,对陌生人短暂的信任感吧,又或许是因为我长了一张弥勒佛的脸,让她觉得没有距离感吧。
这让我想起在电影《花样年华》的最后,周慕云去了柬埔寨离开了有与苏丽珍记忆的香港,在吴哥窟的石洞里,周慕云对着空洞倾诉秘密,一边是世人狂欢,一边是一人孤独。我们总是在以不同的方式寻找一种能解脱自己的办法,一边想要增强内心与现实的距离,一边又想脱离世俗。我们在矛盾中挣扎行走,时常希望灵魂与身体脱离,因为灵魂本该圣洁,为了还原那一点点初心的情感,我们又不断行走不断寻找。
故事还多,可我的笔墨已然耗尽。那就不再倾诉了就跟风走吧去自由去流浪寻找,这就是旅行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