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宛如浮生若梦,一场清恬,一抹浓彩。
其实,对于三毛,我只浅读过她的两本书。一本是《撒哈拉的故事》,另一本便是《梦里花落知多少》。前一本记叙得更多的是她与荷西在沙漠里的故事,字里行间总可看出小女人的幸福,而后一本则是作于荷西死后,充满了自己对于人生的感悟,有悲伤,有感动,当然也有幸福 。总记得她的一句话:请相信上天的旨意,发生在这世界上的事情没有一样是出于偶然,终有一天这一切都会有一个解释。
而她仿佛也是遵照上天的旨意,经历了这些离别与痛苦。
其中最让她心伤的便是荷西的离去,将只能在梦中凝望着他的背影。一个人去那片墓园,那曾经与荷西常常经过的地方;总是痴痴地一直坐到黄昏,坐到幽暗的夜慢慢地给四周带来了死亡的阴影。
遥想过去的某一年与荷西在一起度过的新年,许的愿望:但愿人长久。愿望的下一句对于幸福中的人却是不详——愿望说出来便不灵了。因为幸福满溢,她而感到悲伤。好像从荷西去了拉芭玛岛工作后,她的思绪便总是萦绕着忧愁。她和他总是腻在一起,分享每一分每一秒。这样美好的日子啊,一日泛滥一日,在幸福中却又生出惧怕,那一年,他们没有过完秋天。
回到墓园,向荷西告别,却又不算真正的告别,因为在她的心里,荷西永远是活着的,一遍又一遍地跑着回家,跑回家来看望他的妻。远方有什么人在轻轻地唱歌——
记得当时年纪小
你爱谈天
我爱笑
有一回并肩坐在桃树下
风在林梢鸟儿在叫
我们不知怎样睡着了
梦里花落知多少
因为荷西的离去,她的的生活便像多米诺骨牌一样,抽掉了最初的那块,后面的事便顺其自然的发生了。
父母因为担忧,不远万里从海的另一边——台湾,飞到这个新来离小岛上。日日夜夜在三毛身后操劳,可她却被那自私的哀伤折磨得死去活来。有多久不曾关心过父母,好久没有听见那厨房里炒菜的声音,好久没有看见父母吃了些什么。而父母,是即便自己受尽了委屈,也不肯委屈孩子一秒。可是,父母与孩子之间却总是难以将那份爱,明明白白地摆到桌面上来,将它清清楚楚的摊开,向对方表达爱意。因为最亲爱的人之间,总难以开口说出“爱”这个字眼。
荷西的离去,父母的年老与心疼,让三毛不得不与朋友告别。在马德里,朋友们得知她将要离开时,都说:“不可以,你是这里的人了,去那么远干什么?”在他们的眼中,她早已与这片土地融为一体了。最后的一次聚餐,朋友说:“多吃点西班牙菜,此去吃不着这些东西了。”似乎,我们的离别前的晚餐赠言都是多吃一点菜,走了就没有这个味道了。此去她好像又只剩下了一个人。“Echo,往后的日子,你又怎么过?”可是,人不本来就是一个人吗?匆匆来这世上走一遭。
生命不就是要经历起起落落吗?快乐与悲伤不向来是共存的吗?但人啊,不应该丢失希望。
尽管三毛经历了那些可以算是人生的最大苦痛,却仍旧坚强地生活。因为她是那样一个丰富而有趣的人呀。她去美国“等待春天”,报了一个英语班,认识了一大群有趣的同学,当然,还有那位可亲可爱的老师——艾琳。艾琳的课堂就像游乐场,每次上课时都会有一大盘彩色糖果、茶水,偶尔还会有香蕉蛋糕。课堂形式也富有变化,不似我们现在的课堂那般刻板正经,他们用漫画学单词,用欣赏短篇小说、电影锻炼学生的能力。若我待在那个课堂,我也一定如三毛般快乐地学习。
可是,快乐的时光总是短暂的,人生总要经历分离。但是这次,离别的晚宴却是一个大大的惊喜,同学们都准备了各自国家的菜肴,就像一场特别的盛宴。或许,离别时就应该如这般发自内心的祝福,祝福亲爱的,离开后,过得更好。亲爱的朋友,不必忧伤,至少我们都有一幕快乐时光。
而三毛最终还是选择放下过去的一切,回到台北开始新的生活。装修新家,等待着与父母一起住进的日子。原来有你爱的人和爱你的人在的地方才是你的家。
或许就像梦境一样,不管你在其中多么忧伤与快乐,都会梦醒,回到现实——最初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