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与妹妹网上通话时,她发了一个音频过来。点开后,一首清唱的法文歌传入耳畔,磁性的法文吐字伴随着轻缓的节奏起伏前行、欲断还续,感情浓烈而克制,旋律带着圣洁的意味,恍惚中耳边似乎出现了远方教堂的钟声。这是我第一次感受到在一首歌里潜伏着一个生命,忽而平静、忽而高昂,但都饱含深情。不敢相信这是从小和我一起长大,常被认为“双胞胎姐妹”的妹妹的声音。这不是我熟悉的那个妹妹,而是千里之外一个饱满的生命。
是的,如今我们姐妹已远隔重洋,她在巴黎,我在北京。我们都在规范的中国教育下长大,有很多相似的坏毛病。在作业本下面偷偷看小说,周末懒觉睡到中午,放学偷溜出去玩还互相打掩护,不同的是,我曾经是父母面前的“乖乖女”,她曾是叛逆的“假小子”。妹妹从小特别有主见,她不喜欢的衣服谁也没有办法逼她穿上,她不喜欢的人绝对不以笑脸相待,她看上的东西即使被妈妈拒绝一百次也会再想办法弄到手,对于看不惯的事情她还总会发表评论。
我一度很为妹妹担心,害怕她不驯的性格难以适应职场,害怕社会不会包容她的个性。所幸的是,妹妹从事的工作是她擅长的,她的外国客户会不吝啬给她的老板写感谢信表扬妹妹的工作。而我自己,则从一个“校园乖乖女”成了一个“职场乖乖女”。我的生活变成了毫无突破的原地打转。
工作半年后,妹妹决定出国,而且是我们都很喜欢的法国。自从她决定出国后,我就看到一个开了外挂的妹妹。用了三个月时间自学法语,最后以高分拿到留学签证。
到了法国后,妹妹的朋友圈经常更新:
“上午两节课教室之间距离太长,害我第二节课迟到,少听了十分钟的课!!!”
“教这门课的老师也太美太有气质了吧,这是在拍电影吗?”
“虽然迟到过十分钟,还是拿到这学期全勤奖,太赞了”
完全一副三好学生模样,期末妹妹还以全班法语最高分的成绩被巴黎索邦大学录取。同学叫她“中国学霸”,她在华人留学生圈里也小有名气,当地留学生遇到问题需要与警察沟通,法语不好都知道找“中国学霸”来帮忙。她去做义工,给流浪人员发放面包水果牛奶等生活用品,她说在那边做义工自己出车费自己出去买吃的,所有人都很自觉,救助物资就是属于救助对象的。
在学业的同时,她还成为了一名职业买手,穿梭于各大时尚品牌和手工制作坊寻找好衣物,深得老板器重倚赖。
再回家时,妹妹一身质地良好的蓝色羊绒大衣加灰色围巾,气质中少了不驯,多了温良。她的身上没有年轻人常见的焦虑和急躁,反而有一种对一切安之若素的怡然,我想,她找到了自己,也成为了我希望成为的那个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