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说羡慕我们一家三口在一起无话不说,其乐融融的样子;孩子几位好友的妈妈也说你们怎么就能和孩子沟通无障碍,像朋友呢。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只是从小就喜欢和他交流,即使他现在大二了,也是进门开始换鞋就开始分享今天的所见所闻所感。听了李崇建老师的讲座,心中似有所悟 。
什么青春期的叛逆少年、什么胡搅蛮缠的懵懂孩童,李老师不到五句话的交流,就会让叛逆少年身上的刺消失,让哭闹的孩童情绪稳定,听从大人的安排。
为什么我们以爱的名义对孩子的管教反而无效呢?是因为我们的沟通出了问题,我们不懂得如何去沟通。
李老师现场模拟对话,他扮演捡了一块石头的五岁小孩子,我们扮演大人的老师和孩子的正常对话,可是接连五六个老师和孩子的对话都无法超过3句,如果不是角色扮演,估计就会说烦死了。当学生问:为什么要读书?请问你该怎么回答?我们的老师竟然无法按照要求回答,只会直接说道理。这些都是不会和孩子沟通的表现。
回想我们自己是怎样和孩子沟通呢?是不是爱问孩子不今天过得怎么样?而不是顺着他的思路往下探索;是不是当对方絮絮叨叨时表现出不耐烦,而不是打断他,让对方觉知。帮他整理,帮他停顿,学会发问;是不是当孩子好奇时我们直接给出答案,而不是学着重复,让孩子懂得好奇,懂得自己去探索。不过这一切的前提都是当孩子的问题出现时,先和自己沟通,不上火,放缓语速,平视对方,不命令,不指责,不讲道理,不期待,只是简单的交流。最简单的技巧就是学会说“怎么办?”和重复对方的话。
回想自己和孩子的交流沟通也仅仅处于第二层次,需要不断提升。而一个融洽的家庭,离不开一个会交流的家人,一个师生和谐的课堂,离不开一个会交流的老师。
近3个小时的讲座其实就是交流。没有讲道理,没有期待,很舒服。只是很多关键的方法和技巧的掌握还是要拜读他的大作或是上“萨提亚”训练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