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隆德县始终坚持党管人才不动摇,坚定不移实施人才强县战略,探索建立以“政策优化+人才、党建引领+人才、产业集聚+人才、整合资源+人才、服务保障+人才”的全方位人才培育机制,着力打造了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人才队伍,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了人才支撑。
但在招才引智方面,仍然存在一些现实困难,一方面受城市人才集聚效应和虹吸效应影响,人才引进空间受到挤压;另一方面受县域产业、财力、平台等资源条件约束,引才工作存在渠道窄、资金少、政策雷同等问题,亟需打破传统人才引进思路,走出一条符合本地实际的人才引聚模式。
一、打造高层次人才落地六盘山的新门户。
深入实施“才聚宁夏1134行动”和“才聚固原4934工程”,立足隆德发展需要,定位为高层次人才在六盘山就业创业的“落脚地”,主打“人才飞地”和“人才+流量”牌。一是飞地引才,不求所有、但求所用。根据产业发展需求,精细化编制“柔性引才”需求目录,包括柔性引才类型、目标城市、目标院校等,在银川、西安、福建等地设立“人才飞地”,广泛链接其人才资源,并采取兼职聘用、“揭榜挂帅”等柔性用才方式,有针对性、计划性地“引用”高层次、紧缺急需人才,形成“省内外研发办公+隆德转化生产”的闭环生态。二是多措并举,建立高层次人才集聚网络。在充分调查了解县域人才需求情况的基础上,精心绘制人才“地图”,并与区内外知名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建立链接,主动到区内及省外985、211高校和重点科研院所招才引智;通过举办高端人才行、创业大赛、校友会、联谊会等活动,积极宣传隆德县人才引进“34条措施”,吸引各领域人才来隆就业创业,把隆德县优化营商环境、招才引智的“人气”和“流量”做大做强。
二、打造六盘山人才培育的新地标。
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的战略部署,全链条全环节集中发力,做到突出重点、紧盯关键,努力建设支撑隆德县高质量赶超式发展的高素质人才队伍。一是园区示范,产教融合,实现良性发展。加快推动产业示范园建设,着力解决好产业发展与人才技能匹配的问题。以产业园区横向整合资金、平台、师资、实训基地资源,以产业链纵向整合龙头企业、技能标准、培训课程、人才评价等资源,推动产才深度融合,加快形成隆德县产教联合体和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推动从“引凤筑巢”到“筑巢引凤”的双向动态良性循环。二是培优铸魂,因人制宜,实现精心育才。乡土人才是带领群众致富的“排头兵”,是实现乡村振兴的生力军。要适人适岗制定“菜单式”培训计划,通过定向培养、经验交流、实地研学等方式,选派乡土人才到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文化单位、医疗机构、农业企业等短期访学研修,走出去学技术、学方法、学思路,助力乡土人才拓宽思维、提升技能,形成人才“集群”效应,为乡村产业兴旺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三、探索六盘山人才服务的新模式。
拓展人才服务“数字化”“专业化”路径。一是推进人才服务的数字化转型。组织人员赴区内外实地考察人才数字化建设情况,推进隆德县人才工作数字基础设施和数字架构建设,形成人才服务数字化业务应用体系;采集关联各类人才数据,夯实人才工作数字基石,实现完整、及时、动态管理;完善人才服务应用场景,围绕人才“引育留用评”各个环节优化服务流程,提高人才服务水平。二是大力发展人力资源服务业。推进服务供给多元化,人才配置市场化、服务内容专业化,助力县域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提高综合实力,加大建设投入、丰富服务业态、创新服务模式,持续提高人力资源服务业对产业人才配置的贡献率。
四、构建六盘山人才安居的新生态。
“水深则鱼悦,才聚则城兴”,县城对人才的吸引力优势,体现在人才服务中释放更暖温度和更强质感上。一是打造品质“安居地”。推动人才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落实好人才安居工程,完善人才服务体系,提供全周期人才住房政策补贴,积极打造高品质人才生活社区,强化“低成本创业,高品质生活”的核心竞争力,让人才“住得好”。二是打造暖心“服务链”。完善人才全周期服务体系,组建专业化人才服务队,打造一站式服务平台,围绕人才关心关注的户籍、住房、就医、配偶随迁、子女入学等问题,拿出更富有含金量的举措,打通高层次人才服务“绿色通道”,让人才在县域城市体会到大城市感受不到的舒心,让人才“安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