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真是的处处皆设计啊,从趋势来看,未来设计就是生活,比如行为设计、空间场景设计、生活设计,这本书讲的是人生的设计。如果把人生比作赛道,我们就是自己的设计师,走哪条道,怎么走,什么时候休息都是随心而动,当想要走的更加丰富和精彩、幸福时,不妨用设计思维来设计我们自己的人生,找到自己人生的意义。
人生也是可以设计的啊,人人都是自己的设计师。如果早早开始设计,是不是会早一点认识自己,把自己的人生过成一个艺术品?
《斯坦福大学人生设计课》就是这样一个方法指引。不是说做出决定,坚定推进,而是边走边看,低成本试错。思路和U型思考的方法类似:重新定义问题,找出尽可能多的选择,选择一个进行快速尝试,直到成功。
所有的改变都来自于自身的觉醒,就像你永远叫不醒一个装睡的人一样。我们需要保持好奇、不断尝试、重新定义问题、专注和深度合作。
首先要分析评测目前的生活。如果一个问题不能解决,那他就不是问题,而是一种现实,比如重力,我们只能接受面对现实。只有接受这个事实以后才能打开视野,寻找其他可行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关键是当我们在某件事情上没有任何成功的可能时,不要死揪住不放。可以确定一个远大的目标,但是要选择明智的方法。
从当下所处的位置开始人生设计,健康/工作/娱乐/爱这个仪表盘给自己评估。看看我们在这些领域里有哪些需要调整或者重塑的地方。找到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不停歇的实验,像设计师一样思考,找到自己的人生方向,创建指南针。
创建指南针需要明确自己的工作观和人生观。也就是工作对你意味着什么,不是狭隘意义上的上班;然后是人生观,人生观就是你对世界的看法,你赋予了你人生什么样的意义。就是我是谁,我的信仰是什么,我正在做什么?人生观和工作观最好是能够两者达成一致,如果不可以,我们需要反思我们的这两个观点,重新认识或者编辑,达成和谐。以正确的有意义的方向来指引我们设计人生征途。
方向明确后,需要寻找达成的路径。记录我们心流的时刻,关注我们的能量水平,从中寻找工作的乐趣。具体的可以采用之前成甲老师的日志法,记录自己的幸福时刻,高光时刻,并分析为什么会激活自己的能量。找到那个点,然后不断放大。对活动日志反思的时候,可以运用AEIOU方法。活动、环境、互动、物体和用户。
如果我们处于困境呢?怎么才能摆脱困境,在寻路的过程中不总是一帆风顺的。重新定义问题,用思维导图发散思维,拒绝自我设限。因为如果你的解决方案很糟糕,然后还不知变通,只会越来越糟糕,所以抛弃我们设置的锚定,重新定义解决方案。
这个时候需要制定我们的“奥赛德计划”了。就是设计多种人生计划,比如5年,开始尝试比如你已经在做的事,或者你想做的事,又或者不考虑其他外在因素外,我们最初的那个初心,你想做的事情?摆脱思维惯性,想出更多选择。具体可以做直观的明细的时间表,为每个计划拟定标题,描述计划的核心内容,针对计划提出问题,评估可行性,比如资源、热爱程度、自信与否还有与你的世界观是否一致。主要是明确我们未来的重点。
当制定了计划以后会不会就顺畅了呢?我们需要去实践挖掘是否真的是自己的热爱。深挖自己的人生的本质,采用提问的形式,来了解自己,可以采用头脑风暴的形式,重量不重质,天马行空的突破束缚。
认识自己后就可以行动啦,比如求职,怎么找到合适的工作呢?关系,关系。可以用六度法则,在自己喜欢的领域里先和相关人士对话,让行内人推荐。因为我们寻找的是工作机会,而不是工作。
最后我们要寻找幸福对失败免疫,因为不管是工作还是其他都是为了让我们幸福的手段,可以缩小选择的范围,实在不行就放手吧。
一个人的力量终究有限,团队的力量无限大。去找和你契合的成员,定期见面、共享立场,了解利他,就会成就我们幸福的有意义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