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长教育孩子,感到十分头痛。孩子本来长得聪聪明明的,就是学习成绩不好,就是对学习激不起兴趣,这让无数的年轻家长感到头疼。
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曾经的风扬全国的赏识教育帮助了很多处在教育困境中的家长,赏识教育虽然有效,但也只能针对某一些特殊的孩子,一般的孩子在长期的赏识当中,会变得飘飘然。此时的赏识观点就变成了赏识疲劳。 这样的情况出现很多,为啥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
(一)孩子已经习惯于父母的赏识,形成赏识疲劳。 假如形成赏识疲劳后,再怎么表扬,孩子也会毫无反应,此时的赏识教育就失灵。要从中国的古代开始,每个家庭都有家规,甚至用家法来处罚自己不听话的孩子。虽然我们说这种方法是封建社会的做法。但是在发达的资本主义地区还很流行。如到美国的华人地区,每个华人地区都很重视教育,这是其他人群无法比照的。这些华人家庭运用中国几千年封建社会的做法。用家法处理孩子,他们每个家庭有几个孩子,没有家规如何管教孩子们。在新加坡,台湾, 香港等地区,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继承最好的地区,他们把西方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良好地结合起来,形成一套有特色的教育理论。
(二)独生子女本身在家里就是地位优越。 中国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在父母眼里,就是“小公主”和“小皇帝”,这样的孩子无须更多的赏识,因为他完全有一种优越感,觉得大家都会让着他,想怎么做,父母就会同意他。如果过度的溺爱孩子,缺乏原则的赏识孩子,最终导致无法管住孩子。在孩子眼里,父母没有威信感,最终会让孩子任性下去。
请勿过度赏识自己的孩子!为了激励他获得更多的还未取得的成就,所以,赏识孩子要有目的和引导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