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中,老子有言:“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这是说:自我表现的人,反而不能突显自己真正的价值;自以为是的人,反而不能让大家都认可接纳;自我吹嘘的人,反而没有半点功德;自负自大的人,反而不能从人群中脱颖而出。
老子认为,从道的角度来看待,这四种行为十分容易招致厌恶,相当于吃剩下来的残羹剩饭,是没有意义的事情。
工作和生活中,我们时常能遇到老子所说的“四自”之人:他们喜欢表现自己,一有机会便跳出来引人关注;他们自认为天下第一,十分了不得;他们总是为自己歌功颂德,炫耀己能;他们又习惯地夸大事实,傲气十足。
正是因为这样,他们远离了“道”,引起大家的反感。
明太祖朱元璋在注解《道德经》时总结道,“其四自字之说,有何难见也?不过使人毋得张声势耳。”也就是说,老子所说的“四自”行为,有什么不好理解的呢?不过是让人们别张扬罢了。
低调做人,远离自我表现、自以为是、自我吹嘘、自负自大,这样才能成为一个有道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