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年代,民间也出现了风靡一时的文人名士,最著名的有竹林七贤。
这七个人分别是:山涛、嵇康、阮籍、向秀、刘伶、王戎和阮咸。在当时,他们正是一群超凡脱俗之人,枕青石、卧松岗、或酣醉、或抚琴,飘飘欲仙、放浪形骸,引领了一代风骨,代表了魏晋风度。因为当年他们都喜欢聚集在山阳县的竹林之下,故得名“竹林七贤”。
先说老大山涛。
山涛在当时是有名的名士和政治家,主要工作和成就是选拔贤才、建议时政。
公元248年的一个秋天,即将迎来山涛的生日,刚好也是他人生第一次为官,出任郡主簿。
山涛当时年龄即将满四十,是七贤士中年龄最长的一个,故他在一开始就被众兄弟推选为“大哥”。山涛性格憨厚,相貌和才华跟其他几位兄弟相比并不是特别出众,但情商却是最高的。
他非常懂得如何经营自己,所以终于在四十岁之后打拼出了一番天地,实现了人生的逆袭。不过从小就立志当官的他,官瘾虽然很强,但为官清廉、洁身自好,任官之后,他一心只想为老百姓干实事,此气节令人钦佩。
山涛在工作之余,特别爱喝酒,但属于那种有节制型,该喝就喝,该收就收。他还有个怪癖,就是很喜欢研究喝酒的不同姿势,是一个非常讲究仪式感的人。
他曾发明过用竹筒装酒,用芭蕉封口的郫筒来盛酒。
在一个人独处饮酒的时候,总难免会想起曾经一起学习一起共事的铁杆兄弟,譬如,他的竹林六贤弟。而这六个人当中,最容易勾起他回忆的人,便是老二嵇康。
趁着四十岁生辰即将到来,为了庆祝这个非凡的日子,也为了跟众兄弟团聚,他着手举办了一个生日宴会,邀请六位贤弟于生日当天在竹林相见。
老二嵇康,是一位领袖级的文学家,同时又是思想家和音乐家,也是魏晋时期玄学代表人物之一。代表作品有《养生论》、《声无哀乐论》、《琴赋》。
曾有人戏言,像嵇康这种身家的人,干什么都能出名,因为他天生颜值高,史书有记载:身长七尺八寸,美词气、有风仪。意思就是他身高在一米八以上,有才华,走路带着风。论家世,他祖上跟曹操一起打过天下,位高权重,还是书香门第。而他自己又取了曹操的曾孙女做老婆,是名副其实的皇亲国戚。论才气论地位,他当属魏晋风度第一大咖,诗书琴画样样精通。
但这样一位才华横溢的美男子,却有个怪毛病,经常一月半月不洗头也不洗澡,真是匪夷所思。
不过那也没办法,古往今来,旦凡才气锋芒毕露的家伙,总有着与众不同的地方,这就叫“个性”。
嵇康生活的年代正值魏晋政权交替,后来,司马昭成了国家最高统治者,他上位后,担心竹林七贤这样的知识分子捣蛋,专门想了一个办法,以高压手段强迫那些疑似心有不满的人做官。特别是嵇康这样的人物。
但不看看嵇康是谁?先论他是曹家女婿不说,他还特别鄙视司马昭这种手腕政治,于是他心高气傲地给当政者回了三个字:“我就不!”
不当官不应酬不赚钱!
那他干什么?他自己跑到山阳县,也就是现在河南省焦作县的一个荒郊野外,盖了一间小破屋,聚集了一帮不好好搞生产的不良青年,他带头组成了帮派“竹林七贤”。
平日里干过裸奔、酗酒,偶尔还嗑嗑五石散,在别人都争着做官上进的时候,他却和一帮兄弟做起了闲人,就为争取那一份自由,一生热爱自由又刚与山涛绝交不久的嵇康正是这个时候收到了山涛的请柬。
那天,他正在和另一个弟兄向秀在山林打铁。
此前,嵇康与山涛曾一起在太学院里面读过书,是亲密无间的好校友,哥俩曾共同标榜:清高,表示一生不要涉足官场,谁知山涛却失言最终当了官,还试图举荐嵇康,嵇康当场写了一封《与山巨源绝交书》,高调绝交,他在字里行间都流露出种种讥讽,对此山涛一直沉默不语。他认为,走向山林,一味孤傲悲愤也没什么用,因为这个社会一直都在变坏,与其逃避,不如出来干一番事业,也许凭自己的聪明才干还能带出一个好的风尚出来。
昔日好友各自殊途,嵇康还在山林里悠闲地打着铁,山涛一身正气做着他的官,其实兄弟两人心里谁也没有忘记谁。
收到请柬后,嵇康犹豫不决,向秀看穿了他的心思,在一旁极力劝说,称他们两人当初宣布绝交,但都只是一时气话,两个男人本都是追求“真我本色”,怎么能真的就不再来往呢?他认为好兄弟就应该和好。
最终嵇康做出决定,带着珍藏多年的好酒,踏上了赴宴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