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分享
六月炎夏,何处寻芳?净慈寺外,西湖碧波上,十里荷花袅娜绽放……这一期让我们跟着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去领略西湖的夏日胜景吧!
找入声字和标平仄模板
图中入声字是用一个小黑点表示的,这个小黑点藏在每一个入声字的右下角。你可以锻炼自己当侦探的本领,看看是否能很快找到。找到所有的入声字以后,就可以玩“标平仄”这个游戏:在所有的平声也就是的一声和二声上面画一横,这个符号表示平,不过千万要注意,有些一声或二声的字实际上是入声字,要标成仄声哦!然后在所有的仄声也就是三声、四声和入声上面画一竖,这个符号表示仄。如果你自己不会标也没关系,可以对着我分享的图片找到每一个表示平仄的符号,照着标在你的诗上就可以了。不过,我非常推荐你们自己挑战一下,然后再与照片对照。
朗诵、诵和吟的音频
朗诵、诵和吟都是在嗟叹和咏歌中体会诗词节奏和韵律的好办法哦!在吟诵中你可以在不知不觉中把所读的诗深深地印在脑子里,同时切实感受诗词的美。
赏析文本
一说到夏天的花,人们第一个想到的一定就是荷花。荷花有很多很多的名字,比如莲花、芙蕖、菡萏、芙蓉、藕花、红衣、君子花等。这每一个名字都能让人想到美丽的诗句。说起莲花,你是否就想到了:“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换成芙蕖,你是否又会想到:“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提起菡萏,李商隐的:“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是否就浮现在你的脑海中?再说到芙蓉,你又会想起:“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吧?说不定还会想起《红楼梦》中的《芙蓉女儿耒》,想起黛玉和晴雯。至于藕花,你可能觉得有点陌生,但你一定熟悉李清照的“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而红衣这个诗意的名字你可能不太熟悉,不过:“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荷花就是因为红衣落尽才那么忧愁啊……荷花还有一个别称叫君子花,这是因为周敦颐有名的《爱莲说》而得名的:“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因此,荷花成为了君子的代称,文人墨客都以荷花的高尚品质作为激励自已洁身自好[hào]的座右铭。荷花出尘离染,清洁无瑕,也成为佛教精神的象征,“看取莲花净,方知不染心”所用的就是这个意象。荷花堪称“最完美的花”。李商隐在《赠荷花》中曾经写道:“世间花叶不相伦,花入金盆叶作尘。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对于别的花来说,都是只有花才是人们喜爱的,虽说“红花还要绿叶扶”,但那叶子说到底也就是个陪衬,不被人们所关注。但荷花就不一样了,不仅美丽的花惹人喜爱,那绰约多姿的荷叶被文人墨客反复吟咏,比如汉乐府《江南》:“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周邦彦的《苏幕遮》:“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王昌龄的《采莲曲》:“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等等。还有,别的花都是只有在含苞或怒放的时候惹人爱,一旦凋谢了便被人嫌弃。只有荷花,从刚刚出水的小荷叶到枯干凋落的残荷,都有人去欣赏它的美。从春天的荷叶:“糁径杨花铺白毡,点溪荷叶叠青钱”、“长江春水绿堪染,莲叶出水大如钱。”初夏时含苞:“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盛夏时香远益清的荷花:“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秋天时的残荷:“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林黛玉不喜欢李义山的诗,但唯独却爱这一句。荷花真的是360度完美无缺,难怪它能集“三千宠爱在一身”了。不过描写荷花最妇孺皆知的恐怕还要数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今天我就来给大家分享这首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其二。
因为“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脍炙人口,连带的这首诗实际上有点复杂的题目《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也一样家喻户晓了。这个题目中包含的内容是很多的:“晓”指的是拂晓、早晨。“净慈寺”则是人间天堂杭州西湖畔的一处名寺,所以这首诗起笔便写道“毕竟西湖六月中”。杭州西湖恐怕是整个中国传统文化中最有诗情画意、最令人向往的湖山胜景了。西湖确实是钟灵毓秀、人杰地灵,它不仅是一个自然湖,更是一个人文湖。西湖三面环山,夕照山的雷峰塔与宝石山的保俶(chù)塔隔湖相映,白堤、苏堤、杨公堤三道长堤横跨湖面,将碧波荡漾的西湖分割成五片水面,小瀛洲、湖心亭、阮公墩三个小岛鼎立于外西湖湖心。无论春夏秋冬,西湖都美不胜收,春来“花满苏堤柳满烟”,无论是苏堤春晓还是柳浪闻莺,都让人深深地沉醉;夏有“红衣绿扇映清波”,正是领略曲院风荷的景致,或者去花港观鱼的好时节;秋是“一色湖光万顷秋”,在这“湖光秋月两相和”的时节中,平湖秋月、三潭印月都是绝佳的赏月胜景;冬则“白堤一痕青花墨”,断桥残雪正是一幅绝美的水墨画。形成于南宋时期的“西湖十景”,单单是这些名字就让人觉得美不胜收,无限向往。除了这些四季特色明显的美景之外,无论春夏秋冬,明媚的晴空之下,双峰插云仿佛要将人们带入云雾缭绕的仙宫;黄昏时分,雷峰夕照又把这山水相映、水天相接的美景染成了绚烂的金色。这时候,南屏晚钟,随风飘送,久久地回荡在湖光山色之间……而这钟声,正是从净慈寺传来的。净慈寺全名“净慈报恩光孝禅寺”,位于西湖南岸雷峰塔对面的南屏山上。南屏山峰峦耸秀,怪石玲珑,峻壁横披,宛如屏障。峰下的净慈寺,背靠翠峦,面对碧波,梵宇层叠,宏伟庄严,所以这里的钟声才叫“南屏晚钟”。
净慈寺是中国最著名的寺院之一,与另一座著名的寺庙灵隐寺并称为杭州西湖南北山两大著名佛寺。南屏山钟灵毓秀,净慈寺香烟氤氲,相得益彰,为历代文人向往之处。不少士大夫为避尘世,常来净慈寺谈禅吟咏,还有不少人来此筑室隐居,读书撰文,清朝更是常有诗社雅集,因此,南屏山、净慈寺成为古代杭州城人文荟萃,儒释交融之地。而西湖的人文雅趣却远不止于此,有两位大文人曾经对西湖作出极大的贡献,第一位就是唐朝大诗人白居易。白居易曾任杭州刺史,在任期间,他兴修水利,疏浚西湖,修筑堤坝水闸,增加湖水容量,解决了钱塘至盐官间农田的灌溉问题。白居易不仅留下了惠及后世的水利工程,还创作了大量有关西湖的诗词,在这些诗词中,我们处处可以感受到他对西湖的浓情蜜意。白居易最爱的就是西湖的春天,春天刚来,他就骑着马去“孤山寺北贾亭西”寻访西湖的春色,看着“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不知不觉地“乱花渐欲迷人眼”,他却仍然流连忘返,感叹“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长庆四年白居易调任太子左庶子,分司东都洛阳,要离开杭州,但他非常舍不得,感叹“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一直到晚年,白居易都仍然对西湖的美景念念不忘:“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令他感叹“能不忆江南?”而“江南忆,最忆是杭州”何时才能再“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啊!
另一位对西湖情有独钟的大诗人就是宋朝最著名的天才文人苏轼。从五代至北宋后期,西湖长年不治,葑(fēng)草湮(yān)塞占据了湖面的一半。苏轼曾上书与皇帝请求重修西湖。他将西湖中挖出来的葑草和淤泥汇集起来,堆筑起自南至北横贯湖面2.8公里的长堤,在堤上建六座石拱桥,自此西湖水面分东西两部,而南北两山始以沟通。后人为纪念他,将这条长堤称为“苏堤”。相传杭州名菜“东坡肉”,就是苏东坡犒赏疏浚民工的美食。不过,“苏堤”的确是苏东坡修的,但白居易当年修的堤已经无迹可寻了,今天的“白堤”原名“白沙堤”,虽不是白居易所修,却正是为了纪念他而命名的,这从他的诗句“绿杨阴里白沙堤”也可以看出来。苏轼对西湖的感情丝毫不亚于白居易。他对西湖可谓是一见钟情:熙宁四年,36岁的苏东坡第一次来到杭州,就看出了西湖山水那隐藏不住的神韵:“未成小隐聊中隐,可得长闲胜暂闲。我本无家更安住?故乡无此好湖山”。此后两次任职杭州期间,一年四季,无论春夏秋冬,一有机会苏轼就会去游览西湖。我们就单来看几首他写的西湖诗的题目吧:《次韵刘景文周次元寒食同游西湖》、《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九月十五日观月听琴西湖一首示坐客》、《次韵仲殊雪中游西湖二首》、《次韵曹子方运判雪中同游西湖》,不管是“絮飞春减不成年”的春天、“白雨跳珠乱入船”的夏日、“白露下众草,碧空卷微云”的秋日还是“未容雪积句先高”的冬天,他都会来西湖游玩,而且一般都是跟朋友一起在湖上吟诗作赋,常常游到月上中天还意犹未尽。他曾经写过《夜泛西湖五绝》,这五首诗从月亮升起一直写到“东方芒角升长庚”,通宵达旦观赏西湖的美景,这是何等浓烈的感情啊!当然,苏轼写西湖的诗最脍炙人口的还要数《饮湖上初晴后雨》其二:“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苏轼的这首诗把西湖比喻成美女西施,无论是“水光潋滟”的浓抹,还是“山色空蒙”的淡妆,都那么迷人。
除了白居易和苏轼,还有很多别的文人墨客前赴后继地用他们的生花妙笔为西湖增光添彩。隐居在西湖畔孤山以梅为妻鹤为子的林逋曾经写下“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的名句;北宋词人柳永在赞美杭州繁华景象的《望海潮·东南形胜》一词中写道“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金主完颜亮就是在读了这首词后才决定挥鞭南下;作品以空灵含蓄著称的词人姜夔最有名的词句之一就是“长记曾携手处,千树压、西湖寒碧”;南宋诗人林升曾借西湖的歌舞讽刺当时昏暗的政治局面,留下名句“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不光是诗词,其他有关西湖的文学作品如散文、小说、戏剧、书画……也是不胜枚举。
想象一下,在六月的清晨,走出幽静的净慈寺,还可看到昨夜的残月高挂在天上,绿树环绕的西湖连接着杨柳依依的小道,西湖中,弥望的是田田的荷叶和亭亭玉立的荷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在初升的阳光下显得越发的红艳。而远处的湖面水光潋滟,波光粼粼,多么令人赏心悦目的场景啊!难怪从净慈寺里走出来送友人的杨万里会感叹:“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那这样的美景在杨万里笔下又会展现出怎样的风韵呢?“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那密密层层的荷叶铺展开去,与蓝天相连接,一片无边无际的青翠碧绿;那亭亭玉立的荷花绽放盛开,在阳光辉映下,显得格外的鲜艳娇红。
这首吟咏西湖荷花美景的千古佳作《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的作者杨万里是一个什么样的诗人呢?他送别的又是哪位朋友呢?
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因为宋光宗曾经亲自为杨万里书“诚斋”二字,所以他又被称为 “诚斋先生”。他是南宋时的大臣,著名文学家、爱国诗人,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南宋四大家”。杨万里自幼读书非常勤奋,广师博学,锲[qiè]而不舍。杨万里为官清廉,刚正不阿,遇事敢言,无所顾忌,因而始终不得大用。他一生视富贵犹如草芥,在做京官时,就预先准备好了由杭州回家的盘缠,随时准备辞官归乡,与那些投机钻营、患得患失之辈形成鲜明对照。杨万里早期模仿江西诗派写诗,但他却并不被江西诗派的写诗风格所禁锢,而是立志要超出前辈。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开拓,到50岁以后终于“落尽皮毛,自出机杼(zhù)”,别转一路,自成一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诗风。这种诗风的特征一是语言浅白如话,通俗易懂,近于口语,章法自然流畅,读起来朗朗上口。这首《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就是最典型的代表。另外一个特点就是将主观情感最大程度地投射在客观事物上,使得诗风活泼自然,饶有谐趣。比如童子能诵的《小池》:“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宿新市徐公店》:“篱落疏疏小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以及《闲居初夏午睡起》:“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等,就都充满了这种情趣。杨万里开创的这种诗风就是有名的诚斋体,在当时就有很大的影响,当时的人就感叹:“今日诗坛谁是主,诚斋诗律正施行。”
杨万里这首诗中送别的友人就是林子方。杨万里是林子方的上级兼好友,两人经常聚在一起畅谈强国主张、抗金建议,也曾一同切磋诗词文艺,两人志同道合、互视对方为知己。林子方为人正直、为官清明,交友甚多,杨万里、周必大、陈俊卿等南宋名贤都和他有过交往。这次送别是因为林子方被调离皇帝身边,要赴福州任职。林子方甚是高兴,自以为是仕途升迁。但杨万里则不这么想,所以在这首诗中极力描写西湖美景,劝告林子方不要去福州。他跟林子方说:“西湖有如此之美景,你还是不要去福州为好!”杨万里正是通过这样独特的诗情,曲折地表达对友人深情的眷恋。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诗人开篇即说毕竟六月的西湖,风光不与四时相同,看似突兀,实则大气。虽然读者还不曾从诗中领略西湖美景,但诗人赞叹的语气却让人迫不及待地想去一探究竟。这两句质朴无华的诗句,是总写六月的西湖给诗人的感受。接下来,诗人用充满强烈色彩对比的句子,给读者描绘出一幅大红大绿、色彩鲜艳的画面:“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随着湖面而伸展到尽头的荷叶与蓝天融合在一起,造成了“无穷”的艺术空间,涂染出无边无际的碧色。在这一片碧色的背景上,又点染出阳光映照下的朵朵荷花,红得那么娇艳、那么明丽。连天“无穷碧”的荷叶和映日“别样红”的荷花,不仅是春、秋、冬三季所见不到的,就是夏季也只有在六月荷花最茂盛的时节才能看到。诗人抓住了这盛夏时特有的景物,概括而又贴切。看似平淡的笔墨,却给读者展现了令人回味的艺术境地。
这首诗中并没有运用华丽的词藻或复杂的典故,但全诗虚实相生,刚柔相济。前两句直陈,只是泛说,为虚;后两句描绘,展示具体形象,为实。虚实结合,相得益彰。后两句所写的莲叶荷花,一般归入阴柔美一类,而诗人却把它写得非常壮美,境界阔大,有“天”,有“日”。语言也很有气势:“接天”“无穷”。这样,阳刚与柔美,就在这首诗中得到了和谐统一。我在学习写诗的过程中经常感叹,象“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这样明白如话的句子,自己却无论如何也寻觅不到,难怪好诗的最高境界就是人人眼中心中皆有而人人笔下全无啊!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参考反馈题目:
1、你喜欢荷花吗?你还知道荷花有哪些名字?你能给大家分享一首你最喜欢的有关荷花的诗吗?
2、你最喜欢西湖十景中的哪一个?你知道新西湖十景吗?能选一个你最喜欢的给大家分享一下吗?
3、你能给大家分享一些你喜欢的西湖十景的图片吗?
4、你知道哪些有关西湖的诗或者其他文学作品?挑一个你最喜欢的给大家分享一下吧。
5、你还知道有哪些大文人跟西湖的关系很密切吗?他们有什么趣闻轶事吗?
6、你学过诚斋体的诗吗?你能挑一首杨万里诚斋体的代表作给大家分享一下吗?
7、你能介绍一个有关杨万里的故事吗?
参考资料
雒诵堂版《千家诗注译本》
《苏轼诗词选》
当然,还有各种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