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了好几天,今天把五月绘画复盘补上,虽然这么说,不过这是第一次复盘这个主题,转眼进入彩铅专项学习已经两个月了。
随笔的文章隔三差五我会写一篇关于学习绘画的心得,从今年开始绘画占据了我生活的一部分,我每天学画的时间基本在两个小时左右。
日子过起来时而颓废时而丰盈,我早已脱离了那种何谓平常心何谓功利心的世界,这个环境有个好处就是可以做自己,我每天都在和机器打交道,无需绞尽脑汁粉饰这种距离,我们彼此冰冷而默契。
这无异于另外一种脱离,渐渐的,我疲于应付人,他们比较麻烦。业余的时间我就画画读读写写,三项一体,假如我有个女儿,我会建议她学美学,这样可以提升审美品格。
很喜欢上安清老师的彩铅课,她是个不矫情的人,而且非常敬业,对学生很有耐心,说话的语气令人如沐春风,每次跟她的课就好像去郊外写生一样令人舒适。
学画的这段时间,我领悟到了很多东西,美学是不受空间设限的,老师是一道很重要的风景,她不仅在传授知识同时也在育人。我脱离学校数年,心里上完全感知不到这种氛围了,上了安清老师的课以后,心灵深处埋藏的一些东西被她的教学风格唤醒了。
我想今后如果我有幸做老师,我一定像她这样温柔,从她的语言表达中我能感受到她的谦虚好学,这种人格魅力已经透过屏幕投射到了课堂之外,深深影响着每一个学员,她值得被赞扬。
五月中旬的案例是画毛体动物,一只萌蠢的猫。我的精力跟不上课程的节奏,画着画着脑子神游到别的地方去了,多了一种应付的心理。我把猫的眼型画错了,眼珠子不在一个方向,忘了透视关系。
画完以后没有检查,没有和原图做对比,更没有养成复查的习惯,贸然交了作业。
结果点评老师没看出来,我便将错就错地画到了塑造环节,等发现为时已晚。困惑、忧郁等情绪困扰着我,考虑到作业进度,节约用纸,我选择继续跟课学习,就当是练习嘛。
在上课过程中,我不断思考如何补救这张画,意想不到的事发生了,在完成整幅作品时我竟找到了补救的神来之笔,然后迎合画面效果做了细微的调整,没想到看起来竟然意外的协调。
我觉得很有意思,就把我的想法和点评老师做了分享,老师给了我一个进步之星的标签,哇塞,当时有一种“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怪不得老师们常常说不到最后你永远不知道作品呈现什么样子,坚持到底才能看到最美的风景。
这四个月以来,画画总是出其不意地给我带来某种启示和生活美学。每天很多的事要做,我并不觉得忙碌,最艰难的不是学习而是和心境做无谓的斗争,轻易被尘世烦扰。白岩松老师说一个人轻易被周围的事物影响是因为他的内心不够强大。
我曾一味沉浮在自己的世界,对人事不闻不问,完全像一个易碎的雕偶,问不得碰不得。极其享受那种孤独,不需要被关注被理解,最好不要相互打扰。
这两年不断地开拓自己的思维版图,重新确认了人生目标,到现在才积攒了坚定不移地向梦想走去的勇气。这当中,出现过短暂的断层,这个断层来自哪里?来自人际关系,来自自己的脆弱和轻率,这些烦恼完全是庸人自扰,但,总算告了一个段落,今后不会再有类似的事情发生。
此时已是深夜,我透过纱窗看到黑夜里的浮星点点,很想飞到外面去看看世界,我被囚禁在这里太久太久了,久到无从辩识脚下是平原还是高山,是浅凹还是沟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