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百年正道》有感
100年风雨兼程,世纪沧桑巨变。回望中国共产党100年来鲜红热烈的历史,我们不由自主地心生感慨: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作为青年的我们,应不再迷惘,中华大地是我们立足的基点,前辈的殷殷期望是我们的光,热血还未燃尽,执起手来,团结一心,是我们共同的愿望。在这“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我们更应该以激昂青春与斗志,投身于祖国的历史奋斗进程之中。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五四运动,爆发于民族危难之际,是一场以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是一场中国人民为拯救民族危亡、捍卫民族尊严、凝聚民族力量而掀起的伟大社会革命运动,是一场传播新思想新文化新知识的伟大思想启蒙运动和新文化运动,以磅礴之力鼓动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实现民族复兴的志向和信心。五四运动是中国近现代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个重大事件,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追求民族独立和发展进步的历史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
如果能够穿越时空,我想回到五四运动的那一天,和满腔热血的中国青年一起走上街头呐喊伸张:“天下者,我们的天下!国家者,我们的国家!社会者,我们的社会!我们不说,谁说?我们不干,谁干?"“外争主权,内除国贼”。那个年代,青年们智性勃发,血脉贲张,为济世救民,不惜舍身取义,慷慨赴难。
站在一百年后的今天,沐浴着新时代的温暖阳光;看着如今的车水马龙,万家灯火;听着长征二号F遥十二运载火箭发射成功的消息,我想,如果能够穿越时空该有多好,能够穿越时光隧道,穿过山河大海,去告诉那个年代的中国青年们,如今,山河无恙,人间皆安,盛世如你所愿。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常读常新;党史是最好的营养剂,让人受益匪浅。越是深入学习,就越能够深刻认识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越是触摸历史,就越能知道绝处逢生因为什么、革命胜利依靠什么、继续前进需要什么。从长征精神激励我们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到西柏坡精神鼓舞党员干部谦虚谨慎、继续“赶考”,再到雷锋精神感召后人“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我们对英雄的每一次凝望,都是一次初心的叩问;我们对历史的每一次回眸,都是一次思想的洗礼。
志存高远,勇立鸿鹄浩志。鱼不激不跃,人不激不奋。有了理想,奋斗才有目标,有了信念,人生才有航向。“要在坚定理想信念上下功夫”“追梦需要激情和理想”...这始终都是习近平总书记挂在嘴边的殷殷希望、谆谆教导。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初只有13人,到现在已经发展成为国际上第一先进政党。在这个过程中,一串串闪光的名字彪炳更册:陈独秀、李大钊、瞿秋白、秋瑾……他们舍生取义,用鲜血谱写胜利的讴歌,他们永垂不朽,用生命践行信念的伟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青年要“到人民群众中去,到新时代新天地中去,让理想信念在创业奋斗中升华,让青春在创新创造中闪光”。“两个一百年”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目标,成为引领中国前行的时代号召,中国青年运动始终与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民族复兴伟业同频共振,就能保证中国青年运动的正确方向和中国青年先锋力量,始终树立为党和人民奋斗终身的最高目标,就能确保党的事业灯烛辉煌,确保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忆往昔,峥嵘岁月。中国共产党已经走过了100年的光辉历程,始终不变的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她的旗帜下,涌现出许许多多优秀的中华儿女,前赴后继,为中华之强盛而奉献青春和生命。今天的和平与安宁来之不易,当我们站在人民英雄纪念碑前,怎能不对英雄们肃然起敬;当我们翻开革命先辈用热血和生命谱写的爱国华章时,又怎能不热爱他们。深思往昔峥嵘岁月,我们更应用实际的奉献精神,回报养育我们的这块热土。
五四风雷激荡百年,青春中国风华正茂!先驱长逝,历史已远,然天下居庙堂者与处江湖者,当以史为鉴,牢记民生之重、国运之重、使命之重。不辜负党的期望、人民的期待、民族的重托、不辜负我们这个伟大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