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出的重要性

大家都知道输出很重要,但是很少有人能够做的特别好,持续输出的动力,输出的场景对象。

经过一年多的总结:

1、最好的学习方法,不是输入,而是输出,只有清空后才能更好的输入,先输入后输出。

2、且输出要大于输入,才能让自己持续进步。

3、输出的方式有很多种:写作、演讲、画画、讲给别人听、发朋友圈、和人互动。。。。

4、输出后,才能给大脑清空,才能有新的知识输入。

5、大多数人高估了自己的行动力,结果输入大于输出,造成拥堵,但是看别人还是在不断的学习,就继续输入,结果慢慢的自己的输入也阻塞了,最后卡住了。

6、大脑就像一个CPU,只有清空一些程序,才能运行新的程序。

古典 老师《跃迁》说的 大脑外包,叶武滨老师《善用时间》 第二大脑, 山下英子《断舍离》断舍多余的。
全部揭示了一个道理,就是给大脑腾出多余空间,可以更好的输入输出,

这两天五一放假了,自己一人在家看孩子,跟着孩子的作息规律,反而比平时上班时休息的时间更久了。

也能好好的思考一下自己的很多想法了,这一阵一直在早上讲书,同时讲的内容太多,每天一本书感觉太频繁,可能会让大家吸收起来比较累。
另外自己也把记忆训练给忽略了,时间久了,会退步比较快。
是否需要好好修整一下了,停一阵子了?好好考虑输出的宽度和深度,以及输出群体的对象感?这些都是需要我思考的地方。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