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中心,上还是不上,这个问题也曾经困扰过我很久。如今我的孩子已到上幼儿园的年龄,再回过头来看早教中心,心里很是明朗,丝毫不后悔曾经没有带孩子去过,当然,如果我曾经带孩子去过,现在也不会后悔。我现在的心态之所以不同于以往在这个问题上的前思后想和犹豫不定,是因为孩子已经过了上早教中心的最佳年龄,我站在现在的高度看过去,就像外星人都敏俊看地球人一样淡定。一方面就算我后悔也回不到过去,不如不后悔;另一方面,我发现所有关于孩子的事情只要能够跳出“此时此景”,就不会轻易身陷焦虑。所谓此时此景,便是总是以为当前要做的某个决定必然严重影响未来的某个发展。(例如,我一个朋友反复地问我不给六个月的婴儿吃鱼肝油孩子将来会不会缺钙。)其实真的走到未来那个点,当初的那个决定是做了还是没有做,大多数情况下,根本没有我们曾经以为的那么重要。
许多想带孩子去早教中心的父母有此念头是多重因素作用的结果。这些因素,包括重视孩子早期教育的大环境,周围朋友的示范效应,各种育儿书的大爆发以及不差钱。但是,不论每个父母出于什么理由考虑送孩子去早教中心,最终能实际达成这件事的唯有:钱。经济不宽裕的家庭,根本动不起这个脑筋。所以,要不要去早教中心虽然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父母对孩子早期教育的重视,另一方面说明它其实并不是养育孩子必经的一步,或者说,它就是个选择题,不像吃饭喝水睡觉这些不做不行。
那么早教中心到底值不值得一去呢?
首先要看你如何看待早教这件事。据我观察,在不差钱的情况下,决定带孩子去上早教的是这样两类父母。一类是坚信早教对孩子有各种好处,无论是锻炼大运动还是开发右脑,反正上一上肯定比不上强。另一类是觉得孩子在家太无聊,自己或者家里的老人又不会陪他玩,不如找个好玩的地方耍一耍,有人带着玩更好。(不得不说,这一类父母是真不差钱。)如果是第一类父母,他们会很慎重地考虑市场上的早教中心,希望做到物有所值,即,我花了钱,可得让我的孩子有些收获。如果是第二类父母,他们可能更倾向于选择更贵口碑更好的早教中心,而不会特别在意是台湾的早教中心还是美国的早教中心,是日本的早教中心更好还是韩国的早教中心更好。有时候,这两类父母也可能是重叠的,他们的心理底线是花钱买孩子开心,心理巅峰是孩子在早教中心上课真的变得更聪明,更懂事,更会与人相处了。
虽然每天在各种良莠不齐的信息轰炸中,许多妈妈轻易地献出了自己对某类早教思想的信任。有的妈妈信赖华福德教育,有的妈妈信赖七田真教育,有的妈妈信赖杜曼闪卡,还有的妈妈信赖蒙台梭利教育,但最终决定他们花钱选择哪一家的,是这些教育品牌在当地的宣传攻势,以及这些妈妈周围朋友的亲身体验。
如果你问问身边当妈妈的朋友,他们带孩子去上某家早教中心效果如何,他们有相当一部分都会说,还不错啊,还是上上比较好。也有人会说,感觉没什么用,孩子在早教中心也没有特别的变化。如果听到的是前一种,你一定会问这是哪一家早教中心,名气有多大,会想我要不要也带孩子去试试呢。如果听到的是后一种,你肯定会想,难道去上早教中心真的没有用吗?可是,为什么XX跟我说他的孩子上得很好啊?无论你产生哪一种想法,这种想法都会推动你主动去接收早教中心的更多信息,直到你终于把孩子送进去。也有些很认真的父母,发现孩子在某些方面“技不如人”,便希望早教中心提供的环境可以帮助孩子快点赶上“大部队”。这也正是早教中心最容易戳中父母软肋的宣传点。
我见过两个上早教中心上得非常成功的小孩,那两家早教中心在北京也都很出名。两个小孩其中一个两岁半去上幼儿园,不需要家长陪同,没有哭过一声,集体生活适应得非常好。另一个也是不到三岁,各种大运动都非常棒。相比较我的孩子上幼儿园会哭,到现在也不会骑三轮的自行车,这两个小孩真是相当不错。但是,我们反过来想,如果这两个小孩没有去过早教中心,会不会也像现在这么棒呢?
这就是早教,甚至是一个人在整个受教育过程中都无法证伪的一个问题。因为你无法重来一次,不知道如果不那样做会不会还能得到同样的结果。虽然总的来看教育改变了人类的命运。如果我不把这两个孩子与我的孩子相比,而是与其他没有去过早教中心的孩子相比,答案就是,有许多小孩平时只是在小区里摸爬滚打,在社交和大运动上也一样发育良好。当然,这样的比较是不准确的,充其量只能说明,不是每个孩子都必须在早教中心才可以发育到最好。除了每个孩子先天上就各有优势外,每个孩子的家庭教育也各不相同,这些很难拿出来进行量化比较。
早期教育的影响力可以看看美国密歇根州的佩里学前教育计划和卡罗莱纳州的初学者计划,它们都是旨在改变贫困儿童的早期体验的教育项目。参加这些计划的孩子们可以在设计良好的幼儿园中学习生活,在这里也有专门的成人负责照顾和教育他们。研究者们将参加计划的这些孩子与相同社区中未能参加计划的孩子进行了比较,用科学证据证实:这些早期教育干预产生了持久的效果。20或30年后,与控制组的孩子相比,当初参加早期教育计划的孩子更加成功、受教育水平更高、更健康,同时也更少被关押入监狱。
不过以上只是这项研究的过程,真正让这些接受早期教育的孩子更加成功的原因是,在这些计划实施过程中,孩子的父母也被改变了,他们会与孩子有更多的亲近。孩子变得更自信更优秀,也会改变父母看待他们的方式,进而形成良性循环一直持续到孩子的成年。这个研究最终说明,如果早期教育能够最终达到理想结果,那一定是孩子与父母经过早期教育的环境都发生了改变。
不过,这项研究的被试都是贫困儿童,对于中产阶级和巨富家庭的儿童而言,因为本来就具有良好的物质文化生活,反而是遗传因素在他的成长中显得更有分量。也就是说,你的孩子在早教中心受教育之后变得更好了,也许并不是早教中心的功劳,而是你的遗传基因在发挥作用。
还有一项研究是这样的。在暴君统治下的罗马尼亚有许多婴儿被送到孤儿院,没人安抚他们,更没人满足他们的情感需求。在暴政被推翻之后,这些已经长到四五岁的孤儿被一些英国家庭收养。收养之初他们各方面的水平明显低于普通儿童。但是这些孩子成年之后,大部分都与普通孩子无异了。但也有一部分终生无法走出婴儿时期的阴影。这个研究发现,早期教育很重要,但也没有重要到此后都无法改变其影响力。
举例这两个研究,是想说明,总有许多不同领域的心理学家在争论孩子出生后的头几年是不是最重要的,但事实上,人生的每一段经历都并不比另一段经历更重要。人生是无数个点连续而成,每个点都同等重要,只是有的点被你看见了,有的还没有被你看见。你总是觉得眼前经历的这个点最重要,并为此思虑万千。我们无法预知一个孩子的未来会不会因为眼前看似更好的教育就变得更好,但起码眼前的这个教育并不能决定他的一生。也正是这个原因,我从来很鄙视那些在孩子才几岁就罗列他的各种优点似乎他已经功成名就的文章。在早教这件事情上,所有的机构都在夸张早期教育的影响力,进而使一些父母在面临选择时无所适从。所以,我的建议如下:
第一,我们经常看到,那些装修华丽的早教中心里都是家庭经济条件不错的孩子,其实这些孩子如果不去早教中心,他的家庭所能提供给他的环境也并不亚于早教中心的环境。相反,倒是穷人家的孩子应该去早教中心看看,因为那里无论是物理环境还是育儿理念都有他们平时难以触碰的高度,在那里也许可以改善一些父母的育儿观念。
第二,不差钱的,一心要带孩子上早教的,无须为选择韩国还是美国还是英国还是日本的早教中心而纠结,所有的早教一旦到了中国生根,都得本土化。他们没有本质的区别,只有侧重点的不同。你得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孩子的意愿和离家远近,选择你看重的某几个方面再决定去哪一家,而不是看哪一家宣传的教育是最好再去哪一家。这世间最好的教育永远来自父母,而不是琳琅满目的教育产品。如果无法做自信的父母,而严重依赖教育产品,那就多考虑孩子的意愿,而不是盲目相信教育产品。
第三,既然不差钱,就不要把“物有所值”当成目标。我很欣赏那些抱着让孩子玩一玩的心态去上早教的父母,他们没有把早教这件事搞得太沉重。一旦孩子表现出抗拒,他们就能从孩子的角度出发,而不是去心疼花了这么多钱。并把这种对钱的心疼变成一种抱怨或坏脾气发泄到孩子身上,进而影响孩子对教育的认识。如果这样,那真是最最糟糕的事情。
第四,早教中心与幼儿园的最大的区别就是,它需要父母的参与。如果无法判断自己是不是好父母,而去早教中心可以从与老师和其他父母的互动中认识到自己养孩子的优势与不足,那这样的早教中心真值得一去。即,抱着让自己去学习的心态,而不是把它当成偷懒的地儿。
第五,去还是不去就是一念之差。但无论哪一种,那每周短短的几个小时都不会对孩子的一生造成根本性的改变。如果你总觉得自己的宝宝有些方面技不如人,与急于改变相反的途径就是,再耐心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