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D是一个不断变化的文档,从项目启动时起你就要在PRD中跟踪所有的功能
产品需求文档的目的,或者说产品规则的目的:是为了清楚的准确无误的表达产品的目的、特征、功能以及行为。产品团队需要利用这份需求文档去创建一个产品并测试它,所以它需要提供给他们足够完整的信息。
第一步:做你的家庭作业(需要去研究你的顾客,你的竞争对手,你的团队能力,以及可能用到的技术设备。)从顾客、用户、竞争对手、行业分析、你的产品团队、销售人员、市场、公司执行力、以及其他任何对这个问题有见解和有可能解决方法的同事着手。需要准备的还有很多,同样需要注意的是,使你的团队信服产品最后能成功是你能力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这是你自信程度的体现,如果你的家庭作业做得好,你将越来越自信,越来越使人信服。
第二步:确定产品目标(产品经理建立一套清楚的、简洁的价值主张是十分有必要的,这能够让她轻松的和每个人沟通——产品团队成员、公司决策人员、顾客、销售人员——这个产品真正的点在哪里。) “电梯法则”:如果你有机会和你公司的CEO搭乘同一部电梯,她问你,你产品的点是什么?你能在电梯上升之前回答这个问题吗?如果不能,你还有工作要做。
产品需求应将产品的目标,以及目标如何被衡量明确讲清楚。同时这个目标应该确定优先顺序。关键是让每个相关人员清楚,成功的产品看起来是什么样子,并在平衡设计与实施时为产品团队提供引导。
第三步:确定用户特征、目标和任务(现在既然你已经理解了你想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就可以开始对目标和顾客做一个深入的理解。在这个步骤中,和你的产品设计师一起紧密工作很重要。)
用户特征:产品经理和设计师首先需要去做的事——确定最重要的用户,然后尝试用大量的细节将其描绘出来,以便你能够利用这些特征来指引你设计产品。这些特征有时候被称之为“用户角色模型”,然而当他们是虚假的时候,你应该尽可能的将他们描绘得客观、逼真、合理。这主要是为了构思出一个能够抓住这类用户本质的原型。将用户范围缩小至关键人群是至关重要的。尝试去取悦每个人是没用的,并且反而会没取悦到任何人,所以重要的是去试着想出一些最重要的、最普遍的特征。同样的,如果你没有试着去准确的描绘你的目标人群,你就只会有一个抽象概念,并且很难理解你的顾客会如何反应。你会倾向于认为你的顾客比真实的他更喜欢你。
用户目标:一旦我们确认并描绘出了我们主要的用户类型,我们就需要去确认每个用户在使用这个产品时的主要愿望和目标。这听起来可能很简单,但要去理清根本性的问题并解决,其实是很具挑战性的,尤其是当你周围所有人都来告诉你,他们认为的、他们想要的解决方案时。
最好的解决方法源自于对问题的清楚认知。每个用户特征的目标可能不同,所以重要的是根据用户相关的特征来寻找目标。很有可能针对某一个问题所需要的功能,并不是主要用户特征的目标之一。
任务:手里边有了用户特征和与他们相关的目标之后,我们就可以设计任务来帮助这些人实现他们的目标。这是产品规范过程中的核心,也是创造力与创新尽可能被激励和提高的地方。
第四步:定义你的产品原则
现在你可以在你的需求和用户体验中构思一些具体的想法了。然而,你将面临数不清的决定与权衡,最好你能有一套标准,以便为你的产品作出最好的决定。
在大部分团队里,每一个产品团队成员的脑子里都有一些自己对于产品好的标准的想法,但是很少有两个人有同样的想法,这些差异最终会导致令人不愉快的意外。
尝试并制定一系列的产品原则来指引整个团队贯穿整个项目是十分有价值的。这个原则应该细致到你的领域和你的具体项目。
拿TiVO来举一个例子。当团队启动这个产品后,建立了以下产品原则并且跨团队共享:
它是娱乐化的
它是TV
它是录像机
一切都是光滑的妥帖的
没有方法或深的层次结构
尊重每个电视观众的隐私
这是一个强大的设备,就像一个电视
这些原则大大影响了产品定义,并且很多情况下加大了实施的困难,但毫无争议,它们是产品成功的根源。
相似的是,eBay的原则也是如此:1)容易使用;2)安全;3)有趣
第五步:原型和测试产品概念(这才是你真正开始构思产品概念的阶段。这一阶段你要尽可能的有创造力并且创新。)
首先,仔细考虑你可能需要的三种测试形式:产品团队犯的最大最常见的错误之一是对于他们的产品规范过于自信,他们不断推进并会考虑调整产品,如果有必要的话,在得到beta反馈后。但当然beta不是重大改变的时候,因此也就不奇怪很多第一代产品发布后会不达标。
可行性测试:可用性测试常常会揭露一些产品需求中忽略的东西,同时如果做得好的话,没必要和原始思路一样确定产品需求。在你想出一个成功的用户体验之前你应该设计多重交互方式。
产品概念测试:
最后,知道了你产品是可行的,可用的还不够,真正重要的是你的产品是否是用户想要买的东西。比如,他们到底有多喜欢,你正在做的这个东西的价值?这个测试通常与可用性测试结合在一起。对于一些小的产品点来说,将你的想法画在纸上就够了。但是对于大部分带有复杂的交互方式以及新技术的产品来说,为了评估这个产品是否满足了产品目标,各种形式的原型是十分有必要的。
第六步:确认并且质疑你的设想(一旦你认为你理解了你想要解决的问题,你就可以确认并且质疑你的设想。作出假设很容易,甚至都没有意识到它们,确保你在PRD中没有一叶障目。)
第七步:写下来(你需要把这些过程全部写下来。大部分的PRD是WORD文档,但是有一些是WIIKI站点,一些是PPT,一些写在白板上。)记住,一个对话是在两个人之间,而PRD则需与整个团队交流。
PRD由四部分组成:
产品目标:你的工作是描绘目标。团队需要知道他们瞄准的是什么,目标需要被描述得尽可能清楚,确定你的描述涵盖了(你想要解决的问题,而不是解决方法;产品是为了谁?公司,顾客,用户;细节很重要,但大的蓝图必须清楚;描述故事)
特征:
发布标准:性能;可伸缩性;可靠性;可用性;可支持性;本地化
日程安排:最困难的部分之一是描述产品所需要的时间范围。只列一个随意的日期是没用的,应该描述时间的背景和动机,以及描述一个目标窗口。
第八步:确定优先顺序(除了明确需求,给需求中的每一项确定优先顺序以及等级次序也是很重要的。大部分的产品经理,如果他们给所有的需求排序,就会简单的给每一个需求标为“must-have”、“high-want”或者“nice to have”。(或者一些相似的分类系统))
第九步:测试完整性(一个工程师能够完全了解这个产品的目标吗?QA团队能够得到足够的信息来设计测试方案以及写下他们的测试案例吗?一旦利益干系人已经全部看了这个PRD,确认了需要增加的细节或者阐明的部分,并且这些问题已经得到解决,你就可以从这个PRD中建立一个产品了。
第十步:管理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