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一个中秋下来,我都在不停地念叨这两句话,看着月亮,脑子里都是远方的家。也许是老了,也许是真的想家了 。
都说家是最真实的依靠,也是最温暖的港湾,远在他乡的游子每逢节假日就是最孤独的,看着一群人熙熙攘攘地归家,看着自己,只能是孤单只影。有人说,那你也回去呗,一家子团聚不是挺好的,没错,是挺好的。
以前不怎么出远门的我,一下子跑到北方读来大学,从南到北,几乎跨越了大半个中国,坐火车得24小时。刚开始来的时候,南北差异让我水土不服,不过依旧兴奋,毕竟一切都是那么新奇。吃的,玩的,住的,都是那么地不同。年少无知,玩心四起。话说,我还是个不怎么念家的孩子,从小独立惯了,注册自己去,放假回来自己回来,在我看来,父母太忙,很多事情自己一个人做也是可以的。所以,上了大学,假期都是去玩,逛逛这里,逛逛那里,就没有太念家。打电话回家也是偶尔。
时间慢慢推移,一下子过了好些年,如今的我,不知为何,变得越来越懒,不想在节假日里挤人堆,不想为了赶去下个景点而匆匆忙忙。相反的,更愿意多花点时间,画个画,看个书,再者约个朋友海边走走。偶尔的打电话回家变成每周必备,一有时间就给家里打电话,和父母亲唠唠磕,聊聊家常。时间久了,我才明白,电话里传过来的欢声笑语是父母对儿女的挂念。即便不能常常回去,听到儿女的声音,知道一切安好,老人也会很开心。
我的朋友说我这是提前进入老年的生活,没有一个青年人应有的青春活力。我那会儿没有说话,默默地听着。其实,这些我都知道,但是这又有什么不好,离家近了不惦念,离家远了也没有依恋,等到发现了已经没有时间再唠唠嗑,聊聊家常了。
平时看多了文章,看多了新闻,对这些所谓的常回家看看都已经麻木了。学生时代顾着玩,工作以后顾着工作,一年365天能有几天好好和父母说几句话,换位思考,以后老了自己会如何,父母这一辈子都不易,生儿育女到养大成人,这一路是那么漫长,所以有时间就多打打电话,可以的话常就回家看看,真的很必要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