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这本书最大的感受就是,内容和书名区别很大
书名或许是一种充满着向往,主动追求的感觉
但这其实是一本,充满着伤感,无奈,记录了作者死扛着自己的原生家庭,曾经的生活经历,就这么生活着的故事
或许这就是生活
这本书会让人沉浸其中,慢慢得感受作者的心情
是那种,阴沉沉的,没有希望,对生活没有热情,不想做什么
看到美好的事情,总是会觉得与自己无关,自己配不上美好的事物
那种黯然忧伤的感受
作者塔拉生活在一个在躁郁症爸爸权威控制下的大家庭中
家中有几个哥哥姐姐和妹妹,其中有对自己家暴的哥哥肖恩,也有会关心自己的哥哥泰勒
在生活中,爸爸和肖恩会不断在肉体和精神上对塔拉造成伤害
每次被伤害后,家人又会用家庭亲情的纽带来束缚作者
虽然很想逃离这种生活,但从小受到的影响让塔拉和周围的世界那么的格格不入
想要靠近家人,但又在这种生活中不断受到着伤害
如果逃离了这种生活,就会失去家人,同时又不被这个世界所接纳
这样的生活,就只能,过着吧
塔拉机缘巧合中,把热情投入了学习中,或许都不是热情,而是一种想做点什么,逃离原有生活的执念
随着学习与研究,塔拉逐渐认识到了对这个世界的另一种解释,渐渐得构筑了自己的世界,让她以为获得了能够对抗曾经家庭对自己伤害的力量
获得了部分勇气的塔拉试图回家与爸爸和肖恩沟通,让他们放弃不该坚持的控制欲,尝试与家人进行和解
但肖恩的家庭暴力,以及与爸爸对峙失败的经历把她打回了原型
爸爸和哥哥肖恩对他们自己权威的坚持超出了塔拉的想象
远远大于他们对自己家人身份的认同,宁愿失去塔拉这个女儿,也要坚持他们的权威
曾经以为妈妈和妹妹会作为自己的盟友,但她们在家庭的权威下,选择站在了爸爸和肖恩的一边
那种被自己非常信任,被自己认为是最亲近的所有人,当作异类进行防备,背叛
被迫在坚持自己的想法与失去所有亲人之间进行选则
异常得让人绝望
书中给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就是那段关于抑郁的描述
各方面给自己带来的压力,让自己心情低落,什么都不想做
但又会觉得是自己太懒,太累,太丧,不想把这种情绪传递给别人
也会认为别人不想跟这样的自己做朋友,自己这样的人不配有人来对自己好
渐渐得就不与周围的社会沟通,进入自我隔绝,不断得向下沉下去
身处这样的状态中,有时候自己都不会意识到自己的抑郁
周围如果没有一个关心自己,愿意付出大量努力,走进自己内心的人,是挺难走出来的
塔拉有幸有一个愿意关心自己的哥哥泰勒,愿意为了她,放弃其他家人,与塔拉一起跟家庭对抗的泰勒
让她得以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去求助于心理咨询,最终从中走了出来
之后的塔拉在生活中,慢慢得去适应这个新的世界
她有几次想要找回自己的家人
那些伤害了自己,同时也曾经是自己最亲密的人
但在认识了新的世界后,发现自己与曾经的家人再也不可能回去了
他们之间想法的隔阂,对这个世界理解的区别,已经大到无法弥合了
就在塔拉觉得自己失去了在这个世界上仅存的亲人,只能独自面对世界的时候
在她外婆的葬礼上,她遇到了安琪姨妈
从小被父母灌输为是异类,是恐怖分子观察名单的人
然而那是一个会关心塔拉,会想着塔拉,会为了塔拉回家,而取消固定的生活安排
会在塔拉回家的时候,去计算还有多少时间,期盼着见到她的姨妈
塔拉就这么,拥有了爱着她的家人,第一次拥有了一个爱着她的家庭
不在乎的人,再主动,再委屈自己,都是不在乎的,只会让自己去怀疑这个世界
在乎的人,不需要去委屈自己,求取对方的关心
关心是自然的,喜欢是掩饰不了的
不用担心这个世界上没人爱自己,不用担心自己不配拥有美好的事物
只是还没有遇到那些人
扛过了生活,认识了这个世界,为了可能遇到的美好
继续好好得生活下去
这就是生活吧
或许有时候也会担心错过了最好的年纪
年少时的无知无畏,没有顾虑,过了那段时间,很可能那种生活,那种感觉就回不来了
生活中会多了顾虑,多了考量,多了对人性的解读
不过只要热爱这个世界,去生活得充满热情,去相信别人,去相信世界上存在那些可贵的东西,去追求那些大家年轻时候的感觉
生活或许就可以很美好,不用在意他人的看法,做好自己就好
成熟和年轻或许并不矛盾
成年人的世界也可以很简单
挺晚了,睡了睡了,晚安了生活,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