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28《大衰退年代》第4章

第4章,作者论述了对于目前这些早在20-30年前结束“黄金时代”的发达经济体来说,货币政策已经变得收效甚微,因为:1)收入增速放缓,消费变得精打细算;2)国内高收益投资机会寥寥。私人部门借款人缺失,甚至政府成为唯一借款人。

相反,“黄金时代”被认为会对私人部门造成“挤出效应”的财政政策,在“被追赶阶段”反而可以发挥作用,让政府通过低成本借债,投资于可“自负盈亏”的公共项目,挽救螺旋式通缩的局面。

另外,本章作者提到的关于对政府债务情况的认识,我认为是提供了更全面的思考角度,而不仅仅像通常媒体或报告中仅用债务规模/GDP比重来看问题。

事实上,对政府债务水平的分析,更需要结合政府债券收益率高低(即成本高低)和所投资公共项目的质量(社会收益率、“自负盈亏”程度、未来对纳税人造成负担的风险等)来综合考虑。

【ps.我认为这部分的理解可能就相当于,发债成本极低的情况下,政府提高债务水平是有益的,最不济还可以做“新债置换旧债”,同时在这种情况下发债对应的公共项目投资收益率要求会明显降低,那么长期来看对纳税人的负担也在减少,win- win】。

当然,对于大部分发达经济体来说,对“大政府”本能持有抵触情绪,批准大规模财政支出基本上需要长期辩论,也因而常常错过最佳时机。但是,正如作者所说,像“黄金时代”成立独立的央行一样(货币政策实行者),在“被追赶时期”,既要考虑成立例如独立投委会这样的机构来高效实行财政政策,减少党派带来的立场影响。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