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立冬,接下来的时光或许凌冽,或许萧条,或许静谧,但我们却可以热气腾腾地生活着,不畏风雪、迎寒前行,或许只为了邂逅一场浪漫的雪,期待来年遇见一个蓬勃的春。
五点半准时醒来,不需要闹钟,生物钟已经习惯了这个时间醒来。喜欢这样的时光,喜欢这样的生活节奏:早睡,早起,阅读,运动,码字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情,不紧不慢,在细碎的光阴里品味生活。
不囿于物,不萦于心,从上个月十三号一直在小区里运动,之前总追求跑道的舒适,跑道周围的环境,这次疫情不能进出小区以来就没有再出去了,依然选择在小区的跑道里快走慢跑五公里。
对于运动,早已经看淡了配速,看淡了成绩,看淡了赛事,更看淡了跑圈里面的江湖,开始随心,开始无所追求,开始顺其自然……
运动回来,先喝一杯温开水。抓一把玉米儿淘了三遍,再红薯切成不规则的小块儿,红薯切成的小块儿,有点像我们女人的心思一样小。加入三碗清水,什么也不需要了。玉米粒儿和红薯就这样在一起温暖地交谈着,任它们娓娓道来彼此的心事……
三碗玉米粒儿红薯粥,静静地在餐桌上。爱人开始炒菜,绿油油的生菜,娇嫩的大白菜芯儿,金黄的煎鸡蛋,一家三口像往常一样,谁也没有说话,低下头,看见一种叫幸福的颜色:橘红,雪白,金黄,还有一直冒着热气的粥……
四方食事,不过一碗人间烟火。“布衣菜饭,可乐终身,不必作远游计也。” 以欣赏之姿浸润在生活的点滴之中,而不是被其裹挟着匆匆走过,生活自会回馈给我们细碎、闪亮的欢喜。
暖暖的午后,如《我们仨》里所描述的:“我们这个家,很朴素;我们三个人,很单纯。我们与世无求,与人无争,只求相聚在一起,相守在一起,各自做力所能及的事。”孩子上网课,爱人居家办公,我在看书,大家都在忙着各自的事情。
在我的潜意识里,一直把公众号定义为是很难做的一件事,下午在陆老师的指导下,动手做起来。原来并不难,难的是自己一直畏手畏脚没有动手,这个月计划把视频号也持续运营起来。
有趣的灵魂到哪里都能相遇,接下来的十一月里又报名了《窗边的小豆豆》的共读,一个人走的快,一群人走得更远,每一次共读学习都是成长和蜕变。
舒国治先生曾在《理想的下午》写过:“……过日子,过一天就要像长长足足地过一天,而不是过很多的分,很多的秒。那种每一件事只蜻蜓点水,这沾一下,那沾一下,急急顿顿,随时看表,到处赶场,每一段皆只是一起便休,是最不能享受事情的。”
无法左右季节的轮回,那就找到自己的能量来源,用心经营好普通平凡的每一天。立冬,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此时此刻用笔墨记录下生活的点点滴滴,且让我们长长足足,步履款款地过好这平凡且珍贵的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