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人际往来,关系一般的见于客厅,至交方能言欢于古人书房,想窥得主人文化修为与品位,只有步入书房才可见真章。因而书房堪称古代文人最重要的收藏陈设空间。
宋代是一个文人的时代,以文为业、以砚为田的宋代文人往往“别筑小室,独处读书”。
宋 刘松年《山馆读书图》中长松掩映之下的书房里,儒士倚案展卷,宁静悠闲,何等惬意。
宋代家具留存的实物较少,但是我们可以从宋画中看到,宋代文人书房常用家具有桌案、床榻、椅凳、柜架、屏风等。整体造型装饰方面,有别于唐代的富丽厚重,以实用功能为主、崇尚简明朴素。
南宋 刘松年《十八学士图》中绘有罗汉床、桌、椅、屏风
桌案
文人书斋最不可或缺的就是桌案。宋代桌案以框架结构为主,足、枨、牙头、牙条等部件组织得颇为合理,腿偏细,整体风格趋于简练。
桌与案在形制上有本质区别,四足直抵四角为桌,四足从双侧缩进一段距离为案,与其尺寸大小高矮无关。
南宋刘松年的《十八学士图•展书》中镶嵌了大理石板的黑漆花腿桌。
宋徽宗《听琴图》中的琴桌
南宋 刘松年《十八学士图》中的棋桌
床榻
床榻乃书斋重器,既可供躺卧小憩,也可充当坐具,还可摆放物件。
床指左右及后面装有围栏的罗汉床。榻大多四面无围,面板呈长方形,又称“四面床”。宋榻以木榻为主,另有竹榻、石榻等。竹榻主要用于夏天。在造型上大多比较低矮,形态上趋于简洁。
宋 佚名《槐荫消夏图》中的榻
《韩熙载夜宴图》中韩熙载坐在三面围子的罗汉床上看歌舞表演,因为床的等级高,床在待客的时候,地位比椅子高。
椅
宋代已从席地跪坐转变成了垂足而坐,椅子的种类发展得多种多样,靠背椅、扶手椅、玫瑰椅、圈椅、交椅是这一时期的典型代表。足承和椅披的出现,增加了椅的功能性和美观性。
宋佚名《十八学士图·观画》中那位背对观者、手拿团扇的学士所坐之椅,具有与椅足连为一体的足承。这种设计虽然增加了椅子的重量与体积,但是使得足承与椅子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又便于放置,是当时的一种创新构思。
书柜
书房置书柜用于摆放书画类物品。唐代出现专门的书柜,到宋代柜体变大。
从宋代刘松年的《五学士图》中可以看到,右上角的书柜呈方形,柜门对开,内部有分格。
屏风
宋代屏风使用十分普遍,以画屏最多,画屏中又以山水画最多,其次是花鸟画。宋代名家郭熙在宫中的大量作品是绘制在屏风上的山水画,计有开封府“府厅六幅雪屏”、谏院六幅“风雨水石屏”以及宫殿中的“紫宸殿壁屏”、春雨晴霁图屏”等。
宋佚名《梧阴清暇图》中的屏风,四边较宽,边框内镶里框,以横枨、矮老隔成数格,格内镶板,屏心绘山水。屏下镶裙板,镂雕曲边竖棂,下有墩子木。
北宋李公麟《高会习琴图》中的屏风,宽边框,素面,不作装饰,裙板镂出壸门洞,两侧有站牙抵夹,底座与屏框一木连做。
布局
书房家具的布置有一定格局,常常以床榻或桌案为视觉中心,屏风与榻一起配合使用。榻后面设置一扇屏风,榻前摆放桌案,桌案上放着笔墨纸砚等文房用具,椅凳墩通常是配套使用。榻上通常还会放置几案类的矮型家具。
《宋人人物册》画面整体反映了宋代文人书房场景,家具陈设给人以素雅、简约、井井有条的风格。
书斋家具虽一桌一椅,一案一屏,但其中蕴含的居住文化、审美情趣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现代书房设置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