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世说新语》‖第十篇——《世说新语》中的成语典故(中)

今天接着分享《世说新语》中的成语故事。

东床快婿

先介绍几个重要是人物:王羲之,出身于魏晋名门琅琊王氏,是王旷的第二个儿子,东晋时期书法家,有“书圣”之称,与其子王献之合称为“二王”。郗鉴,东晋重臣、书法家,东汉御史大夫郗虑玄孙。王导,东晋时期政治家、书法家,历仕晋元帝、明帝和成帝三朝,是东晋政权的奠基人之一,与王羲之父亲王旷是堂兄弟。

郗鉴有个女儿,尚未婚配,他与丞相王导情谊深厚,听说其家子弟甚多,个个都才貌俱佳,就命心腹管家,带上重礼到了王丞相家。王府子弟听说郗太尉派人觅婿,都仔细打扮一番出来相见。寻来觅去,一数少了一人。王府管家便领着郗府管家来到东跨院的书房里,就见靠东墙的床上有一个袒腹仰卧的青年人,对太尉觅婿一事,无动于衷。郗府管家回到府中,对郗太尉说:“王府的年轻公子二十余人,听说郗府觅婿,都争先恐后,唯有东床上有位公子,袒腹躺着若无其事。”郗鉴说:“我要选的就是这样的人,走,快领我去看。”郗鉴来到王府,见此人既豁达又文雅,才貌双全,当场下了聘礼,择为快婿。此人就是年仅16岁的王羲之。

山公启示/璞玉浑金

山涛,三国至西晋时期名士、政治家,“竹林七贤”之一。任选职十余年,每逢官位有缺,总选几位备用之人,看到诏旨倾向于某一人,然后才明言上奏。所以有时司马炎所想用的人,没有被选中。众人不解,认为是山涛凭自己的意愿用人。司马炎曾亲手写诏告诫山涛说:“用人的标准是有才,不得遗漏疏远有才的人,教化才能遍行于天下。”而山涛还是照样行事,一年以后,众人见山涛所选之人都是出类拔萃的可用之材,不同意见才得以平息。山涛所荐拔上奏的人物,列名成册,当时称为《山公启事》。他前后选举百官都选贤用能,只有用陆亮,是司马炎诏命所任用的,与山涛意见不一,山涛争辩而司马炎不听。陆亮不久也因为贪污受贿而被罢免。

同为“竹林七贤”之一的名士王戎曾盛赞山涛道:“山涛就像未经琢磨的玉和未经冶炼的金一样。人们往往都欣赏玉和金光彩夺目的外表,而对未经琢磨的玉和未经冶炼的金,却不知道它们内在的高贵质地。”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