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前学古琴时的考据笔记)
前些天在学《酒狂》,听了不少版本的录音,查了些资料,觉得很有意思,记录一下作为备忘。
一、曲子来源:
《酒狂》的传谱不多,根据《存见古琴曲谱辑览》所载,共有五种:
一、《神奇秘谱》(1425年),四段体;
二、《风宣玄品》(1539年),五段体;
三、《重修真传》(1585年),六段体,有歌辞,每段有小标题;
四、《杨伦太古遗音》(1609年),七段,有歌辞,有解题;
五、《理性元雅》(1618年),七段,有歌辞,每段有小标题,并有序言。
另见于《西麓堂琴统》(1549年),曲名《流觞》,八段,前五段与《酒狂》一致,故亦可视之为传谱之一。
因此,目前可说《酒狂》有六种传谱。
(参见姚丙炎先生《七弦琴曲<酒狂>打谱经过》)
二、打谱及演变:
1960年上海琴家姚丙炎先生以《神奇秘谱》为蓝本,参照《西麓堂琴统》中的《流觞》,打出了这首八六拍的琴曲。也是目前为止唯一的一首三拍子的古琴曲。
据李祥霆先生在《古琴实用教程》中所述,姚丙炎先生打的谱子传到北京之后,在吴景略先生和溥雪斋先生的演奏中,将每句第二小节的最后一个音,由三拍变为两拍,成为每句以八六和八五的组合,使乐句更流畅更符合古琴的演奏规律。目前所流传的版本大都在姚本的基础上演变而来。
三、作者和表达内容:
明代朱权编辑的《神奇秘谱》中记载:《酒狂》“是曲者,阮籍所作也。”因《神奇秘谱》是载有此曲的最早琴书,其它谱本也都基本延续这一说法,故关于此曲,一般认为是阮籍所做,表达借酒遁世避祸的苦闷与反抗情绪。
但也有人持不同的看法,如下面看法认为《酒狂》实为后人伪托,实为借取了讲述兰亭修禊的《流觞》一曲附会而成:
阮籍創作琴曲〈酒狂〉一事,初見於明代朱權編纂的《神奇秘譜》,之後有四本琴譜也收錄了〈酒狂〉,諸譜題解的主旨都放在阮籍藉酒佯狂避禍的無奈心境中。在近現代的音樂學界與琴界,也普遍接受這樣的說法,不但視〈酒狂〉乃阮籍之親作,更認為該曲為中國古代之珍品,有考古上之價值。然而,我找不到從阮籍到朱權之間近一千二百年的文獻曾記載有關〈酒狂〉的情事,即使是專門記錄琴曲的目錄如僧居月的《琴書類集》,或專為琴家立傳的史書如朱長文的《琴史》,也不見有〈酒狂〉之名與阮籍創作琴曲之事;如果,再透過史傳與阮籍的詩文來理解其心理情素,更可發現〈酒狂〉之曲情與阮籍之生命精神不甚相應。以此可證〈酒狂〉之晚出與偽託,與三國末年的阮籍並無關係。
另外,稍晚於《神奇秘譜》的《西麓堂琴統》中並沒有〈酒狂〉,而是收錄了其前半部的結構幾乎同於全曲〈酒狂〉的〈流觴〉。〈流觴〉的跋文說:「永和諸賢,修禊蘭亭,瀟爽放達之興,膾炙千載,後人遂有此曲。江左之風高,概可想見矣。」《西麓堂琴統》將曲情與東晉王羲之的蘭亭故事聯繫起來,並隻字不提阮籍與〈酒狂〉。根據我彈奏的體會,〈流觴〉的情調要近於蘭亭修禊的瀟爽放達而遠離阮籍佯狂的壓抑焦慮,故推測應先有〈流觴〉之琴曲,後遭人截取前半部並附會阮籍之事而成〈酒狂〉,被朱權收入《神奇秘譜》;可是《西麓堂琴統》不從俗說,堅持〈流觴〉的正確題旨,只收錄〈流觴〉而無〈酒狂〉。後人但見《西麓堂琴統》晚出於《神奇秘譜》,再有阮籍作〈酒狂〉的觀念橫胸,遂謂〈流觴〉乃自〈酒狂〉增益而成,實是不知〈酒狂〉係後人偽託所致。
(黄鸿文《「阮籍作〈酒狂〉」真伪之探析》,《台湾音乐研究》12 期 (2011/04/01),P95-108)
四、琴谱版本:
姚丙炎先生的打谱参考了几个版本,自己手边能找到的是《神奇秘谱》和《西麓堂琴统》中的《流觞》。
《神奇秘谱》中的《酒狂》减字谱:
《西麓堂琴统》中的《流觞》减字谱:
于是对比了一下这两个版本的琴谱,发现还是有很多有意思的地方:
神奇秘谱中用的主要指法是打摘,在流觞中对应的指法则变为勾剔,每句最后的指法神奇秘谱中用的是龊,流觞中则变成了撮。在龊或撮之前的一个指法神奇秘谱中是抹,流觞中则是挑,所以每句的最后三个音按照神奇秘谱中的指法是打抹龊,按照流觞中的指法则是勾挑撮。
关于“龊”(“齪”,减字谱中写作“足”),似乎是一个今已失传的指法,应该是打和挑同用的组合,姚丙炎先生在《七弦琴曲<酒狂>打谱经过》中提到对这个指法的处理时是有踌躇的:
对于这个指法有如下的解释:
唐·陈唐士:“足,龊。大搯食挑四,名打二,如一声。”
唐·赵耶利:“龊声,先后为龊,大指约羽,名打宫着商住,食挑徵是也,他弦准此”又云“巨约徵,名打宫,食挑角,前后为龊,一时为撮。”说明“龊”也可作前后两声来处理。目前我是用同声,究竟如何,待今后实践中求解决。
从现在的教学琴谱和一些演奏家的演奏来看,目前比较通用的指法应该是“打抹撮”或“勾挑撮”,也有抹挑混用的弹奏方式,不同的老师或琴派可能各不相同,如我现在的老师所教的指法便是上行的时候用“打抹撮”,下行的时候用“打挑撮”。
流觞和神奇秘谱中的酒狂在指法上另外一个比较大的不同是,第二段第一个乐句的旋律上行完毕之后,下一乐句左手大指用的是“下”来退到下一个音位,而不是神奇秘谱中的“爪起”。
姚丙炎先生打出的谱子如下:
《琴曲钩沉》里的记谱:
许健的记谱(节奏和部分音高有所不同):
可以看到,姚丙炎先生打出的谱子还是非常忠实于神奇秘谱的,只在几个音位上做了小小的改动,大多音符即使听起来会不太符合现在的听觉习惯也还是保留了原谱的音高,这也就是下面要说到的关于姚版的一些特点。
五、演奏版本:
这些天听了一些古琴名家的演奏,各有千秋但在版本方面还是有一定的规律可循,以容易找到的版本为准大致整理了一下,只涉及版本方面的异同(皆以许健记谱作为对照),演奏风格则不在此列。
姚丙炎版本:
目前能听到的姚丙炎先生的版本应该就是收录在《中国音乐大全古琴卷》(也就是俗称的老八张)里面的录音,(《琴曲钩沉》一书所附的录音资料中也有《酒狂》一曲,但似乎并不能完全证实是姚丙炎先生本人的版本?)完全是标准的三拍子,连最后的尾声句和仙人吐酒也都精准地卡在全曲的节奏内,第一次听到时觉得有些不习惯。
这一版有一个和其它多数版本所不同的地方是,在第四段第一个上行乐句完毕后的第二句,也就是“611332355”的这句,并不是严格和前面低徽位的这一句的旋律相对应。按照许健记谱的版本以及现行的大多减字谱版本,为使这两句的旋律相同,后面这句都是中指从一弦的六四上到五六,相隔几个音的名指跪指是从三弦的六四上到五九,但姚版应该是保留了神奇秘谱中的音位,中指从一弦七徽上到五六,跪指从三弦七徽上到五九,旋律也就相应变成了“511331355”。同时这句(包括对应的低徽位乐句)的倒数第二个音猜想应该是在三弦上直接滑到了五徽(九徽),来代替六弦的散音。之前看到有人说总觉得不能弹得和姚先生的版本完全一样,想来可能是以上的指法不同的原因吧。
另外无论是对比《琴曲钩沉》里的记谱还是许健的记谱,姚先生的这版录音都比谱子少了两句分别位于高低徽位的“66321111”,其中位于高徽位的那句很多名家的演奏版本中都没有,猜想也许是在流变过程中约定俗成地省略掉了,但低徽位的一句在录音中也省略了,由于缺少姚丙炎先生的其它弹奏资料,所以是否他平时的弹奏习惯一直如此也就不得而知。
姚公白、姚公敬版本:
两位先生作为姚门之子,基本继承了姚丙炎先生的风格,但上面说的那句应该并没有遵照神奇秘谱。就我听到的版本,姚公白先生的仙人吐酒部分节奏更为自由一些,在第二段下行乐句中采用了走手音来代替爪起,也就是上面说的《流觞》谱中的指法。
张子谦版本:
同样是6/8拍,只在最后的仙人吐酒部分变为散板,尾声句的三弦搯起之前有个进复的装饰音,仙人吐酒弹完后最后半句又用泛音重复了一遍。
戴晓莲、成公亮版本:
和张子谦版本基本相同,但张版最后少一句高徽位的“66321111”,戴、成的版本都有此句,戴晓莲的版本继承了张子谦最后的泛音,成公亮的版本则更接近于姚版神奇秘谱的音高。
刘少椿版本:
和姚丙炎录音版一样少两句分别位于高低徽位的“66321111”,仙人吐酒的后半句重复了一遍,但不是泛音而是按音弹奏。
林友仁版本:
少一句高徽位的“66321111”,但没有最后的重复。和刘少椿先生的相似之处是每句“66321111”最后的撮都出现的比较晚。
其实戴晓莲等人也有类似的处理,但刘少椿的风格体现的最为明显,几乎每句末尾的撮都会拖在后面成为很急促的一声,给人很拙朴的印象。
梅曰强版本:
节拍变为了6/8拍和5/8的混合,除比姚谱少一句高徽位的“66321111”外,此句之前的“611332355”只弹了一遍,其它与刘少椿版本相同,下行乐句中有走手音。另外每句“66321111”的节奏处理比较特别。
以上版本大多延续了姚丙炎先生打谱的6/8拍节奏,后来的很多北派琴家对其做了一些改动,除节奏从6/8拍变成了6/8和5/8混合的节奏外,对乐句也有一些增删的处理,一些主要的代表如下:
吴景略版本:
这里说的是林西莉《古琴》一书附的光盘中的版本,应该是有箫和二胡等乐器的合奏,听起来非常欢乐的一个版本。第一句只弹奏一遍而非大多琴家那样重复两遍。按姚谱最后一个“66321111”弹完之后又重新弹了一遍起始的上下行两个长句才进入尾声句,尾声句只弹一遍,没有末尾的仙人吐酒。
溥雪斋版本:
网上流传的溥雪斋版本不知真假,除了第一句重复两遍之外其余均与吴景略版相同。
陈熙珵版本:
比吴景略的版本多了仙人吐酒声,其它完全相同。
吴文光版本:
比吴景略、溥雪斋版本的不同之处少了最后的一个“66321111”,另外每个“66321111”的第二个音,在剔的时候都会连剔两弦,听起来力度非常大。
李祥霆版本:
他在教学视频里说第一句重复两遍的话会让人以为是弹错,所以基本上会把第一句只弹一遍,也没有最后的一个“66321111”。
以上五个版本的相同之处都是6/8拍和5/8拍混用,尾声句是自由节奏并且只弹一遍,除陈熙珵以外均没有仙人吐酒段。
另外徐君跃的版本节奏也相同,基本忠于姚谱,只在仙人吐酒的最后用刺伏结尾,有戛然而止的效果,但速度实在是太快了……
龚一先生的版本比较特殊:
他先后录制过几个版本的《酒狂》,乐句都和许健记谱是相同的,应该是严格遵照神奇秘谱的指法,第四段的第二句的旋律和姚丙炎演奏版一样是“511331355”。但由于曲子的节奏非常散漫自由,所以听起来和姚版的反差极为强烈,很有酒醉的意蕴,同样受到很多人推崇。
此外还有海外的梁铭越和唐世璋的版本,节奏和以上各版本都完全不同,更近似于丁承运打谱的《流觞》。唐版还加入了中英文版的琴歌,听起来很有意思。
把这些版本特点整理了一个表格,看起来比较直观,但自己毕竟没乐理基础,大都依靠感觉,难免会有错误。
除古琴之外,其它民族乐器甚或是流行音乐中也有很多关于酒狂的改编,一些印象比较深的如下:
民族乐器:
赵家珍、杜聪版:
其实主干还是古琴,不过加入了埙的元素,和古琴一唱一和,还有鼓的加入,很活泼。
王中山 古筝版:
将琴曲移植到古筝上,声音略清脆但也毫无违和感。
刘星 中阮版:
音色介于古琴和吉他之间,也别有风味,还听出一丝blues的味道。
吴琳 箜篌版:
做了符合乐器自身条件的的改编,但总觉得箜篌是太女性化的乐器,和原曲并不那么契合。
黄甦版:
大提琴与古筝的碰撞,我是觉得不怎么和谐的,听出一种莫名的烦躁,不过印象深刻这点也算做到了……
黄安源版:
二胡与大乐队,个人认为是个好作品,多了另一种雄浑的气质,但若论“酒狂”的话,似乎从阮籍的借酒装疯变成萧峰的慷慨悲歌了。
流行音乐:
唐朝乐队《酒狂》:
前奏是电吉他弹出酒狂的旋律,副歌第一句正好是初学时最难弹的那一句的旋律,所以这首歌给了我很大帮助,刚开始练的时候总是抓不到那一句的节奏,全靠这首歌来帮忙。但也有副作用就是直到现在每次弹这句的时候心中还会哼“忘了吧所有的忧伤”……
美好药店《酒狂》:
贝斯代替古琴,加入手风琴和钢片琴,还是很赞的,人声实验是他们一贯的风格,但还是觉得没有更好……
许巍《世外桃源》:
前奏的旋律是吉他弹的酒狂,想想这些摇滚歌手们纷纷回归了这样的生活方式,也还满感慨的。
甜蜜的孩子《酒·狂》:
用了很多民乐器,琵琶古筝应该还有中阮?
梁奕源《醉生梦死练习曲》:
已经完全是实验作品了,得整张专辑加上文案联系起来才算可以理解。
所以这种以古典作品作为命题作文的形式其实还是玩概念比较多,目前的结果不是歌词比较弱就是干脆就没歌词了……
六、几句小结
以上资料基本都来自网络和个人理解,如有同好看到还请多指正。
开始只是考据和整理癖上来了,结果没想到给自己挖了好大一个坑。后来觉得研究一下还挺好玩的,比如摩拳擦掌地觉得自己也可以去打谱了……好吧其实是因为这曲子本来就短而且都已经会弹之后才去看谱子……但还是觉得挺有意思。
(201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