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桑百年 第四章

  第四章

  “好了,大家可以回家了,别忘了,你们家的人回来后要向皇军报告。"高疯子大声说道。

  “等一等。”得书把烟袋锅子往鞋底上磕了磕,不慌不忙地说,“还有个小事我没弄明白。院子里有十五匹牲口,高团长说那个好象抗联的生人牵的是两匹马,这才有十七匹。驮队一共十八个马驮子,还缺一匹马,那匹马是谁家的,哪去了?”

  “一定是跑丢了。”高疯子说。

  得书又挖了一袋烟点上火,紧着吧嗒了几口。

  “不对!那几个驮夫名字你都记得清清楚楚,一共有几匹马你也应该记得很清楚,少了一匹马,去哪了你会不知道?恐怕这匹马就是你自己家的吧?”

  高疯子急了。“王得书你血口喷人!”

  得书没理他,自顾自的继续说“这个镇子上谁敢私藏那匹马?谁又能藏得了?只有你高大团长家,手在胳膊头,谁也不会去搜,这叫灯下黑。”

  得书转头对龟尾说:“龟尾少佐,如果你真想把事情弄明白,就马上派人去高团长家。我听说驮队里有一匹大枣红马,应该是高团长家的。现在应该回到高团长家里了。如果我猜的不错的话,押运驮队的副官张伯英应该也在那里等候高大团长的消息呢!”

  “来人!快快的高团长家里的搜查的干活!”

  几个日本兵立刻一溜小跑地出去了。

  场子里一阵喧闹。

  “贼喊捉贼呀!”

  “弄不好这事真与他有关。”

  “看搜出人和马来他怎么交待?”

  “看来这回高疯子要吃点儿苦头。”

  高疯子这会儿全身不自在。他用怨毒的目光狠狠盯着得书,恨不得把得书吃了。

  下午得书上街打听消息就听到了关于驮队的事情。听说驮队里有一匹大枣红马,伪军带队的又是高疯子的副官张伯英。便猜测到高疯子是假公济私,夹带私货趁机去奉天卖。这个贪婪又自私的家伙,见事情不妙,便想往别人身上推托责任。

  高疯子真名叫高峰,小时候有个抽羊角疯的病,作事心狠手辣,所以大伙给起了这么一个外号。传说他家祖上是作买卖的,捣腾点儿针头线脑、手镯、烟锅之类的小东小西,也就是饿不着而已谈不上有钱有势。后来给清军作奸细,立下了功劳。传说他家还有个女人曾经给咸丰皇帝作过奶妈。咸丰皇帝给了他家先祖开采煤矿的“龙票”,也就是开采许可证,他家靠了这才发起来了。除了开煤矿还有当铺、酒坊、赌馆等等,北溪,田师付镇,小市,奉天都有他家的买卖商号。

  到高疯子他爷爷这辈儿,家业更大了,于是在茧场盖起了大宅子。

  周围是两米多高的虎头青砖砌的高墙,四角是四个炮楼子,院里有十几名家丁,拿快枪轮流守夜。房里使唤丫头有八个,还有四个老妈子和八个下人。家里经常有十几个食客,光是大烟枪就有十几杆。高疯子曾经吹牛说,就是太子河的水流干了他家的钱也花不完。

  高疯子有一个正房太太还有三个姨太太。前三个都是有钱的大户人家的女儿,只有三姨太不同。她是学生出身,原是北溪人,父母得了“窝子病”也就是伤寒之类的怪病双双亡故,她就寄身于舅舅家。在一次赶集时被高疯子看见了。生磨硬泡,死缠烂打,又花重金娶到家。其实人家姑娘看不上他:又高又瘦象只大虾米,一张嘴满口黄牙,大烟味令人作呕。只是高家钱多势大,姑娘的舅舅得罪不起,只好忍痛把甥女嫁给了高疯子。过门后那姑娘终日不言不笑。为博美人一笑,高疯子想尽了一切办法讨她欢‘心。

  过门不久,三姨太要自己作生意。

  高疯子心想,这不笑话吗?我家女人自己作生意赚小钱?这不是丢人现眼吗?又一想,只要她开心,爱干啥干啥吧!.

  三姨太作生意是因为缺钱花吗?不是!她是为了自己逃出高家远走高飞作的准备。

  三姨太原来是有自己的意中人的,这个人是谁?就是高疯子的副官张伯英。

  张伯英和三姨太刘丽茹是同学,又是邻居,从小一起长大,读书是同班又是同桌。刘家爹妈怕女儿上学受外人欺负,便让她和张伯英一起上下学。暗中他们也看好了这个小伙子。而刘丽茹心中已经认定,张伯英就是自己将来的丈夫。虽然两个人没有向对方表白,但心中已是铁定的把对方当作自己未来的那一半。

  刘丽菇流落到茧场镇,被逼嫁给高疯子,这让张伯英痛不欲生。他想到了种种办法,想来想去行不通,无奈也来到了茧场镇并加入了保安团。只是为了有机会能再见到自已的心上人,有朝一日能团聚。

  张伯英人长得俊秀,心眼儿活泛,手脚勒快,有文化会写写算算,又是有意接近高疯子,慢慢地得到了高疯子信任,便提拔他当了自己的贴身副官。张伯英有了进出高宅的机会。.

  两个有情人见面后自然是悲喜交集,情意更浓。二人暗地商定想办法弄一笔钱两人便远走高飞。这次去奉天张伯英觉得这是个机会,便牵了高家的马,借机弄了一批药材和皮货以三姨太的名义去卖。谁知出了这么大的事,钱没挣着还引火烧身。

  高疯子知道底细不?当然知道,他又不聋不瞎也不傻。三姨太对张伯英的态度、神情,是想掩饰又掩饰不住的。高疯子多么希望三姨太能用那种目光、那种神情看看自己,哪怕是一眼也好。但他知道那是奢望,只有张伯英在场,三姨太才能有点儿笑模样。高疯子为讨她欢心,有时候有意无意的把张伯英叫来唠嗑,偶尔还吃顿饭。因为他发现二人的关系虽非同一般,却也谨言慎行,规规矩矩,绝不是那种苟且关系!

  这次三姨太作买卖的事高疯子当然知道,没他同意这事肯定办不成啊!得书这么一揭底,高疯子知道捂不住了。他低头想着对策,怎么过这一关呢?

  不到一顿饭功夫,人和马都帶来了。张伯英畏畏缩缩走到高疯子面前。

  “高团长…我……。”他吞吞吐吐欲言又止,不知该怎么说。

  “妈拉个*的,你背着我都干了些什么事”。话音未落扬手就是一马鞭,张伯英清秀白晰的额头上立时暴起一道血痕。

  高疯子抬手又要打,得书上前用烟袋架住高疯子的手。

  他看看张伯英,以前没怎么在意这个人,今儿一看有点儿替他惋惜。挺好的一个孩子,怎么会甘心作高疯子的随从?“贤臣择主而仕,良禽择木而棲。”跟着这种人不值,这不是明珠暗投吗?

  “与凤同行是俊鸟,与虎同行不得善休。”跟着高疯子早晚吃大亏,得书正想着。

  只见高疯子转头又向着龟尾,点头哈腰满脸堆笑:“太君,都是下人捣鬼背着我干的,我确实不知道,我有失察之责。请太君责罚!"转过来面对张伯英,“他妈的快说,到底是怎么回事?”

  张伯英看了高疯子一眼,回头又看了看龟尾。

  “你的,快快地。”

  张伯英深吸了口气,把这次运送军需的经过详细地说了一遍。

  马队一共三十七人。二十个保安团的团丁,十个日本兵,加上一个杉木小队长是十一个人,六个驮夫。

  去的路上很顺利。第一天过八盘岭、三架岭,在北溪住了一宿。第二天傍晚赶到奉天时天色己晚,又住了一宿。第三天处理货物。到商行把货物卖了后便去了日军驻奉天的大本营后勤处,装好了物资又带上一个日本人。驮夫和团丁们不知道这个日本兵的身份,日本士兵们也不知道,只有杉木小队长知道这个日本兵是个报务官。一直忙活到天黑,在奉天日本人开的旅馆里又住了一宿,第二天一早上路。去时路上两天时间,在奉天处理货物办事一天,这就是三天时间。

  回来的路上-开始也挺顺利。第一天在北溪县住的,第二天一大早就出发,为了安全连中午饭也没吃,只吃了点儿炒面,喝的是山沟里的山泉水。过三架岭和八盘岭时牲口有些吃力,可能是那些物资太重吧?在八盘岭上给骡马饮饮水,歇了一会。

  一路上十分小心,队伍前面张伯英领着十个团丁开路。距离后面有几百米,是日本兵押运的驮队,再后几百米又是九个团丁担任后卫。三个队伍之间都看得见。

  事发地距茧场不到两小时路程。虽然天快黑了,但大伙总算松了口气,谢天谢地可算快到家了!哪知偏偏快到家的时候出事了!

  快到洼子岭的时候,看到一大群羊,放羊的吆喝着羊群顺着大路往前走,谁也没在意。傍晚时分羊群归家,再正常不过了。

  哪知张伯英这伙人穿过羊群刚要转过前面的山口,两旁的草丛里突然窜出十几个人,用枪逼住他们,动也动不得。随即被下了枪抱着头蹲下了。等他们回过神转身看后面的驮队时,那些日本兵连同杉木小队长和奉天来的那个人已经全都倒在地上了。

  紧接着又来了一大群人扛的扛.抬的抬.抱的抱,只一会工夫就把物资弄走了。只剩下团丁、驮夫和骡马。张伯英查看了一下,十二个日本人全都死了。

  整个战斗过程没放一枪,动作神速,战斗过程衔接精准得象演戏一样匪夷所思。

  事后张伯英问了后面担任后卫的团丁,遭遇和他们相同,根本没有反抗的时间和机会,只能是乖乖交枪.束手就擒。问他们看没看见前面队伍发生的惰况,一来离得有几百米远,二来事发突然,差点儿吓得尿裤子,也顾不上看前面的惰况。

  驮夫倒是身在队伍中间,可是谁也没经历过这种情况,一个个都吓蒙圈了。结结巴巴,囫囵半片的,也说不全。但毕竟离得近,你一言我一语的还算把情况基本弄了个大概。

  驮夫中刘二小最年轻,他也没看清详细过程,也只把事情的经过说了几个不连贯的场景片段。

  驮队路过羊群时,都没怎么在意。忽然一声口哨,杉木小队长刚一回头,驮队前面的那个生面孔的驮夫突然爆发。

  他先是一指插向前面的杉木小队长的咽喉,杉木连“哼”都没来得及“哼”就软绵绵地倒下了。紧接着回身一肘撞向身后的一个曰本士兵的软肋,又挥手一掌砍向左面的日本兵的后颈。电光火石之间,后面两个日本兵和杉木几乎同时倒下了。

  太快了!这三个日本士兵倒下时,刘二小都没反应过来是怎么回事。吓得他连忙双手抱头蹲下了。然后只听到“嘁里咔嚓”.“呜里哇啦”.“稀里哗拉”,等他定定神再睁眼细看时,日本兵已经全部倒下,那群羊全站了起来。原来在羊群里有不少是披着羊皮的人。这会儿正扔掉身上的羊皮伪装,忙着搬驮子上的物质呢!

  再后来,大伙商量着把牲口赶到镇边大路上,让牲口自己回家。驮夫各自散去躲起来听消息。张伯英骑马回到了镇里,立刻向高疯子报告情况。

  得书听到这里,连忙问张伯英,“得民呢?得民哪去了?”

  张伯英看了看得书,低下了头。

  “得民……得民…被那些人给…给…。”

  “给怎么了?”

  张伯英的头更低了。“……杀…杀了!”

  “啊!”得书一屁股坐到地上。

  后边的事情他什么也听不到看不见了。只听见有人说话,看他们张嘴,却听不清他们说得什么。看见高疯子和张伯英比比划划,却意识不到他们在作什么。他迷迷糊糊的深一脚浅一脚的走回家,鞋也没脱便头冲里躺下了。好一会儿才想起该给牲口添草料了,他又起身给牲口添了点儿草料,点上豆油灯装了一袋烟抽了几口,心里渐渐安定了。

  得民才二十八岁不到三十,就这么没了?他不敢相信。父母生了他们兄弟姊妹六人,他是老大,身下两个妹妹已经出嫁。得欣老四,得民老五,最小的是得方。

  得民从小就聪明伶俐,不管学什么一学就会,就是读书不专心。

  上树掏鸟窝,下河摸鱼捉蝲蛄,没有他不爱好的。编筐窝篓,摆弄牲口,十几岁跟人上山打猎挖药材,是个“万事通。”口才也好,愛看闲书。什么《三侠剑》《七侠五义》《说岳》《响马传》《水浒》等等。记性眼儿也好,没事儿就给同伴儿们讲,一套儿一套儿的。同龄的伙伴儿们也爱围着他转。

  想起得民小时候淘气的事情,得书笑了。

  念书的时候,他经常淘气。不是把蚂蚱放在同学书包里,就是弄只青蛙放在教室里到处乱跳。有一次他竟把一个女同学的辮子绑在椅子上,下课时一起身把人女同学弄跌倒了。因为淘气他没少挨屁股板子。最有意思的是,那个女同学最后竟成了他的媳妇。

  因为他得罪了人家,给人赔礼道歉又张不开嘴,便想方设法讨好人家。春天弄把“映山红”放人家门口,秋天弄点儿“山里红”、榛子、核桃、还有山梨什么的,到底把人家哄得眉开眼笑的才拉倒。

  到后来人家姑娘大了,该找婆家了。媒婆介绍了几个小伙儿,那姑娘都看不中。爹妈着急了,问她这个也不行,那个也不行,你到底看中哪个了?姑娘才偷着告诉他妈,他看中后泉眼王家那个淘气的嘎小子得民了!怪不?

  姑娘还是很有眼光的。得民对媳妇百依百顺,好着哪!每天晚上睡觉前不管白天干活怎么累,都得给媳妇讲段故事。后来媳妇回娘家,她娘问女儿,那王家得民哪样好?你竟然看中他了。姑娘笑着说,我就看中他那股“嘎”劲儿,他还会讲故事。

  分家时候得民宁可不要别的也要那匹大青骡子,他忒喜欢。然后就又弄了两匹马,去跑运输了。忙得很,见面说不了几句话便匆匆地走了没想到年轻轻的就这么死了!?得书说啥也不敢相信。他又仔细的回忆刚才张伯英说的话。

  不对!张伯英不是说他带人在驮队前面探路吗?驮队出事地方离他有几百米远他看不清,既然看不清他怎么确定得民被人杀了?

  我怎么当时就蒙了呢?怎么没细问问呢?

  对了!还有几个驮夫没回来,明儿个找那几个人仔细打听一下。那几个人在队伍中间,一定看得更清楚,情况会全明白的,现在想也白想。怀着这样的念头他才眯糊了一会儿。

  龟尾这一夜也没怎么睡。把驮夫的家属们放走后,他把高疯子和张伯英留下了。他又让高疯子和张伯英把他们说过的事情经过又详细的说了一遍。有几个问题他还没有弄明白。

  去奉天运军需的事是谁透露出去的?很显然,截取军需物资的人事先便得到了消息,才准备好了牲口和人,在集市上招摇让高疯子遇上,好加入驮队。然后再派人暗中一路跟踪报信。

  跟踪的人应该是两个人,一个跟踪一个来回报信。羊群不用说是早已准备好的,放羊的羊馆也是假扮的。这些人是什么人?土匪?不对!附近的“帽儿山”是抗联的大本营,土匪绝对不会离开老巢到抗联地盘上活动,而且那么些物资运回老巢也是个问题。截走物资又放走骡马和人,肯定是抗联干的。

  最近他得到消息,杨靖宇经常在那一带活动,共产党的南满省委也在这一带。

  是高疯子给抗联送的消息?不会的!共产党和抗联不会要他这种怂人。是张伯英?不象!那是个奶油小生,是姨太太们的开心果。龟尾阅人无数,张伯英的眼晴告诉了他,这是一个怯懦的胆小鬼。那会是谁呢?知道这个情报的人不多。他挨着个的一个个的过滤着人名,一时没有头绪。也许是谁无意中洩露的?那可就不好查了!

  王得民哪去了?

  张伯英说亲眼看见他被抗联杀死在路旁了。为什么自己在现场没看见他的尸体,方圆几百米都搜过了,没发现可疑的迹象。抗联杀他干什么?押运的团丁和其他驮夫连毛都没伤着,为什么单单把他杀了?难道是因为他有反抗的行为?尸体呢?尸体被抗联弄走了或是弄到别的地方埋了?把尸体弄走干什么,要埋也是就地掩埋。难道是他又活了?那应该回家呀!他参加抗联了?抗联要杀了他,他不可能跟着抗联去呀!他百思不得其解。只有等那些驮夫和团丁回来再仔细问问到底是什么情况。

  眼下他有两个迫切需要完成的任务:一是修建飞机场,另一个是征购粮食,马上就到了收庄稼的时候。

  他正在绞尽脑汁为这两件事发愁的时候,军需物资又被劫了。那批物资里有电台,两门迫击炮,四挺轻机枪,五十支步枪,十支手枪,还有上万发子弹和医疗器械药品等。这件事如果报告上去,他会受到严厉的处分。但又不得不报告,他不敢隐瞒也隐瞒不了。天亮后第一件事情便是召集镇里各屯长,乡下各排的排长来镇里开会,商量修飞机场出劳工和摊派征购粮数字的事。

  事不宜迟,马上通知各屯各排。他看看外面,鸡叫了两遍,天已经蒙蒙亮了。他让手下打盆冷水擦了把脸,又让手下马上下通知:早上八点到镇公所开会。

  天刚亮,就有人敲门。得书打开门,是给日本人运物资的几个驮夫张福贵等四个人。

  得书急忙把他们让进屋里,没等几人开口,得书便急忙问道,“得民到底怎么了?”

  四个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其中张福贵年龄稍大一点儿,还是他开的口。

  “得书大哥,当时的情况太吓人了。咱庄稼人啥时见过这事儿?当时我们几个吓蒙了,也都是和二小一样看到个事情的开头,往下就不敢再看了。”

  “我只看见得民和一个日本兵一起倒下了,好象还叫了一声。我偷眼一看,那个后来的马夫手里拿了把日本人三八枪上的军刺,上面还有血。你说得民哥不是他杀的是谁杀的?”

  李发财补充道:“我们离开时得民哥还躺在那,身上全是血,大伙都看到了,那些保安团的人也看到了。那张伯英在一旁还仔细地看了几眼呢!”

  “啊!原来是这样!”得书又追问李发财,“你亲眼看见那个人用刀去杀得民了吗?”

  “那倒没有。”

  “张伯英在前面不是离你们很远吗?他怎么看见得民被杀的?”

  “日本人把他们的枪缴了,把我们赶到一块儿,他才看见的。”

  得书对事情的经过大概情况明白了!他准备到事发地去看看能不能发现更多线索。

  “得书大哥帮我们拿个主意,我们下一步该怎么办?”

  “我们去不去日本人那儿说明一下?”

  “日本人会不会杀了我们?”

  “我想应该不会,要杀也该先杀张伯英他们。咱们只是个牵牲口.喂牲口的,他们才是负责保护物资的。”得书又想了想,“不过,为防万一你们还是先等等看,让保安团押运的人先去,他们如果没什么事你们再去,先别回家找地儿眯着,盯住保安团的人。”

  “那好,我们就先躲起来听消息。”

  “二小,你年青,一会儿跟我去事发地,我想再去看看。”

  “行!得书叔,咱俩这就走。”

  “慢!你怎么进镇子里的?”

  “趁天黑从后山爬进来的!”

  “还没吃早饭吧?这么办。这会儿镇子守卫该換班吃饭了,趁天还没大亮你混出去,我给你买几个烧饼在镇东山头后等你。”

  “得书哥,就这么定了,不见不散!”一边说着,一边出门。很小心地推开大门,四下里望了望,见四下无人便一闪身出了门。其他三个人也接着走了。

  得书决定,这事先不告诉爹和妈,家里的人也不告诉。自己先去看看情况再说。

  他从牲口棚里牵出大青骡子,锁上大门,到早市上买了几个烧饼,骑上大青骡子来到镇东关卡。

  守卫的团丁认得得书,远远打着招呼,“得书叔,这么大早起的去哪儿呀?”

  “有点儿急事儿,用不用我去开个通行证呀?”

  “不用了!你赶快去忙事儿吧!”一边说着一边开了卡子门。

  得书出了卡子,和刘二小会合之后,兩人骑着大青骡子一溜烟向事发地洼子岭奔去。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傍晚,刚吃过晚饭,得书媳妇正在收拾碗筷,得民媳妇慌慌张张的跑来了。她一进门径直奔得书房里,得书正在抽烟,铜烟袋锅子...
    山埜阅读 382评论 0 4
  • 第一章 “大树叫鬼子绑在大柳树下了!”消息象-阵风,一会儿工夫便传遍了整个茧场镇,沸沸扬扬的。老百姓弄不明白,他不...
    山埜阅读 945评论 0 5
  • 长篇小说《百年炉火》第四章 2015-02-18 11:2160 四 穆青云从长安回来己三天没有出门了。老婆香娃切...
    294af09a07b2阅读 575评论 0 0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幕:中国 蔡锷与小凤仙 不是爱风尘,似被前缘误。花开花落自有时,总赖东君主。去...
    梦初成阅读 135评论 2 5
  • “慢着!”“先在外边等一会儿”。高疯子又拦住龟尾。 他转过身对龟尾说,“太君,这个人不能杀,他对咱们有用。”“什么...
    山埜阅读 362评论 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