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结束后,美国作家鲁思▪本尼迪克特受政府邀请——完成研究日本的工作。尽管不能进行实地考察,但是经过作者阅读大量资料加之多方面的咨询,最终写出了《菊与刀》这本书。
我对这本书的一些重点词、句做了一些摘录,可供参考。
日本人的战争观念:
我的身体越累,意志、精神则反而因此昂扬!
死亡本身就是精神的胜利!
日本人等级观念很深,宗族关系在日本家庭中占有重要地位。
“恩”、“孝”、"忠"、“义理”、“名誉”、“诚”、"自重"看似和我们中华民族美德如出一辙,实际上反应的是日本人非常在意别人的看法这一特点:
一旦自己名誉受到别人的侵犯,便会暗自升起复仇的念头。
尊重自杀,认为它可以是一种光荣的,有意义的行为。
睡眠是日本人爱好的另一种乐趣,也是日本人的熟练技巧之一。类似的,他们毫不吝啬的牺牲睡眠。
虽然日本人不认为享乐是见坏事,但他们却经常放弃之,这需要坚强的意志,而这种意志正是日本人最称颂的美德。
日本人也非常注重自我修养。他们提高自我修养的方式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培养能力,另一种是“圆熟”。所谓的“圆熟”更像是一种牺牲,彻底放下对物欲的追求,使之成为一具“行尸走肉”.
我就当已死而活着!
日本人对“义理”的看中甚至超过了生命。他们认为“牺牲”正是体现“义理”的一种最好方式,一个不断在“牺牲”的人被认作是好修养的代表。
日本人对待孩子的态度跟我国大同小异,通过“嘲弄”、“训诫”、“惩罚”的方式来迫使孩子不淘气。我个人认为正是因为这种教育孩子的方式,让我们很多成年人心智不健全,拥有“全能自恋”的特点。比如:有很多人会认为自己就是这个世界的主宰,如果谁不顺我的意,凭我的意念就可以毁灭世界!
日本人对女孩的态度,强调自重自重再自重。坐姿一定要端庄,不能随便乱动;睡觉只能正卧等等。
这本书研究的是二战时期的日本,但是人性中的一些特点是根深蒂固很难改变的。今天来看,日本“军国主义”精神似乎得到了压抑,但是从日本人对“名誉”的重视程度来说。日本人是一个不会认罪的民族(排除及个别例外):篡改教科书、参拜靖国神社等等都可以看的出来。所以日本式的“认罪”是把“认罪”当做“侮辱”,再谋求“复仇”过程!
以上观点,供您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