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完稻子天气愈加凉了,清晨起来放眼望去白白的一片,是的大雾了,有时候甚至有点霜。路边的草好多小水珠,菜园的菜叶耷拉个头,门口的丝瓜半死不活的叶子都已干枯了但还冒着小黄花,小河里的石头有时候一层薄薄的冰踩上去滑滑的,水上漂着一层水杉落下的叶子。到了秋季一切都相当的清冷了。早上得稍稍披件外套,烧火的时候感受着那暖意。在家我都是起的很早的,站在门口等待着第一缕阳光。那时候我家旁边没有建房子还是一个大菜园,屋后面也是一个大园子。走到园子旁边抬头就正好可以看着太阳从远处的山后面爬上来。我家房子旁边是座山,太阳都被挡了,我妈经常说着破屋子常年阴冷,晒不到太阳。的确太阳很晚才会晒到我家里来,而且都只有门口的边边上晒得到。每次晒衣服我都拎着去隔壁家挂着。但我依然热爱这个季节。我爱清晨那丝丝的凉意,起床穿了衣服坐在门口的石头上等着我妈叫我。晚饭后山顶来的第一缕阳光更是让人心里欢喜……而这个季节的美食更让人兴奋。
吃完猕猴桃山谷里的糯米子(忘记学名)又可以吃了,霜后满树的糯米子愈加的通红了,抓一把放嘴里果汁酸甜的。在大马路上的第一个弯那有个个山谷那里长满了,有小小的鲜红的,也有比较大颗的颜色稍稍深一些。午后我们一伙人邀着一块慢悠悠的转到那里,沿着小路下去,先吃个够然后挑好吃的再折回去,糯米子又个好处今年折断了树枝明年依然茂盛的很。鲜红的颜色点缀在这凋零的秋季,也是足以振奋人心的。那时候我们不懂什么,只是觉得在这样的季节有些动人的色彩就够好了。多年后我再次回到那个地方,一个人走到马路上看着这一切,无比的感动。这个养育我的地方,我知道我终有一天不得不离开。
收完稻子,晒好装好,再把田里的稻杆背回来。找个大晴天晒干,被子洗了席子洗了床也擦干净,铺上晒好的稻杆,这可比什么席梦思舒服多了。每年我很期待奶奶换床上的稻杆,全是阳光和自然的味道。秋季完了就更加的冷了,我们那里的冬天基本都是雨天。早上起来放眼望去模糊一片,整个山村都被雾气包围,空气也是湿哒哒的,让人只想窝在床上。进入冬季一切都是那么的萧条,小河边的水杉树在雾中看不到顶,成了参天大树,河面的水杉叶子更多的,每次去河里洗衣服让我很是烦躁,总有那么几片叶子沾衣服上了。河边的菜园也格外的萧条,一切都耷拉个头,放眼望去只有零星的绿色点缀着,让人稍稍兴奋一下。菜园里也就种些白菜萝卜大蒜之类的。我家的菜园不当阳,在山脚下所以每年家里也就种些很普通的东西,从来没有种什么新菜种。像什么包菜、甘蓝、藠头、奶白菜这些那是从来都是出现在别人家菜园的。还好那时姨妈家离我们很近,每年都可以去拎些回来尝鲜。妈妈把这一懒惰的行为都归结于了土地不肥沃,阳光不充足。
冬天山上会有冬笋,大人们不管天晴还是雨天都要上山挖笋挣钱的,早上吃完饭太阳还没来,霜还没化,路边的小草还是硬邦邦的,这时候还是很清冷的。背上锄头腰上挂把柴刀,再腰间别个蛇皮袋,出门挖笋了。每年冬天至来年初春这段时间我们都靠山上的冬笋维持收入。每年的每年感觉笋挖不完一样。傍晚太阳快落山的时候也就回来了,有时满满的一大袋有时却也只有几个下饭的小笋。挖回来的笋得存放在阴凉的地方不然几天就干了。大的留着卖小的就自己炒肉和大蒜了。我家的笋都放在了后面的房间。几天下来就会堆成一座小山了。等收购的人来了就卖掉。每年春冬两季,山对于我的父老乡亲来说是财富的来源更是他们这辈子最熟悉的家园。这也是我们世世代代敬畏感激的地方。长大后一进村口出现在我眼前的就是那巍巍大山,就知道我回来了。
进入12月以后基本就是阴雨天了,偶尔放晴,太阳都不是很温暖。早上九点多出来下午四点就没了。那时候人还很多我们到处串门聊天打牌也就不显得那么的清冷了。到了12月我是很兴奋的,因为马上要过年了。厨房灶台上挂的腊肉已熏好了。那时候还不是那么的富裕,偶尔的夜晚还会出现偷腊肉的现象。进入12月,晚上睡觉前还得把厨房的腊肉拎到睡觉的房间,第二天起床又挂回去。偶尔偷懒不拎早上起来第一件事就是数下腊肉有没有少。12月中下旬我们就要开始准备过年的小吃,这时候雪也该下下来了,记忆中做小吃的日子都是下大雪的。早上醒来透过窗子看到厨房的瓦上面厚厚的一层雪,我再也没有心情睡觉了,爬起来站在门口,邻居家的小伙伴都开始扫雪了,那时的雪下的特别的大,棉鞋踩下去就消失在雪地里了。大雪天我们就要开始做小吃了,吃完饭拎着泡了几天的米去别人家。那时候W家里有一个石孔,应该是祖上留下来的,很大个就放在屋檐下,大家轮流着用。米倒进去在用一个大棒子一下一下的打成粉,真是千捶万载。这绝对是个体力活,几分钟汗就出来了。第一轮打完后,用碗一碗碗的挖出来倒入小筛子里,手轻轻的摇,最细的那层米粉出来了,粗的再倒回去重新加工,就这样一遍遍的筛选,最细最嫩的米粉才能做出美味的食物。米粉弄好后倒入烧红的锅里炒熟,再放入干净的盆里加入红糖搅拌均匀,再用手来回揉捏。最后揉成一个大面团。找个大竹筛、几个干净的酒瓶子、刀。工具备齐后开始加工了。把那一大坨米粉团切成小块再用瓶子碾开尽量碾成长方形装,不能太薄但也不能太厚。用刀切掉多余的边边角角,再整齐的切成小手指长。切好后摊开晾一小会。添柴烧大火,锅里倒油烧热。把切好的米粉条放入油锅。炸至金黄就捞出来。趁热尝一个有的外焦里嫩,软软的,有的酥酥脆脆。全部炸好冷却后再装进洗好的瓷缸里面。每家每户都会做一大缸,过年装出来招待亲朋好友。我们去拜年首先就尝一下别人家做的味道如何。过完年密封好还可以吃到来年春季。到了春季没有那么香了,我们往往都装一碗蒸饭的时候放进去。等饭熟了也就蒸软了。记得那时候我家的那个瓷缸差不多有40多厘米高,每次打开伸手进去抓一把吃,总觉得吃不完一样。
做好吃的年也就要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