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农村,说一个人有学问,就会说看谁谁谁文化程度有多高。当然啦,农村的人那份淳朴,是每个在农村长大的人都难以忘怀的。可是,“寻根”文学,搞了这么多年,农村的文化,真的上升了一个新的阶段了吗?没有,反而是和城市文化不相融合的尴尬凸现了出来。当然,这是一个文化融合进程所必经的阶段,是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
唐诗让我们领略了诗之底蕴,其跨时代的魅力让人们感受到了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博大精神。我想说唐诗已达到了一种境界:诗中有画,诗中有情,诗中有史,诗中有魂。对韵律的把握,和对文字的臻化处理朗朗上口,无形中已经成为一种文化的符号。
宋词让我们领略了词之幻妙,那贴近生活的思考及对艺术美的探索,极大丰富了人们的审美活动。抒情美,含蕴美,意境美,音乐美,无一不是美轮美奂的和谐美。这是一块芬芳绚丽的庄园。每一个读者都有自己独特的感受。若我们以真善美的角度去解读它,重新认识它,进一步欣赏它。鉴赏美,享受美,创造美,让我们在美的声音,美的韵律,美的海洋里徜徉。
元曲与律诗绝句和宋词相比,有较大的灵活性。元曲将传统诗词、民歌和方言俗语揉为一体,形成了诙谐、洒脱、率真的艺术风格,对词体的创新和发展带来极为重要的影响。正如元曲四大家:关汉卿,白朴,郑光祖,马致远,更是致力于将元曲的创作推向一个新的巅峰,使其成为继唐诗宋词之后我国文学史上三座重要的里程碑。其民间性,广泛性,深刻性,典型性,曲折性,艺术性,足以成为一种新的文化表现方式。
明清小说以其完备和丰富将叙事文学推向了极致。从明清小说所表现的广阔的社会生活场景、丰硕的艺术创作成果和丰富的社会政治理想而言,明清小说无疑铸就了中国古典文学的最后的辉煌。其“惩治教劝”的儒家思想笼罩着整个封建小说的创作。虽有较强的说教意味,然却为后世的小说提供了,整套的素材创作空间和体系,实为人们留下太多思考的空间。
那些所谓的“鸡汤文”,所谓的文学至高点,以及所谓的成功可以复制,每天充斥了我们每一个的生活。文学会有至高点吗?历史的局限性,就这一句话就解决了太多无聊的问题。成功不可能复制,文学会有切应点,不会有至高点。鸡汤喝多了,也会有毒的。每个人的存在,都是为了证明:原来世界可以因我而可爱。
做人,要有文化,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什么是底线,要明白。做事,要有文化,什么时候做,怎么做,循着规律去做,不做让自己后悔的事。生活,要有文化,率真,坦荡一点,难得糊涂。不自欺欺人,尊重他人的同时就是在尊重自己。
愿每一个独立而丰富的灵魂,都有处可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