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不知道大家发现没有,从我们上大学以后,除了学习专业知识,我们更多的是在锻炼自己为人处世的能力。
在读大学之前,我们几乎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学习课本知识上,而对于人情世故我们知道的太少太少。
大学作为我们从学生到真正的成年人的过渡时期,如果我们能好好培养这方面的能力,会对我们以后的生活和工作受益匪浅。
不要着急,请一定要认真看下去哦,这是小光花了好久整理的很实用的一些在大学你必须要懂得的道理。
如果你能做到的话,我敢保证,你的大学生活肯定会比之前更加丰富和美好。
02
1.告别做独行侠的日子
“猛兽总是独行,牛羊才成群结队。”我相信很多人都看过这一句话,并将其作为自己的信条。
有的人认为,只要我好好学习,把成绩搞好,根本没有必要去参加一些所谓的社交活动,甚至刻意独行跟别人保持距离。
其实这种想法是错误的,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别人、需要交往,并建立和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这种需求的动机在于人们对确立自我价值和安全感的需要。
为了让我们的人生具有价值,获得明确的自我价值感,我们需要了解别人,需要通过别人来了解自己。
我们需要爱与被爱,需要得到别人的帮助,也需要有机会能展现自己的优越性和特长,没有人能单独的生活在某一个空间里。
一个人如果没有良好的社交能力,即使很有本事,也很难成功。
试想一下,如果马云当年那个天才的预想,他没有跟自己的伙伴分享,而是自己独自一人打拼,他还能获得今天的成就吗?
正是因为马云主动地跟自己的伙伴分享,并鼓励他们跟自己一起打拼,才铸造了今天的阿里巴巴。
所以,你可以一个人去图书馆,一个人去吃饭,但是一定不要刻意把自己跟室友孤立,不要排斥认识更多的朋友。
人际交往是我们生活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千万不要丢弃它。
2.你能给予别人什么
请看一下你身边的朋友,问一下自己,为什么能跟他成为朋友呢?
尽管很现实,但是我们之所以愿意跟某个人交往,是因为他能给予我们我们所需要的东西。
也许他很有才华,跟他在一起能启发我的思路。
也许他很幽默,跟他在一起能让我很开心。
也许他总是在我伤心的时候给我很好的安慰。
也许他能给我实质性的帮助。
这就跟小时候父母对我们说:“和成绩好的同学玩!别和那些小混混一起玩!”
当我们和那些优秀的朋友交往时,父母会满意,当我们跟那些品行不端的人打成一片时,父母会反对。
因为父母知道我们会从朋友身上有意无意的得到一些什么。
著名的心理学家霍曼斯提出:人际交往的本质是一个社会交换的过程,相互给予彼此所需要的。
尽管你可能认为把人际交往和需求交换联系在一起很庸俗,甚至是亵渎了你跟朋友之间珍贵的友情,但这种交换的本质是不能否定的。
记住,这个世界上,没有人对你的付出是理所当然的,你能得到什么,必然是你付出什么交换而来。
这种互惠的原则,要求我们注意,让别人觉得与我们交往值得,你身上有某种东西吸引着别人与你交往。
所以,不要思考别人能为我做什么,先思考我能为别人做什么。
03
3.别再孤芳自赏,让自己变俗一点
在小光还小的时候,其实就是一个标准的“愤青”。我总是自我感觉良好,对一些人情世故看不惯,甚至唾弃、鄙视。
这种不满的情绪如果时常表露出来,肯定会逐渐被人疏远。
我们身边有很多或者我们自己就是那种“清高”的人,这种人有自己的一套行为标准。
一旦别人的举动不在自己的原则之内,就打心底里疏远、鄙视他人。
“他这样穿也太土了吧,怎么敢穿得出去。”
“他为什么会听这种音乐,我都要吐了。”
“为什么他能说出这样的话,难道他不看场合吗?情商真低。”
有句话说的很好,“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任何群体都有维持群体一致性的特点。
对于偏离群体者,群体则会厌恶、制裁。任何人偏离群体都有很大的冒险性。
千万不要自命不凡,自以为了不起,瞧不起周围的一些人,这样的做法实际上愚蠢至极、得不偿失。
真正厉害的人,即使自己高人一筹,也会放下架子,放下学历,放下背景,即使与别人脾气不同,身份有异,也永远不会对人显露出一种不耐烦或者瞧不起别人的样子。
要记住,我们大多数人本就是处在一个俗气的环境里面,哪有什么孤芳自赏,自命清高,大家都是俗人,只是俗的方式不同罢了。
你不同意别人的观点,也要谦虚一点,你做不到谦虚,至少要懂得尊重别人。
你可以不同意别人的说法,但是你要尊重别人说话的权利,你没必要刻意奉承别人,但请学会真诚赞美和欣赏别人。
04
4.学会给自己戴上人格面具
说到面具,大家肯定首先想到的都是“虚伪”“阴险”,其实“面具”并不是一个贬义词。
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人格面具。
这个概念是瑞士心理学家荣格提出来的。
他认为面具是展示给他人看的公开的自我。出于自我保护,人们总是不愿意展现出自己人格中的某一部分。
人类拥有人格面具是一种与生俱来的本能。
打个很简单的比方。
我们大多数人在读书的时候,都习惯在老师面前表现出一种乖乖学生的模样,但是我们在同学面前可能是一个爱疯爱闹的样子。
我们的老师在我们面前表现得非常严肃,但是在他自己的孩子面前可能是十分亲切的样子。
我想说的是,面具并不是代表着虚伪,他最大的作用就是让别人看到你所要展现在他面前的一面。
隐藏自己的某种不好的情绪,让你和周围的环境相处融洽。
就如同我们在家可以是一个很懒的形象,但是在工作时我们就应该树立一个上进勤劳的形象。
戴上人格面具也许是迫不得已的事情,但是也是非常必要的,它能保证我们与其他人和睦相处。
也为各种社会交际提供多重可能性,这是我们为了认识社会、寻求社会认同所必须学会的技能。
当然,我们不能长期压抑自己的本性,这样会使我们一直处于紧张的状态,就是人们说的,一直装是很累的。
在适当的时候,在亲人和朋友面前,展示一个真实放松的自我。
(尽管爸妈已经开始超级嫌弃好吃懒做的我了~)
05
5.世界没有你想象中那么大
我们有些人经常会有这种心态:
在一个陌生的环境和陌生人中间,我们往往敢于暴露自己不好的一面。
比如在大街上,往地上吐一口痰,虽然知道不太好,但是又没人认识我,管他呢,心里就稍微好过了一点。
跟一个陌生人发生争执,反正我又不认识他,以后也不会接触,就丝毫不吝啬自己最恶毒的话语。
但是,这个世界真的没有那么大,我们通常以为碰见认识或有关联的人不是那么容易。
实际上这种事情发生比我们想象要容易得多。这就是社会心理学上的“小世界定律”
美国哈佛教授曾经做出一个研究提出了“六度分隔”的概念。
这个现象就是,你和任何一个陌生人之间所间隔的人不会超过六个,也就是说,最多通过六个人,你就能认识任何一个人。
我们遇见的每一个人,他们都有可能在将来成为你的熟人、客户、朋友甚至上司。
所以,请善待每一个出现在你生活中的人,当未来的某一天,你同某个曾经相遇的陌生人再次因某件事遇见时。
你曾经的善良的品行,友好的举动,都会成为他欣赏你的最好的证明。
公众号:一舟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