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燃烧》:电影通常很难超越文字,但这次大概超过了。

韩国《燃烧》这部电影,单单看李沧东、村上春树和刘亚仁这组合就很吸引人了!

电影本身是根据村上春树的故事改编的,但是你去对比村上春树的原故事,会有不同的体验。

穷人的饿是肉体的小饿,吃饭就解决了,富人的饿是精神大饿,空虚焦虑如枯井,性酒精毒品也难解,一把火烧掉心头的仓房,下一个仓房又出来了。

李沧东导演在这部电影中强调了阶级意识和“饿感”,当你忘记手中的橘子心中才会有橘子,当你忘记看不见的猫真的猫才会出现,当你忘记即将烧毁的仓房,仓房变牢牢的占据你的心。

不只是这样,李沧东导演还在后半部分额外加内容,让整体基调指向了一个更加明确的目标,也因此有了更加饱满的情感力量,方向也略有变化,对于其中利弊就看个人看法了。

电影中,剥橘子皮的哑剧表演,Great hunger的舞蹈拂动,阳光穿透下的情欲,烧掉仓房的隐喻,这种亦真亦幻的留白故事,让故事有了更多层次的空间可以解读,并随着观众的继续深入思索和探究,细思极恐。

富二代本嘴里的“塑料棚”跟小说里“仓房”有异曲同工之妙,用来作为隐喻,隐喻的是女主角这样无人问津社会放弃的人。

生活无忧无虑的本同样是一个愤怒的载体,找不到更多的生活乐趣,提不上任何感知的兴趣,有钱的生活一度索然无味,唯一让自己乐此不疲的癖好是烧塑料棚,而这是唯一能给他带来喜悦感且能自我感知犹如贝斯声一样心跳的事情。

以至于疯狂到每次找到“塑料棚”都召集朋友圈,共同了解“塑料棚”们的世界以及“塑料棚”们的世界观。本就是这样一个阶层的角色,愤怒到想以此来清洗世界,多少有着宗教信义洗礼自我的意思。洗手间的那个化妆盒是这种清洗的工具,而抽屉里的首饰以及那只原本以为不存在的猫是比“塑料棚”更有存在价值的体现,简直讽刺至极,典型且浓烈的韩国电影写实腔调。

结尾处的燃烧意味深长,冰天雪地里,男主脱光后带着一种自我洗礼的韵味点燃火种,透过屏幕都能感受到那一次次愤怒的呼吸声,是对这个谜一样古怪的世界最深刻的呐喊。

对于古怪的世界,或多或少有失落也有惊喜,看大家如何去理解这个世界的美好,如果没有预先安排的美好,那就请努力的自我创造它并归于平静的定格它。


关注「七芒电影」分享看电影的乐趣,爱上电影从这里开始。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作者 五盛缘老爹 珠链1.串珠链环。珠宝为世人所爱,大的做成装饰物摆设在殿堂或宅院,小巧的做成饰品在身上佩戴。常见...
    五盛缘老爹排毒养生阅读 1,841评论 0 2
  • 论进化 以前一直会说,人不能追求舒适,追求的是成长。看了<原则>,用了很合适的词语,进化,生物上的定义。很喜欢这样...
    我是光辉阅读 246评论 1 1
  • 哪来那么多女神女王的 什么女神节女王节丽人节 就是妇女嘛 我就是妇女 女神女王的满天飞,几乎要变成和“美女”一样的...
    虫二宝宝阅读 396评论 2 4